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北京了 外媒曝美在太平洋最大敵人
空拍資料照顯示,由於美國1956年在馬紹爾羣島(Marshall Islands)埃內韋塔克環礁(Enewetak Atoll)核試,炸掉右側土地,留下大洞,後來變成潟湖。(美聯社)
萬一亞洲爆發衝突,由於太平洋島嶼可能在打贏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猶如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般,美國正與中國爭取對這些島嶼的影響力和准入權。美國衆議院9月通過立法,以加強與當地關係,並對抗北京。
然而,《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網9日指出,在對太平洋島國的外交政策上,華盛頓多數領導人卻忽略了美國所面臨的最嚴重障礙,但那並非中國的實力,而是美國的弱點——尤其是未能解決美國在當地核試的遺留問題。
從 1946—1958年,美國在馬紹爾羣島(Marshall Islands)進行了67 次核試和熱核試,相當於在那12年裡,每天引爆 1.6 枚廣島原子彈。單是喝彩城堡(Castle Bravo)核試,威力就比廣島原爆強1,000 倍。至今馬紹爾羣島人仍在致力因應如癌症和其他健康問題、環境污染,以及因島上無法居住,以致無限期流離失所等相關影響。
相關區域都在睜大眼睛看,太平洋島國紛紛認爲,不僅是過去,甚至到現在,美國對馬紹爾羣島根本不公不義,而這嚴重損及他們對美國的看法。西方媒體8月聚焦在「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這大洋洲最高區域組織上,因爲它在北京要求下,從聯合公報中刪除了提及臺灣的內容。然而,沒登上新聞頭條的,對美國決策者來說,卻應該是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論壇成員如何談論美國。
「太平洋島國論壇」是島國合作的主要平臺,也是理解相關區域的關鍵。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成員在歡迎華盛頓的氣候資金後,矛頭便指向美國對馬紹爾羣島的不公不義。他們同意繼續採取「雙邊、區域和多邊行動」,以支持馬紹爾羣島要求美國「正當解決」核試問題。
論壇前秘書長普納(Henry Puna)3月在訪馬紹爾羣島,紀念喝彩城堡核試70週年時強調,將太平洋作爲試驗場的核大國表現出「外國極度不尊重」,他說:「我們必須讓我們的好朋友美國爲這負責。」他認爲,美國解決核遺留問題的努力「不夠充分」,「因此仍未完成」。
華盛頓聲稱,1.5 億美元(約48億臺幣)得以「全面最終解決」核試問題。馬紹爾羣島1986年根據《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脫離美國獨立時,收到了這筆款項。不過,按通貨膨脹調整後,如今這筆賠償金約值 4.3 億美元(近139億臺幣)。然而,馬紹爾羣島政府和太平洋島國論壇認爲,這遠遠不夠。於是按照 1986 年《協定》的要求,成立了獨立的核索賠法庭,後來他們發現,美國應賠償23億美元(近742億臺幣),而按通貨膨脹調整後,如今已超過 30 億美元(近968億臺幣)。
不僅如此,馬紹爾羣島簽署《協定》時,仍受美國控制,而如輻射塵的廣大範圍,以及美國政府在未獲馬紹爾羣島測試對象同意下,就進行殘酷實驗等關鍵訊息也依舊保密。數十年來,馬紹爾羣島一直在尋求全面核賠償,並獲得太平洋島國論壇支持,但華盛頓卻不斷拒絕。儘管美國在當地的許多倡議受到歡迎,但卻未能糾正以往的錯誤。
當太平洋不是優先事項時,大多數美國決策者並不關心這可恥的聲譽。但如今它成了優先事項,那正是爲什麼華府必須關注太平洋島國論壇的立場。畢竟沒有核正義,無論美國如何精心設計,向太平洋島國發表的言論聽起來都將永遠顯得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