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黑數恐逾50 醫界促速建輕症醫院

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宣佈,北市所有急救責任醫院加入快篩行列,共新增20個快篩站點,急診外的篩檢站患者不斷涌入,讓醫護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張鎧乙攝)

臺灣這波本土疫情,從5月11日至今,半個月來快速累計5488人確診,47人死亡,並出現病患來不及到醫院,就在集中檢疫所甚至是防疫旅館死亡。醫界表示,突然拉高的死亡率,除了反映國內醫療量能嚴重不足外,也顯示通報系統問題,按照國際平均2%的死亡率計算,恐怕此刻還有超過50名可能死亡病例「還在外面飄」沒有被找到,建議還是要儘快建立臺灣版本方艙醫院或輕症醫院,專門收治輕症患者,才能減輕醫療負擔。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院長黃高彬則出,相較於新加坡一整年6萬多個確診個案只有32死,臺灣卻在短時間內就有5千多人確診、47人死亡,原因在於短時間出現太多病患,衝擊醫療量能所致,臺灣平均重症數現在已經到了近20%,至於死亡率,目前也會慢慢的在增加,逐漸往國際2.1%靠近。

黃高彬表示,臺灣重症數一下多起來,還是跟萬華茶藝館感染髮現的太慢有關,確診者早就已經把病毒散到雙北各地。此外,篩檢量還不夠,以致於目前還有許多潛藏在社區中的確診者還沒被找到,「只要沒找到就會不斷的散播病毒。」

中華民國防疫協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表示,現在要求各醫院清出病房人力,但是所有醫院事實上只有30%的病房有辦法擴充,從SARS經驗來看,病患若比三成還多,等於所有正常醫療都不能在做,現在已經傳出有癌症患者沒有牀位,也會危及其他患者的生命

王任賢建議,要減緩醫院負擔,就必須儘快建立專門收治輕症的醫院,可以說是輕症醫院,也可說是類似方艙的概念,輕症者只要隔離不需要太多醫療,將輕症分流到醫院以外的場所,並徵招閒置人力,例如退休的醫護,才能避免擠壓正常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