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票價愈賣愈貴 高票價會扼殺下一代劇場觀眾?

表演藝術票價飆漲,當年輕觀衆無法負擔、劇院可能會因此「菁英化」,成爲遙不可及的殿堂?記者陳宛茜/攝影

萬物齊漲,劇場票價也不例外。兩廳院上週公佈2023年度售票數據報告,發現表演藝術節目票價較疫前的2019年大幅成長。尤以大型舞蹈節目票價漲幅最高,較2019年大漲六成八;大型音樂劇票價也較2019年漲三成三。包括英、美與南韓,去年皆因劇場票價飆高引發討論,擔憂高票價可能扼殺下一代觀衆。

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售票平臺,上週發表售票數據報告。製作報告的陽明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副教授高竹嵐表示,去年表藝節目整體票價上升。和疫前相較,大型舞蹈節目漲幅最高,中位數票價達977元,大型音樂劇票價中位數更達1053元。他指出,票價上漲可能反映製作成本或通膨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劇場票價高漲並非臺灣獨有。爲了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去年一年,倫敦西區劇院最便宜的座位漲了一成三。去年拿到英國劇場奧立佛獎大獎的「慾望街車」,官方票價新臺幣5000元起跳,高票價讓84歲的英國演員德里克在頒獎典禮感慨,在他從事表演的初期「年輕人比較容易進劇院看戲」,現階段高票價將使劇場「菁英化」、扼殺年輕觀衆進劇場的機會。

南韓音樂劇出現「追星效應」,死忠的追星粉絲經常會重複看一齣戲,不在乎票價多高。但南韓劇場界也憂心,票價無上限的提高,可能會扼殺好不容易成形的音樂劇觀衆,進而對產業造成影響。

英國戲劇製作人派崔克(Patrick Gracey)分析,過去幾年節目的製作和營運成本幾乎翻了一倍,高票價「不樂見但可理解」。目前劇場的挑戰,是如何以高票價補貼低價門票,或提出補貼計劃讓年輕、收入較低的觀衆,以較便宜或免費的票價進入劇院,否則劇院未來將面臨觀衆不足的危機。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臺灣情況和歐美不同,年輕觀衆進不進劇場,「錢」只是其中一個考量,引起他們進劇場的興趣纔是關鍵。但兩廳院也努力避免高票價引起的「劇場菁英化」,努力開發企業贊助、協助資源較少的年輕觀衆進場。

劉怡汝認爲,劇場降低票價必須思考製作方式的改變,比方減低道具的數量與複雜度,或者增加場次分散成本。政府政策也必須因應劇場成本增加而調整,協助團隊與場館減少不必要的經費與人力支出,並給予劇場足夠的經營彈性、鼓勵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