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美國,要對阿里巴巴下手了?
外媒報導美國以「國家安全」爲由正在審查阿里巴巴爲美國企業提供的雲端業務是否構成風險。(圖:中新社)
中國互聯網頭部企業,又成爲美國打壓的對象。
這一次是阿里巴巴公司的雲端業務。
路透社日前刊發了一則獨家稿件,聲稱美國以「國家安全」爲由正在審查阿里巴巴爲美國企業提供的雲端業務是否構成風險。
顯然,阿里巴巴公司的遭遇並非個案。因爲發生的大背景,是美國政府正加強對中國科技企業與美國企業往來進行安全審查。
實際上,自川普上臺前,阿里巴巴曾對在美國開展業務雄心勃勃。
但是,幾年下來,他們品嚐到的主要是美國政治精英的偏見。
1
據消息人士透露,這次調查的重點是兩個:第一,阿里巴巴如何存儲包括個人資訊和知識產權在內的美國客戶數據;第二,中國政府是否有存取這些數據的權限。其中一位知情人士宣稱,北京方面阻礙美國用戶訪問其存儲在阿里雲上資訊的可能性也是一個隱憂。
從川普執政時期開始,美國政府就以「國家安全」、「資訊保護」等名義,對中國科技企業在美提供的業務進行審查甚至是直接阻撓。而且,華盛頓以莫須有的罪名還將中國一些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列入「黑名單」,直接限制美國企業與這些中國公司合作,或者採購產品。
從過往的經驗看,這次很可能也不例外。美國監管機構最終可能選擇強制阿里巴巴公司採取措施,降低所謂的「雲端業務構成的風險」,或者乾脆禁止海內外美國人使用該服務。
事實上,美國人早就盯上了阿里巴巴。
據路透社報導,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和一名前川普政府官員表示,川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商務部對阿里巴巴的雲端業務表達了關切,但遲遲沒有「動手」。拜登政府在上臺後,才啓動了正式審查。
實際上,阿里巴巴公司在美國的雲端業務規模並不大,年度營收估計不到5000萬美元。阿里巴巴2021財年全年營收7172.89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爲5097.11億元。2021財年全年淨利潤1503.08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1492.63億元。
相關機構預計,阿里巴巴2022財年收入將超過9300億元人民幣。
如果華盛頓的監管機構最終決定阻止美國企業與阿里雲之間的交易,肯定將損害該公司最具前景的業務之一的利潤。
不過,路透社稱,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不對「是否存在交易審查」發表評論,而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沒有迴應置評請求。
阿里巴巴對此其實早有預感,在其最新的年報中就表達了對在美國運營的類似擔憂,稱與阿里巴巴有合同的美國公司「可能會被禁止繼續與我們做生意,包括履行涉及我們雲服務的合約義務」。
阿里雲是世界上排名第三大的雲端計算公司僅排在亞馬遜AWS、微軟Azure之後,不過馬雲並不滿足於在國內市場,很早就在美國部署阿里的雲端計算業務。
但是,在華爲公司被美國「實體清單」制裁不久,阿里方面也曾放出風稱,有可能將退出美國市場,暫緩在美國部署雲端計算的計劃。
當然根本原因並不是阿里主動放棄美國市場,主要還是美國方面的各種設置障礙。
比如,之前有美國政府人員認爲「阿里巴巴雲服務的服務價格過低,不可靠」。而且低廉的價格對亞馬遜、谷歌、微軟構成了「惡意競爭」。
很多美國人也許還記得,在川普即將上任之前,馬雲曾訪美與當時作爲候任總統的川普有過密切互動。
2017年1月10日凌晨,馬雲在紐約的川普大廈,與川普在他的會議室進行了會面交流。川普表示和阿里巴巴主席馬雲進行了一場「Great Meeting」非常棒的會談,稱他「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馬雲則對美國媒體說,「我表達了我的觀點,比如如何改善貿易,特別是改善中美兩方的中小企業貿易」。川普表達了他的擔憂和設想的解決辦法。但核心是,他是有意願和中國溝通的,也希望和阿里巴巴溝通合作。
這讓人聯想到2016年5月份,馬雲在白宮與歐巴馬共進午餐。不過,歐巴馬政府還是在2016年年底把阿里巴巴列入了「惡名市場」名單。
而美媒當時披露,馬雲在與川普的會談中承諾爲美創造100萬個工作崗位。主要來自通過阿里旗下的多個電商平臺,幫助更多的美國中小企業向中國出口商品。
在馬雲和川普會談結束後,阿里巴巴在推特上發文稱,希望通過幫助美國小型企業以及農戶向中國的3億中產階級出口商品,爲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阿里巴巴的股價在兩人會談的消息傳出後上漲1.2%至94.97美元。
可到後來,阿里巴巴的熱情最終還是被美國政治精英的疑慮和偏見給澆滅了。
2
這次對阿里巴巴雲端業務的調查,由美國商務部下屬一個名爲「情報與安全辦公室」(office of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的小部門負責牽頭。
該部門成立於川普政府時期,目的很明確,就是行使新賦予的廣泛權力,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與來自中國、俄羅斯、古巴、伊朗、朝鮮和委內瑞拉等「海外敵對」國家的互聯網、電信和科技公司之間進行交易。
一名消息人士說,這個部門尤其關注中國的雲端服務提供商,因爲美國的政治精英越來越擔心「中國官方部門可能強制獲取數據以及中斷接入訪問」。
互聯網研究公司Canalys把阿里巴巴被列爲全球第四大雲端服務提供商,在這方面擁有約400萬客戶。雲端業務也被稱爲阿里巴巴集團「增長的第二個支柱」。2020年,阿里巴巴雲端服務業務營收增長50%達到92億美元,但僅佔該集團總營收的8%。
正如前文所述,阿里巴巴曾經對發展美國的雲端業務雄心勃勃。
2015年,阿里巴巴在硅谷推出了雲端計算中心,是公司在中國以外的第一個雲端計算中心。當時的阿里巴巴,是計劃在雲端計算業務方面與亞馬遜、微軟以及谷歌一較高下。後來,阿里巴巴還在矽谷和弗吉尼亞州進一步增設了數據中心。
阿里雲還與包括福特汽車公司、IBM的紅帽公司以及慧與科技公司(HPE)在內的美國大公司擴大了業務關係。
但是,隨着美國對華遏制政策升級,該公司在川普任期內縮減了在美國的戰略規模。
2020年8月,川普政府曾警告阿里巴巴等中國雲端服務供應商,應「避免美國公民最敏感的個資和美國企業最有價值的智慧財產…在外國對手能夠進入的雲端系統上進行儲存或處理」。
其實,外界很少看到中國政府強迫科企交出敏感個資的公開案例,美國方面也沒有拿出過有力的確鑿證據。
但美國政客和相關部門頻頻拿「可能性」說事,稱雲端服務器常常會被視爲黑客發動網路攻擊的地方,「因爲在這裡可以隱藏網攻的源頭,而且還可以進入大量的客戶網路系統」。
所以,爲了保住美國在互聯網及相關業務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的策略路線是一樣的。
體現出來的,就是對中國公司採取的限制措施越來越嚴厲。
比如,上個月,美國政府對幾十家中國公司下達投資和出口禁令,其中就包括中國最大的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公司。美國政府指責這些公司參與了所謂的「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迫害」或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
但是美國資本其實一直對阿里巴巴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看好。
1月4日美股盤中,「股神」的巴菲特的親密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旗下報紙和軟體公司Daily Journal Corp披露已經增持阿里巴巴(BABA.N)的股份。
Daily Journal創立於1987年,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行量最大的法律報紙集團公司,後來進軍專業軟體服務領域,服務於法院等司法機關,實現案例的雲端化管理。查理·芒格爲該報業集團的董事長。
根據Daily Journal Corp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2021年四季度13F文件,至2021年年底,該公司持有阿里巴巴602060份ADR,較9月末302060份的持倉量幾乎翻倍。
數據平臺Whale Wisdom顯示,Daily Journal截至報告期末整體持倉價值爲2.58億美元。在2021年第四季裡,這家公司唯一的操作就是買入30萬股阿里巴巴。
Daily Journal Corp在2021年第一季新建倉阿里巴巴美股,在3月底的持股數爲165320股,以當時的股價計算持倉市值約3750萬美元。
關於重倉阿里巴巴,Daily Journal Corp曾於2021年4月發佈了一份聲明解釋稱:「公司持有且需要一些證券作爲現金等價物。這些現金等價物通常是美國國債。但是,由於當前美債回報率如此之低,公司轉而投資了普通股。」
聲明還補充稱,除非一隻股票的長期前景看起來不錯,否則它就不能被視爲良好的現金等價物。
3
北京大學曹和平告訴「補壹刀」,美國自川普那一任到拜登現政府,將中美競爭從產業領域一步步向增長模式升級,把貿易爭端升級到核心企業領域。
阿里雲是雲端服務方面領先的企業,美國針對中國的領先企業,從中興到華爲,最終到阿里雲這種在中美之間算聯繫得比較好的企業也準備納入制裁,說明只要中國企業在同領域中對美國企業形成競爭和挑戰,就絕不會放過,就絕對要想辦法挑事。
爲什麼美國要這麼做?幾天前中國公佈了2021年全年GDP,覈算下來中國GDP已經相當於美國的80%。去除匯率因素,去年一年中國經濟增長2萬億美元,美國經濟增長7千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差美國4萬多億美元,照這樣的勢頭下去,再過4年中國就將超過美國。
在這種形勢下,不管友好不友好,只要有中國領先企業在美國佔據了位置,美國就不會善罷甘休。因爲美國這個國家的文化,就是以打垮對手爲目標的零和競爭性文化,這種風格是不適合作爲全球領導型大國的,它帶給世界的只能是叢林政治,世界需要新的治理模式,各國不能由着美國胡來。
幾天前美俄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美國糾合盟友向烏克蘭派兵。我們沒有忘記,當年戈巴契夫同意解散華約,是得到了美國政府停止北約東擴承諾的。然而蘇聯剛一解體,北約立即把波羅的海三國納入勢力範圍,這種只能自己得到別人不能得到,同時自我標榜的國家,其他價值觀上更合理的國家應該給它上上課,而不是由着美國來給其他國家當教師爺。
對阿里來說,這是一次警醒。正是因爲中興事件,華爲做了緊急準備,在孟晚舟事件上沒有退讓,在晶片方面迅速反應,在世界上努力尋找其他替代夥伴,才平穩實現了着陸。阿里也應該汲取教訓,在與海外尤其是美國長臂管轄範圍內的國家和地區儘可能保持合作同時,採取退可站在自己土地上的戰略,不然可能出現比較大的成長難題。
我們國家還有幾個大的新經濟涉外企業,比如抖音、唯品會、滴滴,這些企業在過去成長過程中在中國和美國市場上都分享到相當大的空間,缺乏必要的警惕性。當前,美國極左極右集團不在乎你友好不友好,只要觸及他們的霸權路徑,都要把你踩過去。當年英國法國等美國盟友國家的公司在與美國發生摩擦時,都遭遇了悽慘的下場,美國對待盟友的態度和手段,與中興、華爲別無二致,中國企業更不能抱有任何幻想,絕不能把祖國這塊根據地丟了,要自覺跟國家、民族以及周邊友好經濟體融合。
(本文來源:「補壹刀」公衆號,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