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電商網購 陸逾20間老牌百貨關門
在新型購物中心和電商網購「夾擊」下,大陸各地已有20多家百貨門市因租約到期等原因宣告停業,而臺灣民衆熟悉的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匯店也已於今年8月底終止經營。(中新社)
大陸疫後消費回溫,但百貨業復甦步伐相對滯後。陸媒觀察指出,臨近2023年底,在新型購物中心和電商網購「夾擊」下,全國各地已有20多家百貨門市因物業租約到期、經營不善、經營策略調整等原因宣告停業,其中,臺灣民衆熟悉的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匯店也已於今年8月底終止經營。
大陸《浙江日報》旗下媒體平臺「潮新聞」日前報導,近年來,百貨商場停業關門的消息不絕於耳,2023年消失的老百貨仍在繼續上演。開業12年的廣州天河城百貨東圃店發出停業通知,將於12月31日關閉;開業15年的杭州老牌百貨解百新元華百貨則於12月1日正式閉店。
此外,北京當代商城中關村店、重慶新世紀百貨利川商都、天津伊勢丹南京路店、武漢新世界百貨武昌店、上海置地廣場商廈、新世界百貨燕郊店、深圳國貿天虹商場等老牌百貨都在今年紛紛離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內已有20多家百貨商場關門歇業,太平洋百貨也正式退出上海市場。
報導指,在今年以來消費市場回暖的情況下,百貨業整體恢復力度仍然較弱。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3季,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兆21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8%。其中百貨店零售額同比增長7.7%,但同一時期,全國網上零售額的增幅卻達到11.6%。
另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大型百貨零售企業指數」顯示,無論是營收指數或淨利指數,同比、環比均明顯下降,大部分企業情況不容樂觀。另從百貨上市企業公佈的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42家百貨上市企業實現營收總額約574.92億元,實現淨利潤總額約6.49億元,均實現同比下滑。
傳統百貨出路何在?業內人士認爲,電商平臺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輕鬆搭建24小時營業的「萬貨商場」,實體百貨可以深耕場景化體驗,爲消費者帶來線下特有的驚喜;同時加強數位化建設,「揚長補短」啓動新增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