蔡豐明:海運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3% 但新燃料選擇不易
▲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坦言選用哪種新燃料是相當困難的選擇。(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豐明今(29)日在「國際海運雙軸轉型前瞻論壇」上,以「永續海運·智慧前瞻」爲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海運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3%,去年約10萬噸,今年約12萬噸,航商都在積極打造新燃料船,但是終極燃料還未問世,目前的新燃料都是過渡燃料,選用哪種新燃料是相當困難的選擇。
應對氣候變化,海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減少碳排放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如歐盟、IMO)都設定了減排目標,海運業需要遵守這些規範,以避免面臨罰款和制裁。
船公司需要提升運營效率,但減少碳排放通常伴隨着更高的能源效率,可以降低燃料成本,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另也可增強企業形象:積極參與減碳行動有助於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吸引更多具環保意識的客戶和投資者;減碳目標推動了清潔能源技術和綠色運輸方案的發展,促進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性。
歐盟要求溫室氣體(GHG)排放總量在2030年減20%、2040年減70%、2050淨零排放,2030近零排放燃料使用率達5%;國際海事組織(IMO)已於MEPC80 採納海運燃料全生命週期溫室氣體強度準則(LCA),將船舶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範疇涵蓋燃料自開採產、制到最終使用。
▲陽明海運船隻添加過生質燃油,目前生質燃油售價約爲傳統石化燃油倍數多。(圖/陽明提供)
IMO預計於2025年批准中期措施並於2027或2028年生效,中期措施有技術性措施及經濟性措施以激勵零排放/近零排放燃料使用。歐盟2024年起課徵總排放量40%、2025年起課徵總排放量70%、2026年起課徵總排放量100%,以上排放在次年結算並繳費。使用燃料之GHG排放強度如無法符合將面臨罰款,連續兩年無法符合者,可能面臨無法進入歐盟港口限制。
日本船級社(ClassNK)估算截至2030年,替代燃料生產成本將高於傳統燃料1.5-4倍,電制甲烷/電制甲醇是生產成本最貴的燃料,每年燃料成本估增加70%~100%,航運業需將船隊現代化、船舶汰舊換新、符合減碳排目標的行動,每年需80億至280億美元大量投資使船舶能達成脫碳目標;每年需約280億至900億美元投資於供應、配送碳中和燃料及加油基礎設施。
在航運操作自動化與智慧化方面,透過物聯網(IoT)和船舶監控系統安裝物聯網設備以監控船舶狀況,追蹤燃料消耗、天氣變化、避碰導航支援,及早發現問題並作出調整。
利用大數據和AI進行航運市場預測、優化航線計劃、貨運需求分析,從而調整船隊部署。投資智慧貨櫃(Smart Containers)進行貨物追蹤,提升效率。
碼頭操作的自動化,透過物聯網(IoT)技術進行貨櫃裝卸和物流運輸,減少人爲誤差並提高作業效率;客戶服務平臺與數位化交易(區塊鏈技術應用),建立數位化客戶平臺(含e-B/L),讓客戶能夠自助預訂、查詢運輸狀態,並實現線上多元付款和合約管理;數位安全與風險管理方面,則需加強網絡安全和風險防控,保護敏感數據免受網絡攻擊。
▲陽明海運已訂造5艘LNG雙燃料船,目前LNG售價與傳統燃料相當。(圖/陽明海運提供)
船公司透過智慧化航運,進行航行路線優化,實現最短、最快的航行時間和最低的燃料消耗港口作業優化,透過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提升港口作業效率;貨物追蹤和信息共享,實現貨物的實時追蹤和監控,提高運輸效率和安全性優化船舶的設計和建造,透過分析船舶的設計和性能參數,提高航行效率和燃油利用率。
智慧環保船舶、船舶低軌衛星服務建置與應用,利用低軌衛星成本低、頻寬高,傳輸穩定的特性來應對船上人員的緊急狀況或設備異常,將持續發展「遠端醫療輔助診斷」、「遠程協作(AR)及故障排除」與「船員5G通訊社交應用」等需求應用。
數位船舶技術有助於提高船舶性能和航程優化;顯著改善溫室氣體管理和報告;船、岸和港口之間的整合及通訊可以進一步提高船隊利用率共同推動綠色航運走廊。
綠色航運走廊可以快速推動碳中和燃料的採用,截至2024年2月,已有逾50條綠色航運走廊措施,數位化將成爲綠色走廊推動的關鍵因素。絲路聯盟(LR Silk Alliance)以綠色走廊集羣的概念爲中心,目標爲整合供應鏈各方的利害相關者合作建立一個具有彈性的、針對特定船隊的綠色航運走廊實施計劃,陽明海運已於2022年5月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