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面也能傳染!廣東7天新增2029例,嚴重可致死!多地緊急提醒

最近,我國沿海城市有不少人患上了一種叫登革熱的傳染病,這種傳染病更是可以做到不見面就能傳染,目前都沒有特效藥。

甚至,有許多患病的網友表示,這種病“痛不欲生”。

那麼,登革熱病究竟怎麼來的?他到底有多恐怖?

近期,登革熱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呈現蔓延之勢,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登革熱疫情。

累計患病人數超過1000萬,死亡病例超過6000例,其中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疫情尤爲嚴重,多個國家已宣佈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而我國廣東省近期登革熱疫情呈現明顯上升態勢。

據廣東省疾控中心通報,8月至10月期間,廣東省登革熱病例激增,其中一週新增病例就高達2029例。

佛山、廣州、中山等珠三角地區成爲此次疫情的重災區,這種突發性的疫情暴發,給當地疾控和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也引發了公衆的廣泛關注和擔憂。

那麼,什麼是登革熱病呢?它又是通過什麼傳播的?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更令人擔憂的是,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爲1-14天,這段時間內,感染者可能毫無察覺自己已經攜帶病毒。

這種特性使得登革熱的傳播更加隱蔽,猶如一個隱形殺手,悄無聲息地在人羣中蔓延。

當症狀開始顯現時,患者通常高燒、劇烈頭痛和全身疼痛,患者常會出現38—40度的高熱,並且還伴有嚴重的頭痛、眼窩痛、肌肉和關節疼痛。

然而,這僅僅是登革熱症狀的開始,隨着病情的發展,一些患者的皮膚可能會出現充血和紅疹。

更爲嚴重的是,在重症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現出血症狀,從鼻腔、牙齦甚至內臟開始滲血,並且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登革熱可能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將患者推向生命的邊緣。

目前,登革熱尚無特效藥,這無疑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巨大挑戰,雖然隨着氣溫逐漸下降,蚊蟲活動減少,疫情有望得到控制。

但考慮到登革熱的季節性特徵,明年夏秋季節仍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疫情,這意味着我們不可以放鬆警惕,反而更需要提高防範意識。

我們要注意清除居家和周邊環境中的積水,保持環境乾燥,切斷蚊蟲孳生環境。

外出時儘量穿長袖長褲,使用驅蚊水等防蚊用品,儘量避免在蚊蟲活躍的地方長時間停留。

此外,還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這些看似簡單的措施,卻是防控登革熱最有效的手段。

一旦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應該立即就醫,注意休息和營養,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即使症狀緩解後,也要繼續注意身體狀況,避免過度勞累。

對於此次廣東疫情,雖然目前以輕症爲主,但仍需保持警惕,作爲普通公衆,我們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積極配合防控工作,只有各方齊心協力,才能構建起堅實的防控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登革熱傳染病的傳播風險,溫度升高和降雨模式改變爲蚊蟲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擴大了病毒傳播的地理範圍。

這提示我們,應對登革熱等新發傳染病,不僅需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還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與傳染病傳播之間的複雜關係,爲我們的防控工作增添了新的維度和挑戰。

如今,登革熱的全球蔓延再次凸顯了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公共衛生挑戰的重要性,各國應加強信息共享和技術交流,共同研發疫苗和治療手段,構建更加有效的全球衛生安全體系。

這種跨國界的合作不僅有利於應對當前的疫情,也爲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傳染病防控奠定基礎。

從長遠來看,提高公衆健康素養、培養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登革熱等傳染病的關鍵。

同時,還要重視城市規劃和環境治理,從源頭上減少蚊蟲孳生地,營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這些措施雖然見效緩慢,但卻是最根本、最持久的防控手段。

足以見得,登革熱防控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面對疫情,我們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度恐慌。

保持警惕、科學防護,攜手共渡難關,我們終將戰勝這場無聲的疫情。

同時,我們也應該從登革熱防控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將其應用到其他傳染病的防控工作中。

如今,登革熱疫情的全球蔓延,是對人類共同體理念的又一次考驗,它提醒我們,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裡,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健康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全球。

只有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我們才能真正戰勝這些無形的敵人,爲人類的健康和福祉開闢更加光明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登革熱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名詞,能夠逐漸淡出公衆視野,人類能夠真正擺脫它的威脅,迎來更加健康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