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震專論》應該還「馬習會」一個歷史公道
一直主張「蔡習會」,同時已成蔡總統策士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馬上跳出來說,兩岸領導人會談是打開僵局的唯一機制。他指出,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提到與前總統馬英九進行「馬習會」,甚至當作任內重大成就,顯見習也認爲兩岸領導人會談建立共同處理問題的機制,因此他主張「蔡習會」能打開僵局,除此沒有更好的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追問兩岸直接對話是否應符合平等、尊嚴原則?許信良指出,當時馬、習本來就是對等,意思就是說,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會談本來就是對等的,本來就是互相尊重的,這個原則是十九大報告精神,「中國大陸把臺灣當作對等的政治實體,本來就沒有問題、對等關係不是問題。」
許信良這番話,讓被蔡英文與民進黨全力打壓、否定了兩年的「馬習會」,重新回到應有的歷史軌道來。蔡英文當年在知道「馬習會」訊息後,曾在民進黨中常會痛批馬習會面「傷害臺灣民主」,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日前就反諷,綠營人士猛放「蔡習會」的汽球,那麼這又算不算「傷害臺灣民主」呢?
當年馬習會後,蔡英文還曾發表聲明批評,她期許馬總統爲臺灣人民做的三件事情(確保2300萬臺灣人民的選擇權、交往沒有政治前提,以及對等尊嚴),「他一件都沒有做到!」現在許信良卻說,「馬習會」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是對等的、相互尊重的,這樣算不算是打了蔡英文一個耳光呢?
資深媒體人楊力也質疑蔡英文,「中華臺北」不正是民進黨乃至其支持者視爲不對等、不尊嚴的名詞?現在蔡政府卻用「中華臺北」名義參與APEC,怎麼如今就不視爲在國際舞臺上被對方用政治框架了?媒體評論也用「蔡主席打了蔡總統一巴掌」,凸顯蔡英文的前後不一與自我打臉。
蔡英文當年距離總統寶座只有一步之遙,「馬習會」在她帶頭全面否定下,國際、國內衍生政治西瓜效應,兩年來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與肯定;但現在靠攏蔡的策士、學者,眼看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將「馬習會」視爲重大政績,紛紛爲文鼓吹、急着促成「蔡習會」,反而凸顯蔡當年的否定,其實是嚴重的邏輯錯亂。所以現在旗下策士學者必須反過來給當時「馬習會」平反,否則,蔡習會面的基礎何在?
選舉勝負是一時的,歷史是會慢慢沉澱的。其實,蔡英文忒也氣量狹小,如果她當時不要急着扣馬英九帽子,而是反過來大器地「祝福與期許」兩位領導人,爲兩岸帶來更多善意、瞭解,讓兩岸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與誤會,並給馬英九必要的支持與制衡力量,畢竟任何政黨執政,都必須做好兩岸關係。這樣現在再來談「蔡習會」,是否比較不會突兀而較少路障呢?
當時馬英九很有風度,記者問馬英九,蔡英文很可能當選,馬習二人的共識要如何延續?馬回說,他是爲兩岸搭了一座橋,他當然希望新任總統不要舍此捷徑。馬最近更公開呼籲蔡總統,回到她十七年前的立場(蔡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曾在立法院答詢稱「在我們的立場是各自表述一箇中國」),接受「九二共識」,臺灣和大陸恢復協商,甚至未來舉行「蔡習會」,都不是不可能。
然而,馬前總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條例,與習近平當面確認的「九二共識」,已被民進黨扭曲爲「國共契約」與「政治前提」,要蔡總統回到十七年前,接受「各表一中」,乃至「九二共識」,現在看來似乎已是「不可能的任務」。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已經把「現狀」變成「僵局」,倘若僵局進一步惡化,我們可能會感嘆,曾經難得的歷史之窗,畢竟不會爲了領導人的量狹與私心而永遠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