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幅過大增加受傷風險 3個技巧可糾正

本站體育6月14日報道:

在跑步技術構成中,步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跑者步幅過大時,不僅會導致受傷風險增加,還影響跑步效率。那麼,跑者如何發現自己步幅過大呢?又該如何糾正呢?

步幅過大

所謂步幅過大,就是跑步的時候邁步距離比較大,超過了合理的範圍。這種情況下,通常是腳後跟先着地,而正確的跑步姿勢應該是腳中部或前腳掌先着地。

判斷是否步幅過大時,首先就是看脛骨與地面的角度。如圖所示,左側圖中步幅過大,小腿與地面的角度屬於銳角,也就是有一定的傾斜角度。而右側圖屬於正常的步幅,小腿與地面是垂直的。

其次是看腳與骨盆的水平距離。骨盆是人體的重心所在。當步幅過大時,前腳與骨盆的水平距離就比較遠。正常情況下,兩者的水平距離比較近。

再次是看腳落地的方式。正常跑步時,應該是腳中部或前腳掌先着地,如果步幅過大的話,肯定是腳後跟先着地。

之所以要糾正步幅過大的問題,主要是這種跑步方式會導致跑者的受傷風險增加,特別是腳後跟、腳踝和小腿最易受傷,常見的傷病包括跟腱炎、脛骨疼痛、肌腱炎等。

爲了防止跑步時步幅過大,跑者需要掌握3個技巧。一是增加步頻。所謂步頻就是每分鐘邁步的次數。研究發現,每分鐘邁步170-180次是比較合理的。當步幅過大時,步頻就會減少,超過了合理範圍。

二是穿零落差跑鞋。傳統的跑鞋,鞋跟和鞋尖的高度落差在8-12毫米甚至更大,這容易導致跑步時腳後跟先着地。而零落差的跑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防止步幅過大。

三是跑步時軀幹前傾。跑步時身體並不是與地面垂直的,而是軀幹要略微前傾,這樣有利於驅動身體前進,更容易讓前腳掌先着地,提高跑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