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百日誓師”爲教育添“卷”

來源:湯勇曉語

本文共20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請關注並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每年的這段時間,高考“百日誓師”活動,便風起雲涌,如火如荼,一些初中學校也紛紛跟風,趨之若鶩,搞起了中考“百日誓師”。

君不見,一些學校所搞的“百日誓師”,彩旗獵獵,戰鼓喧天,誓詞如山,響聲震天,大有磨刀霍霍,硝煙瀰漫,戰雲密佈之勢。

一些學校的“百日誓師”大會,打出的標語,諸如“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死後自然長眠,生前何必多睡”“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要衝進一本大樓”……暴力血腥,火藥味兒濃,煽動性極強。

一些學校的“誓師”現場,學生歇斯底里地狂喊口號:“要成功,先發瘋,死勁忘命地往前衝”“吃苦受累,一生不受罪”“分數就是金飯碗,一分難倒英雄漢”“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這些像打了雞血的青少年學生個個熱血沸騰,豪情萬丈,咄咄逼人。

還有一些學校在操場上舉行誓師大會,要求學生“發誓”:大聲報出自己想要報考的大學校名,然後大聲喊出自己的姓名,要連喊三遍,一浪高過一浪,一遍要比一遍聲音猛。

“誓師”,最先源於軍旅,指軍隊出征作戰時,給將士鼓勁壯行,以激勵提升戰鬥意志,堅定必勝的信念和決心。《淮南子》中有:“躬擐甲冑,以伐無道而討不義,誓師牧野,以踐天子之位。”《舊唐書》也有:“巡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

“古來征戰幾人回”。戰爭是殘酷的,隨時都可能命喪沙場。以“誓師”壯軍威,提震將士們士氣,當然是有必要的。

而高考呢,畢竟不是戰場,說到底它就是一場考試,雖然很重要,也很關鍵,它關乎十年寒窗苦讀,可以決定人生走向,但它不是唯一門坎,更不是生死坎。考的好,不一定人生就出彩,考的不好,並不意味人生就沒有作爲,也不能說明人生就從此敗走麥城,遭遇滑鐵盧,更不會讓人生因此而終結。

對於高考,功夫在平時,在考試外,在平常的點滴積累,我們應該擁有平常心,讓學生保持寧靜,正常備考,輕裝上陣,從容應對,這纔是學校的王道。

高考的競爭固然激烈,但並沒有那麼悲壯,通過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出盡風頭,弄出一些動靜,搞出一些陣張,讓學生們以爲“高考不成功,一生全劇終”,不但無助於高考,無益於學生備考,相反還會製造出一種極端的亢奮,給考生增添一些壓力,影響考生的情緒,甚至讓一些考生扭曲心態,把美麗的青春變成一場考試的賭注。

學校不是考試工廠,培養的也不應該是考試機器,學校作爲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讓學生成人,成爲一個個能夠自信地走向未來的大寫的人,一個個有愛心、有責任、有擔當的正常人,因此應該堅持正確的辦學觀和教育價值觀,而不是爲了分數,爲了功利,一路拼殺,把學校搞的像戰場、像軍營。

不可否認,在考前的高壓氛圍中,通過適當的活動和儀式,適度地鼓勵鼓勵,調節調節,紓解紓解,應該可以起到減壓與昂揚精神,堅定並增強信心的作用,但是,如果將“誓師”異化成戰火紛飛,烽煙四起,殺氣騰騰的場面,則無異於大張旗鼓地搞分數崇拜,明目張膽地強化“唯分數論”,到頭來在讓教育的應試屬性淋漓盡致地彰顯與體現的同時,顛覆教育價值觀,惡化教育生態,爲教育的“卷”推波逐瀾,使本來就很“卷”的教育,“卷”上加“卷”。

如果我們的學校,能夠把“百日誓師”變成“百日心理放鬆”“百日校園感恩”“百日快樂學”等活動,這不僅會成爲學生備考生活中的一份珍貴的記憶,而且反而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自由輕鬆的事,爲什麼要如此製造緊張氣氛?教育本來就是春風化雨般的浸潤,爲什麼非要弄得雷霆振威轟轟烈烈?校園本來就是心靈飛翔的藍天,爲什麼要讓其烏煙瘴氣蔽日遮天?學校本來就是放飛夢想的聖地,爲什麼要讓其成爲充滿血腥味的戰場?學生本來就是青春、靈氣、朝氣的代名詞,爲什麼竟變得如此“慷慨激昂”“面目猙獰”,像是一個個殺紅眼的“戰狼”?

我始終認爲,除了奔跑,我們還要奔跑途中的風景,除了備考,我們還要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除了分數,我們還要給學生陪伴他們一生的更重要的東西,除了在高考中勝出,我們更要讓學生擁有積極的人生,一個好的人生狀態。

別用“誓師”誘導學生只懂得爲一時的利益“決戰”,教育如果充斥的盡是鋪天蓋地的“誓師”,這不是教育的榮光,而是教育的悲哀!

並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爲微信公衆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並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不再失聯

點擊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