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需要疫苗 林佳龍建議建立科技防疫安全網阻斷病毒
林佳龍建議建立科技防疫安全網阻斷病毒。(圖/取自林佳龍臉書)
疫情嚴峻,民衆苦等疫苗,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表示,注射疫苗是重要的,但不是萬靈丹。世界衛生組織呼籲「追蹤、隔離、治療」策略,是斷開病毒傳播鏈重要的防疫工作。他建議升級部署過程,必須建立以科技爲基礎的科技防疫安全網,用以阻斷病毒傳播,才能幫助我們迴歸正常的生活。
日前募資向日本採購組合負壓隔離艙運抵臺灣的林佳龍今天在臉書表示,這段時間與親友的對話,總圍繞在防疫的話題,每個人的憂心就像散不去的烏雲。除了發起捐醫院負壓隔離艙、水冷氣、殯葬公會防護隔離衣外,他不停思考還能再多做什麼事情,我們的社會才能更有效地對抗病毒肆虐。
他說,幾個星期以來,很多醫界的朋友和私訊他臉書的網友,針對臺灣如何升級部署表達不同層面的關心。不少醫生也指出,與其他國家一樣,進入社區感染後,臺灣社會終究必須面對,防疫將是長時間的抗戰,即使這波疫情得到控制,也絲毫不可鬆懈。
林佳龍指出,醫界及科技界的朋友提醒,升級部署的過程,必須建立以科技爲基礎的科技防疫安全網,用以阻斷病毒傳播,才能幫助我們迴歸尋常,恢復安全、安心、安定的生活。因此,爲「與疫共存」而準備,必須整合臺灣科技、建構科技防疫網、邁入全新C-Tech 時代。
他認爲,注射疫苗是重要的,但是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來,很遺憾疫苗尚不是萬靈丹。世界衛生組織所呼籲的「追蹤、隔離、治療」策略,是斷開病毒傳播鏈重要的防疫工作。隔離與治療,涉及提高醫療量能,增添醫療資源以及醫療設備。「這也是我們加速推動民間集資捐贈醫院負壓隔離艙的原因」。
因爲病毒會攻擊人類,林佳龍表示,我們要設法斷開傳播鏈。當社區感染成爲現階段防疫挑戰,我們不能只依賴戴口罩跟保持社交距離,還要運用科技升級防疫,部署未來。
他說,臺灣是科技島,我們有能力透過築起科技防疫網來強化防疫安全網。追蹤即是檢測與監測的工作,有科技工具,我們才能設法跟上病毒傳播的速度。此刻,篩檢的能量正持續擴大,我們希望全臺各地的企業、社區都能布建足夠檢測站。
他舉例,類似此次端午連假的無法返鄉的民衆,若能透過社區科技防疫網,或能瞭解居住在不同地區的長輩是否在安全的環境下,是否平安健康。日前他建議多設PCR核酸檢測站,也得到指揮中心初步認同,但後續法規鬆綁及技術人員能量需要儘快克服。
林佳龍建議,運用科技發展一套遠多於戴口罩、噴酒精、待在家及打疫苗的指引。針對如何自我保護、匡列、篩檢、隔離、照顧、醫治等工作分門別類,才能持續強化民衆現有的防疫知識及意識。
例如,把ICT、AIOT、大數據、數位科技,智慧醫療的技術,進一步整合運用,將公開透明的資訊,疫情、確診熱區、醫護量能、民衆接觸足跡等,透過單一整合平臺與APP,呈現給政府部門以及個人。
林佳龍強調,這波疫情,是我們發展創新科技來防疫的重要時刻,因應疫情而生的科技,我們也許可統稱爲C-Tech,COVID-19是發展C-Tech 的主題,Connectivity 運用IOT雲連網技術斷開傳播鏈, Communication 則是開放透明的資訊溝通,Community 是保護社區安全,Corporation則是維持企業永續經營。
臺灣在前一波防疫做到成功圍堵的超前部署,但他說,如今病毒壓境,並且持續變種,我們都有心理準備,生活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因此,善用科技,我們的部署才能持續超前,也才能保持理性,來面對變動的新生活方式。C-Tech不只是現在進行式,也是因應未來傳染病的科技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