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執行長Rachel King:亞洲生技業 研發爆發力驚人

BIO執行長Rachel King。圖/臺灣生物產業協會提供

圖/路透

亞太國家生技發展現況

前言:國際三大生技展會之一的亞洲生技大會於7月在臺舉辦,在論壇、展覽、與商機媒合各方面,迎來更勝疫前的亮眼成績,也展現臺灣生技產業實力,開創國際合作商機的。今年亞洲生技大會主題是「擁抱亞洲動能(Embracing Asian Dynamics)」,《工商時報》爲讓讀者更認識亞洲生技產業以及臺灣優勢,特別以「生技產業大趨勢」的眼光,分別以〈國際篇-亞太生技藍圖〉、〈技術篇-精準健康掀風潮〉,以及〈臺灣篇-茁壯中的生技業〉,藉由專家意見分享,窺見產業現況及未來風貌。

根據BIO在今年6月發佈對生技產業其中的新興治療公司調查,隨着臨牀試驗案件比2022年5月增長2.8%,2023年前半年之併購金額已達前一年全年總額,而對於仍處上市前研發階段的生技公司之收購案件也正增速,顯見發展動能正在恢復之中。

在美國,生技產業2023年持續增長,也爲所在各地帶來繁榮與高品質的就業。相對於其他產業2021年在就業上衰退5.1%,美國生技產業就業仍有1.2%的成長,達到在127,000家企業之210萬從業人員,其平均年薪達125,750美元,也較其他行業平均高過85%。

美國也持續在人才培育,基礎與應用科學投資、產學鏈結,研發補助、中小企業輔導、賦稅鼓勵、資本市場、投資抵減、立法優惠各方面,包含近期國會通過對研發稅負優惠立法,及各州分別推出之生技經濟發展方案,在聯邦、各州、及地方層級,持續強化,建構一個適合生技產業發展的環境,導致其生技產業經濟影響達到2021年之2.9兆美元。

亞太地區人口已佔世界人口的60%,GDP佔全球的35%,而在全球15個醫藥市場中佔有5個席位。在疫後復甦趨勢中,亞洲的情況好於歐洲,IPO方面,已在2023年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亞洲獲得融資的生物製藥公司數量也多於歐洲,在A輪的募資也較歐洲順利。

亞洲地區的研發能量也不容忽視,雖2023年在臨牀前就成爲授權標的之十大技術移轉案件,仍以美國爲主,僅有一件來自於亞洲之WuXi Biologics。但2023年之十大已達臨牀階段的技術移轉案件,包含金額第一大與第二大案件在內,其中六件案源來自亞洲,即Bliss Bio之ADC藥品、Duality Bio之ADC藥品、Keymed之ADC藥品、CSPC之ADC藥品、Zion Pgarma之小分子藥品、Harbour BioMed之Bispecfic藥品,而案源來自美國有三件,歐洲則爲一件,這顯示亞洲地區的創新成果已成爲推動國際藥業發展的重要成份。

對於小公司來說,更有非常令人鼓舞一些觀察結果。例如,截至6月第一天,美國FDA批准的26種新藥中,65%源自小公司,彰顯小型公司的創新能量已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生技藥品近年中在覈準藥品比例中越來越高,去(2022)年美國FDA覈准新藥中,有60%屬生物製劑,今(2023)年到6月1日止,也有超過40%屬生物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