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吃火鍋邊唱歌”,國產新能源車找到了人性的弱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三聯電子廠Pro,作者:森賽,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極石汽車最近確定了新的遊戲規則,他們計劃把馬桶裝進了新能源汽車的中控臺,一舉解決了駕駛員邊開車邊拉屎的顧慮,暫居新能源內卷之戰中的王者。

米蘭·昆德拉認爲“生活在別處”,一些中國的新能源大廠認爲“生活,最好在車裡”,甚至最好也能把“根”留住。

他們儘量把一切和生活有關的想象,都搬進了車廂,從某種程度來看,是在認真踐行“生活,是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沒有人可以在有生之年卷贏中國的新能源市場,當頭皮發麻的外國工程師,還停留在圖紙上勾勾畫畫時,一些大天才們早在車裡過上年了。

智己汽車的CEO在車內包上了餃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有了賽博版的現代詮釋,你可以理解爲這是一場關於生活方式的革命,“過年回家高速堵車,看不上春晚怎麼辦?”

嚴峻的問題拷問世人,新能源的謎底就在謎面,“續航800公里不用充電,大空間足夠裝下全家老少,還可裝個電動麻將桌,翻過來就是小飯桌,全家人其樂融融,包餃子同時,還能看車載智能大屏,保證春晚同步接收沒延時。”

當硬核的使用場景,在你面前具象展開,你不得不佩服智己的前瞻性思維。

“他們甚至還認真地考慮了南方用戶,一些過年不吃餃子的朋友,還可以吃火鍋嘛。”

“唯一缺點就是,被追尾時,車裡人的怒氣值,可能比平時更高一點。”

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全球的車企都在鉚足了勁,想要一馬當先。但有時候,外國的月亮並不比中國的圓,國外車企在這場競爭中似乎有點水土不服。

“汽車,不就是用來開的嗎?” 我們可能會這樣問。但車企們似乎在說:“不,它還能用來吃、用來住、用來解決一切‘人生大事’。”就像祖先們馴服野狼來看家護院,馴服野貓來守衛糧倉,如今又開始馴服汽車,來延展自己的生活。

也難怪霸天虎在香港之戰中那麼玩命,失敗後又那麼傷心,還仰天長嘆,“汽車人,永不爲奴。”

但最終他還是無法逃脫命運的枷鎖,在北京環球和他對視的那一刻,我跟他共情了,這年頭,誰都不容易,哪怕是臺車呢。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代步工具,它們被點化出了新的分身,或者說,是某種生活方式的宣言。當一些國內大廠的設計師,開始不斷奪舍車輛本身的潛能,異化出的功能開始變得越發抽象。

老李是一個北京的中年出租車司機,他曾接受過採訪,剛買車時,沒活時喜歡在車裡打打車機遊戲,以前一直都相安無事,直到一個深夜,一名醉酒的姑娘,坐到了他心愛的車中。

“看我開的是比亞迪漢EV,那姑娘過了五道口就要唱歌,這玩意兒,結果唱得我心煩意亂,差點兒沒把車開溝裡去。”老李覺得,車裡唱KTV,簡直就是噪音製造機,不僅影響駕駛,還可能分散注意力,安全隱患大大的。他更喜歡那種簡單直接的駕駛體驗,沒有多餘的干擾,只有發動機的轟鳴和道路的呼喚。

“有一次在路上,被交警‘傳喚’了,路邊搖搖手讓我開窗,我開那麼多年車,吹過無數次測酒駕的,刮蹭也都是對方全責,沒有過一次違章,降下車窗,問啥事,結果交警說讓我們‘小聲點,別唱了,煩得慌’。”

“那天堵了二十多分鐘,那交警應該就在車旁忍了二十多分鐘後坐大哥的乾嚎,人家定力不好都幹不了這活,最後估計是忍不可忍了。”

在網上,不止一人曾向萬能的網友提問“如何關掉酷我”,一些車主並不是受不了人唱歌,而是受不了有人在自己幹活時唱歌,“算精神摧殘。”

在特斯拉Model S的座艙裡,那塊巨大的中控觸摸屏曾代表科技的巔峰,但對何磊來說,它卻成了他冬日早晨的小小折磨。

“這屏幕,冬天跟冰窖似的,每次調溫度都得跟它來個‘冷接觸’。”

有一次,何磊在長途旅行中,試圖在行駛中調整導航路線,他的眼睛不自覺地在屏幕和道路之間來回切換,差點撞了頭羊。

“一拳頭錘到屏幕上,恨得牙癢癢,20秒不到,就得停路邊,仔細檢查下屏幕有沒有砸壞,別再開不了,然後還得哄它,太智能了,都AI了,就怕車生氣。”

在新能源的中控區,一直存在物理按鈕與大屏觸控的爭論,就像是傳統與現代的較量,它們在汽車的座艙裡交織,提醒設計者們,在創新的道路上,所謂的智能是否永遠可靠?

何磊曾經抱怨,這不是他第一次砸車,隱藏式門把手,曾讓他第一次“家暴”,當然,“事後我也向它道歉了。”

每年冬天,當寒潮席捲北方時,一些新能源車車主們可能會遭遇一個尷尬的問題:車門把手被冰雪凍住,難以彈出。“車主們在寒風中苦等,只爲打開車門。特斯拉官方的解決方案竟是用拳頭砸。”

自2013年首批Model S交付以來,特斯拉便採用了與衆不同的隱藏式門把手設計。這種設計不僅外觀時尚,還有助於降低風阻,提升性能。然而,極端天氣的考驗暴露了這一設計的軟肋,讓車主們在冰雪中體會到了設計的雙刃劍效應。

一些經常打車的人可能也會有這樣的經歷,大雨過後,隱藏式門把手積水或有大量污泥,一摸一手,上車直接就擦後座上,算科技和人類的相互傷害。

何磊很懷念以前油車時代的物理按鍵,“記得以前那車,按鈕按下去‘咔噠’一聲,心裡那個踏實啊。現在這屏幕,按下去沒聲沒響的,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按沒按對。”

似乎,在這場科技與實用的辯證中,我們尋找的不僅是功能的多樣性,更是與我們生活方式相契合的和諧。

隨着全球對綠色出行的呼聲日益高漲,新能源汽車照亮了環保節能的未來。新能源的擁躉們,在一些廠家看來彷彿是些挑剔的觀衆,不僅要求車輛零排放,還渴望新技術帶來的刺激。大廠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最終演化的結果,可能就是“堆科技”。

2015年,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和互聯網功能開始與新能源汽車結合,變身爲智能化、互聯化的駕駛。2017年,遠程控制、智能導航、車聯網服務等新功能的普及,不僅提升了駕駛體驗,也讓車輛變得更加智能化,與用戶的其他智能設備無縫連接。

如今,自動駕駛技術、車載娛樂系統、智能語音助手、車輛健康監測,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可能成爲廠商吸引消費者的新賣點。

技術進步爲更多新功能的實現提供了可能。電池技術的提升讓車輛的續航里程大大增加,電子控制單元(ECU)的發展則讓車輛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些爲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駕駛體驗的技術,也是新能源車主們的底氣。

但是,隨着內卷加劇,新能源車的設計初衷,似乎開始與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脫節。

一些消費者開始質疑,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功能是否真的必要,還是僅僅是廠商爲了競爭而製造的噱頭?

“全景天窗在夏天可能會讓車內變成桑拿房,需要更多的空調來降溫,這無疑增加了能源消耗;異形方向盤雖然具有獨特的設計和未來感,但可能會增加操作難度,影響車輛的穩定性和操控性;電子後視鏡雖然提供了更清晰的視野,但成本較高,一旦損壞,維修費用不菲,且穩定性是一個問題。”

老李曾說,他對新能源車的實際需求,其實很簡單——環保節能、安全性、經濟性和便利性。他希望優質的動力性能,包括更高的加速性能、更可靠的啓動狀況和更長的續航里程。他希望汽車廠商在設計和開發汽車時必須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多去汽車論壇上逛逛,看看人們到底在真正關心什麼,而不是“一直在閉門造車”。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電的演變史中,它們從單純的功能性工具,逐漸成長爲可以根據我們的個性和喜好,定製出專屬的家電產品。美的、海爾等國產家電品牌,它們不僅提供了冰箱的顏色、功能和尺寸的個性化選擇,還讓洗衣機市場迎來了模塊化定製的風潮,讓消費者在公斤段、功能、顏色、門外觀等方面擁有上百種組合。

那麼,新能源汽車是否也能擺脫流水線的束縛,成爲展現個性的新舞臺呢?

Stefano Tonchi曾在他的書《汽車設計:從概念到現實》中提到,汽車設計正變得越來越個性化。這不僅僅是外觀上的改變,智能網聯化和輕量化也成爲了新的趨勢。這意味着,你的車不僅能跑,還能跟你聊天,甚至在你開車時幫你點外賣。

但這本在2023年出版的書,很顯然因爲作者國籍的原因,被限制了想象力,如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最不缺的就是做加法,吃喝拉撒一條龍僅僅是個起步。

何磊,在遊戲《極品飛車》中體驗了從選擇車型到調整性能參數的樂趣。他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在現實中,也能這樣定製自己的愛車。

但是,老李對此嗤之以鼻。他最近加入了幾個新能源車減配羣,忙着學習如何“簡化”車載軟件,去掉那些他認爲多餘的功能,“這比刪除手機裡的預裝應用還麻煩”。

一些中國用戶,被家電的便捷和舒適提升了生活品質,他們對汽車的期待也隨之提高,這些生活傢俬也被一一復刻進駕駛艙,冰箱彩電大沙發。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一輛車,在新能源銷售的話術體系中,一輛輛智能化的機械被塑造成一個能跑的家,一個移動的辦公室,甚至是一個能自動駕駛的娛樂中心。但問題是,這些真的是人們需要的嗎?或者說,人們可否減少或增加配置、功能,按需打造呢?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個性化定製,僅僅是一個趨勢之一,它是龐大河系的一條孤獨支流,它一直存在一種難以調和的悖論。它的A面代表着個性和自由,是你對速度、設計和科技的熱愛;B面則代表着責任和實用,是你對安全和經濟的考量。

一枚硬幣很難同時展現兩面,但生活總是要求我們找到平衡。當人們開始對一些華而不實感到厭煩,唯一的辦法,就是等等看。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三聯電子廠Pro,作者:森賽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