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中年人,都在做什麼?
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爲公衆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前不久,我們曾和不上班的年輕人對話,集合成,文中不上班的年輕人們靠着各種方式讓自己生活下去,還不忘活的精彩。幾個年輕人在自己建構的世界裡展示出生活,或者人生,不只有一種模式。
可以上班,也可以不上班但工作,當然更可以不上班也不工作,因爲那都是自我選擇的人生。
“只有沒有家庭負擔的年輕人才有勇氣選擇不上班,中年人沒有不上班的任性底氣”是讀者留給不上班的年輕人的觀點,然而現實中,不上班的羣體並非只有年輕人,其中不乏許多的中年人,他們又是在做什麼呢?我們邀請到三位資深不上班人士,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 主播/夏憶,配樂/ 楊洛《選擇了一座山》,Monoman《Meditation Monoman》。
撰文 | coralsky
編輯|97
楚然
男,85後
楚然不上班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在別人看來似乎是“躺平”了。通常他每天會睡到自然醒,之後出門吃個brunch,吃好飯會再去散散步,順便買點菜,回到家裡基本也都是下午了,他會花不到一個小時去打理一下自己在二級市場的股票。
接下來,他一般是在看書,上網,看視頻中度過大段的時間,然後會給自己準備晚飯——通常是很簡單的一葷一素。下午他還有一段固定的時間,在家裡打坐或冥想。
他晚上的入睡時間不固定,因爲在商場做時裝店店長的女朋友下班比較晚——等她十一點多到家時,兩個人會再吃點東西,聊聊天——通常要凌晨兩點鐘才睡覺。
雖然不上班也不工作,但是楚然還是保留着一定程度的社交的,比如一週偶爾有一天或兩天的時間,會和朋友出去小喝一杯,或者打個牌之類的。
這樣類似“倒時差”的生活過了也有近兩年,儘管在旁人看起來可能有些單調,但是楚然覺得“還不錯,感覺挺好的”。
他是上過班的,在國外讀了大學,2009年回國之後,做過諸如商務翻譯、旅行及展會統籌、導遊等工作。2015年開始又和朋友一起創業,開過一些時髦有趣的小餐廳,一度做得挺不錯。
決定不上班,是在2018年到2019年前後,他形容爲“個人和家庭遇到一個比較重大的轉折,也可以說是挫折;那段時間很是難熬,花了半年到一年時間才慢慢把心態調整過來”,在這之後,他“突然對人生有了另外的一種看法”。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多虧有朋友的幫助——那段時期他遇到兩位益友,也可以說是人生中的貴人,亦如兄長般待他,幫助他走出難關。
第一位朋友,有些像是“大隱隱於市”的隱士,從他那裡,楚然接觸到了一些以前從未有過的人生概念,豁然開朗。
“一直以來我們的觀念就是要好好讀書,努力打拼,工作賺錢,我們用很華麗氣派的詞語去包裝它們,比如,要賦予自己一些‘人生意義’,要去實現‘自我價值’,但是說白了這些都是在‘往外看’,我的這位朋友則讓我知道什麼是‘往內看’,即想清楚自己內心潛在的追求和想過的人生,也讓我學會坦然地面對人生挫折。”
“我現在回顧起來,覺得也不失爲是一件好事,我發現原來人生還有另外一種過法——未必是做有意義的事情纔是有意義的,它也可以是無意義的”。他以前挺能折騰,國外讀書、世界旅行,後來又創業,雖然都還挺開心的,身邊人也覺得他過得不錯,但是他“心裡其實還是很空虛的,直到遇到挫折之後結交到這位朋友,有點頓悟的感覺,我才覺得心裡真正安定下來”。
而另外一位做經商與投資的朋友,給他講述了許多二級市場股票投資方面的知識,也帶他進行實踐操作,所以楚然最近這幾年來雖然不工作,但是在理財上也有一定的收入。再加上過去的積蓄,基本能cover掉他的房租和日常生活的支出,有時還能有些盈餘。
其實,“當不工作之後,我發現實際上也是不需要那麼多的支出了。以前可能我會從物質上面獲得一些安全感,但後來我發現,實際上你真的需要這些物質層面的東西嗎?像我現在就是自己買菜做飯,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偶爾出去吃一些簡單的好吃的,出門也不開車,這樣一個月的開支其實也是很少的。但是給女朋友做一次飯,她覺得好吃,我也很開心。”
那麼,不上班是否就意味着沒有焦慮了呢?楚然是這樣理解的,“會有,但它是個程度的問題。說實話我肯定不能做到100%不焦慮,但是我知道方向在哪裡,以及如何去努力,現在有可能會做到一半或者60%,我覺得已經很好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我清楚自己的方向就是想要從自我到無我,視角也要從爲他人而活,要到爲自己而活。真正的幸福肯定不是源自於外部,而是向內尋找。”
在楚然看來,每個人都應該先想明白人生終極答案,然後再起跑,而不是盲目的跟隨大流往前走。
像他自己,現在每天最開心的不是來自於物質上的什麼享受,而是這樣的時刻,比如偶爾向隱士朋友請教一下關於人生的一些問題或一些感悟,獲得一些答案,然後豁然開朗。閱讀一些朋友推薦的關於東方哲學的書籍,他也會感覺快樂。
未來是否會再上班或工作?楚然並不是完全否認這種可能性——但不是爲了金錢。“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實現自己所追求的內心理想境界,我也想結合自己的興趣,去做一些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的事情”。
P小姐
女,75後
P小姐最開始有不上班的想法,是在2020年的開春。這一年的三四月份時,她的外公外婆先後以90多歲的高齡離世。在收拾遺物時,她突然有了這樣的感悟,“當親人離開之後,留給你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可能並不是那些物品,而是那些與他們相處的時光,關於他們的回憶,還有曾一起經歷的那些體驗”。
想到父母已年近七旬,自己也有想多呆在他們身邊的情感需求,但日常工作卻很忙,辭掉工作、“FIRE”(財務自由,提前退休)的想法在她心裡開始生長。
P小姐開始計算與盤點起自己的存款和日常開銷,“然後,我覺得OK,我可以辭職。哪怕我之後一分錢都賺不到,我應該也可以堅持到法定退休年齡”。工作20年,有房有車有存款,單身且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這些都讓她沒有太沉重的經濟壓力。
從萌生“辭職”的想法,到8月1號P小姐正式結束所有工作,中間隔了近五個月。彼時她在一家國企工作了近五年,帶着一個十人左右的團隊。 “想那麼久的原因是真的捨不得當時的團隊和老闆,大家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相處的都非常愉快。但是國企中的跨部門溝通,協調,合作卻非常的消耗人。往往是上班前給自己做的不生氣的心理建設,在進公司,接了5個電話之後化爲空氣。你就會覺得火氣已經到胸口了。” 這樣內耗的職場氣氛,最終成爲她決定辭職的另一個理由。
國企辭職後,因爲朋友的公司一時招不到人手,P小姐去幫忙,又朝九晚五的上了半年的班。在朋友提出“留下來”的建議時,考慮到之前辭職時的初心,P小姐還是謝絕了。
即使做了充分的思考與準備,但辭去穩定的工作,在她的一些朋友眼裡,依然有些可惜。
只是P小姐從未後悔過。
眼下,P小姐的一天大致是這樣度過的。八點半起來之後,會打一套八段錦,然後吃早飯。上午的時間會簡單收拾一下房間,開手機打個遊戲——作爲一個曾經把一款手遊從開服打到關服的“又菜又長情”的遊戲玩家,目前這個古風遊戲已經玩了三年,收集到了80%的角色。
中午,P小姐會去父母家吃飯。而下午的大段時間,是留給自己的學習和閱讀時間。通常她會先上B站看一些最近想學習和了解的內容,從歐麗娟到羅翔,從哲學到色彩搭配,以及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她涉獵廣泛,在興趣發展和知識攝入這一塊算是“野蠻生長”,“總希望自己什麼都能知道一點兒,然後根據那個一點兒,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深入學習的興趣”。
關於閱讀,她使用的比較多的APP是微信讀書,近期看的是貼合熱點的《征服與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下午的整段時間,P小姐有時還會畫一畫鉛筆畫之類的,但是時間不固定。
五點半左右是去父母家吃晚飯的時間,飯後會和爸媽一起看看新聞聊聊天。晚上的空閒通常是交給看劇和手工,選一部自己有興趣的電影或電視劇作爲“背景音”,手上用鉤針玩毛線—— 鉤針也是她辭職後新開發的愛好,且“持續上頭中”,十二點準時上牀睡覺。
儘管在別人眼裡這樣的日常作息似乎有點單調,但是P小姐一點也不覺得厭倦,到現在也還是很喜歡。她說自己是“I人中的E人”,很能在家宅着——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社交,她每週二下午會和朋友去徐家彙跳一個半小時的健身舞,週四會去閔行區的社區藝校練習鉤針——儘管班上大部分都是比她大很多的退休老人,但是氣氛很是開心融洽,“從她們身上能深切的感受到一種很向上很樂觀的生命力,這是曾經工作時的自己完全沒有想到的”。
天氣好的時候,她會和小區裡要好的鄰居約着開車去家附近的蘭香湖邊曬太陽、散步。當然,辭職的初衷是爲了和父母有更長的相處和陪伴,所以不定期帶父母去旅行,或者帶着爸媽“開發新上海”也是她日常的一部分。“不上班的這段時間裡面,我每天都很平靜很開心,也的確是獲得了當時想要的這種感情方面的需求,而且爸媽也很開心,因爲我的辭職真的切切實實的拓展了他們的生活半徑圈。經濟上,因爲不上班所以減少了很多曾經上班時的消費,日常想買的靠積蓄其實也都能買。”對於她來說,這就夠了。
最開始,小區裡比較熟悉的阿姨還會問她爸媽,爲什麼她最近都沒上班。而對於P小姐爸媽來說,一路看着她讀書、畢業、工作、辭職,也瞭解了女兒有些“反骨”的個性,就算開始有些不理解,但看到這幾年她對自己生活的安排,現在對於她的FIRE也已欣然接受。
今年,P小姐的生活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目標——考證,不是爲了重返職場,而是想檢驗一下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程度。上半年,她考出了對外漢語教師的資格證,目前在自學日語的她,計劃明年考一個N5或N4的等級證書。
在P小姐看來,“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作爲女性的話,無論是怎樣的狀態或身份,都要有個人成長的思維與空間。‘終身學習’這個概念是我從大學畢業之後,就覺得是始終必要的,因爲知識是會更新換代的。尤其是在不上班的情況下,最好學一些什麼東西來保持和提升自己的精神狀態,而且,沒有升職和考試壓力的學習,真的會感受到很純粹的學習的快樂”。
對她來說,未來再去公司裡上班的可能性很小,不過,她倒是很想去書店裡做兼職店員,能和書打交道曾經是她兒時的理想職業,現在更想嘗試下。鉤針的愛好,順其自然,將來如果能有機會把愛好發展成爲變現的途徑,當然最好,如果沒有,愛好依然還是愛好,也不會有變化。未來對於學習、工作、甚至是情感上的新機緣,她都是開放的心態。眼下,除了繼續學日語,P小姐還想把擱置一年多的古琴再撿起來,也計劃帶爸媽去更遠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明年又將是充實的一年。
Ecrika
女,80後
從2018年結婚到現在,Ecrika還沒有上過班,但是她說自己“每天比上班還忙”。一方面,她要照顧剛滿三週歲、上幼兒園的兒子,同時還在做一些進口陶瓷生意和抖音運營項目。她的手機,每個小時都會涌進無數條消息,這樣的生活,她形容爲,“有一點點累,但是還好,感覺很充實”。
Ecrika曾做了很多年的雜誌編輯,後來紙媒逐漸衰退,便決定轉型做新媒體和電商。決定不上班,一是因爲她想嘗試一下創業,二是因爲結婚生子,孩子還小,她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照顧他,陪伴他長大。
最開始創業是做電商,她進了一批進口陶瓷,租了倉庫,找客服,在天貓上開了旗艦店,整個過程都是自己一手摸索的,如今店也堅持了快五年。最近一兩年她開始努力學習抖音運營,想要深耕抖音。
對於創業,Ecrika覺得很多人會有一種誤解,“並不是有錢才能創業,可以一邊摸索着一邊前進,當然有挫折,不過也有快樂。可能別人30歲就已經在創業了,我快40歲了纔開始。不過朋友跟我說,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都不晚”。
一個人創業,經濟上的壓力肯定是有的,不過Ecrika的心態比較平穩,一方面陶瓷生意還算做得下去,雖然流量還不足以脫穎而出,但是做了抖音之後,也可以試着給自己的店帶貨。此外,以前的工作經歷和資源也可以繼續運用,像是之前做的新媒體平臺還在繼續產出內容,做抖音服務商也會帶來一部分收入。
目前她所做的項目,大致處於一種收支較爲平衡的狀態。“但是如果再想要突破,我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面”。
實際上,先生和婆婆對她的想法不是很理解,對於她的創業也並不認可,似乎覺得她應該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過他們也不會提出特別多的建議。作爲一名既想要創業、又要照顧孩子的“working mother”,如何獲得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幫助,也是Ecrika近年來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作爲80後,Ecrika也即將迎來不惑之年,雖然仍在摸索創業中,也不時面臨經濟上的困境,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功成名就”,但是她覺得擁有心性的成熟,完整的人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纔是最重要的——“我覺得,人首先需要尊重自己的內心需求,找到自己,才能進行創造”。
“我並不認爲年齡是一種限制,反而人的心態是一種限制。人生也是一個不斷體驗的過程,享受當下就好”,現在在新的行業裡,她還是有着不輸年輕人的勇氣,從平面媒體轉型到拍短視頻、帶貨等新領域,也都是自己上課、實踐操作摸索出來的。
總之,不上班,也可以做許多事情,尤其是對於需要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媽媽而言,“工作之外,學會做媽媽也是一門藝術,對家庭生活的經營也是需要心力”。
現在,她的工作重心就是把經營的幾個抖音賬號做大,生活中則是想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愛好——收納與旅行,最想帶着孩子走一下中國的名山大川,多看看中國的古典建築。未來不排除上班的可能,但是“要看自己的創業情況,我希望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在我還沒有能力讓自己變成行業裡排得上號的人物時,我要做的就是學習和整裝待發”。
採訪手記
採訪之前,我也好奇着,這些不上班的中年人都在做些什麼呢?他們和那些不上班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無論年紀,一個人所過的生活,與Ta的能力大體上是相匹配的。上不上班,工作與否,能過這樣的生活,就是有這樣的能力。而互聯網的發達,也爲人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創作或生活方式,“上班”因而也變成了人生的一個可選項,而非必選項——你所能做的,便是努力擁有選擇權。
本文作者:coralsky,前時尚雜誌編輯,現蟄居魔都,寫過很多文字仍未覺厭倦,並對任何事物都持有好奇心。搖滾樂迷,日本文化控,展覽愛好者……煩惱是興趣太多時間太少。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祝羽捷和了不起的女性們
公衆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