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朗普還有殺傷力?美國一個決定,恐慌指數爆表,市場一片慘淡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葉檀財經團隊
從入世到出世,再從出世到入世,瑞典人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一生堪稱傳奇。
26歲之前,他是衣着靚麗、人人羨慕的瑞典燃氣公司首席財務官;26歲之後,厭倦了世俗生活的他,選擇做一名泰國叢林裡的苦行僧,17年如一日參禪打坐,清貧寡欲。原以爲修行會成爲比約恩的人生道場,可他選擇重新回到世俗,再次尋找人生意義。
不幸的是,2018年,他患上了“漸凍症”,遭遇又一次的人生磨難,和一般人不同,有信仰加持的比約恩選擇達觀面對死亡。
最近讀了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頗有感觸。
他在書中寫道:在這十七年夜以繼日的精神訓練中,我最珍惜的收穫在於,我學會了不再盲目相信自己的每一個念頭。
這,就是我的超能力。
(圖源:pixabay)
比約恩的“超能力”怎麼來的?按照他的說法,佛陀賜予了他三件禮物,這三件禮物最終讓他開悟。
在被悲傷、焦慮或孤獨感淹沒時,我還可以選擇專注於呼吸,讓我的意識停留在體內,而不是對大腦扔給我的所有念頭都來者不拒。
這,是佛陀的第一份禮物。
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便是艱難的時刻,也有過去的時候。
這,是佛陀的第二份禮物。
遇到巨大的難關時,學會引導我們的注意力,選擇注意力所關注的目標,是我們能做得最有效的事,或許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這,是佛陀的第三份禮物。
(圖源:pixabay)
《維摩詰經》說,“直心是道場”,一顆素樸純潔的直心,便可將我們所處的當下化爲修行的淨土。無論出世還是入世,都是一場人生道場,用直心面對,處處都是淨土。
言歸正傳,下面進入本週的檀幾條。
#01
市場雪崩,一場降息引發的血案
12月18日,美聯儲召開議息會議,宣佈降息25個基點。宣佈之後,除了美元指數在上漲,從商品到權益遭到猛烈拋售,市場一片慘淡。
美股道瓊斯指數,創2024年8月5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且已經連續10天下跌,創1974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納斯達克指數儘管有科技七姐妹加持,也沒能倖免於難,單日跌幅達到3.56%,且放出天量,高位放量大跌,很傷元氣。
除了美股,全球市場隔天(12月19日)均在下跌,只有中國深成指、科創板、北交所收紅。12月20日,全球主要資產仍然在下跌,中國股市依然是逆勢而動。
圖片所示爲12月20日市場變化
倫敦金在降息消息公佈之後,大跌超過2%,當日跌破2600,12月20日,金價有所企穩,還是在2600附近掙扎。
人民幣方面,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美聯儲降息當日便跌破7.3紅線,截至12月20日,勉強收復7.3。
最誇張的變化來自VIX恐慌指數,單日暴漲74%,足見市場的恐慌情緒有多強烈。
爲何市場如此恐慌?
12月的降息在預期之內,讓市場恐慌的主要是美聯儲對未來的鷹派表述。鮑威爾表示,在這次降息之後,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門檻可能會更高。美聯儲已將政策利率從峰值下調了整整1個百分點,政策立場的限制性明顯削弱。鮑威爾進而表示,在進一步降息之前,美聯儲必須看到抗通脹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據廣發證券整理,展望2025年,鮑威爾認爲美聯儲傾向減少降息次數,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通脹回落進程受阻;第二,利率逐步接近中性利率水平;第三,經濟韌性。
從國盛證券整理的美聯儲經濟展望變化,能看出美聯儲態度變化的原因。相比於9月份,美聯儲上調了2025年GDP的預期,也上調了2025年的通脹預期,CPI和核心CPI均有較大幅度上調。
美聯儲預測美國經濟韌性好過預期,通脹也是如此。目前,影響美聯儲進一步調降利率的核心因素就是通脹。
看到美聯儲的態度,市場下調了2025年的降息預期,目前主流預測是從降息4次下降到降息2次。
我們此前分析過,國內太多人想當然地認爲,美國債務壓力龐大,美國經濟韌性差,要加速降息。很多人的投資決策以此爲核心依據,過度樂觀導致的結果就是,市場遭遇拋售潮。
#02
消費不及預期,經濟回暖仍需等待
12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1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
數據公佈前,財新對13家國內外機構的調查顯示,受訪經濟學家預測11月社零增速在5%左右,預測區間爲4.1%至6.3%。
實際上,很遺憾,11月社零數據低於財新訪問的機構預期,不僅沒到5%,甚至連最低預期4.1%都沒到。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爲43763億元,同比僅增長3.0%。如果刨開汽車消費,11月消費的增速只剩下2.5%。
從國家統計局給出的社零同比變化能看出來,相比於10月份連續三個月的回暖,11月消費明顯回落。
爲什麼?國家統計局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原因是“雙十一”網購提前,造成分流效應。如果合併10月和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均增長3.9%,比三季度平均增速加快1.2個百分點。
和過去的趨勢基本一致,城市消費稍弱,鄉村消費稍強。11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7596億元,同比增長2.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167億元,增長3.2%。
儘管全國城市消費維持正增長,但頭部城市的消費仍處於下滑區間。
(圖源:pixabay)
12月17日,上海統計局公佈了上海前十一個月的消費情況,和10月份相比,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前十一個月,上海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69.8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作爲對比,前十個月的下滑幅度爲2%。
11月,上海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065.8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04.01億元,下降5.3%。頭部城市需要安撫。
分商品類別看,除了吃在增長,穿、用和燒三類都在下滑。吃的商品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6%,穿、用和燒的商品零售額分別下降0.6%、5.7%和8.5%。
從全國消費類別看,11月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化妝品、金銀珠寶、通訊器材等,確實和雙十一提前關係密切。
和10月份相比,能夠保持住增速,甚至還加速消費的,幾乎都和政府“兩新”政策有關,即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據12月16日,中央財辦的數據,“兩新”帶動汽車更新520多萬輛、銷售額6900多億元,家電換新4900多萬臺、銷售額2100多億元,老舊設備更新200多萬臺套。
如果把房地產業算作大消費的一種,地產消費在11月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各種呵護政策競相出臺,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均出現一定程度的回暖。
(圖源:pixabay)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個數增加,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17個,比上月增加10個;二手住宅環比上漲城市有10個,比上月增加2個。
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上漲,二三線城市環比降幅均收窄,各線城市同比降幅2024年以來首次全部收窄。
具體而言,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2%轉爲持平。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別上漲0.6%和0.3%,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0.5%和0.3%。
一線城市二手房方面,整體價格環比上漲0.4%,和10月份持平,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上漲0.9%、0.4%和0.5%,廣州下降0.4%。
二線城市的情況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好,但也在回暖。
(圖源:pixabay)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份,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二手住宅環比下降0.2%,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
三線城市比一、二線又差一些,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收窄0.2個百分點;二手住宅環比下降0.5%,降幅收窄0.1個百分點。
12月已經過去兩週左右,樓市繼續好轉。
華創證券的跟蹤顯示,其統計到的67個城市裡,12月前13日,地產成交同比+12.7%。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分別同比增長+34.3%、+3.4%、+104.9%、+289.5%。
(圖源:pixabay)
國盛證券的跟蹤顯示,18城二手房銷售脈衝式上行,絕對值再創歷史新高。2024年9月、10月、11月、12月以來同期日均銷售分別爲18.8萬m²、22.9萬m²、25.4萬m²、37.3萬m²,12月的情況顯著強於季節性。
政策節奏打破了過去金九銀十的樓市季節性。2024年,11月、12月纔是真正的金銀之月。
開發商還是日子難過,新房景氣度仍較差,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開發商到位資金情況,定金預收款、個人按揭兩個科目,和2023年相比有超過25%以上的下滑幅度。
#03
汽車買買買,廠家加速生產但投資意願低
從工業和投資的角度看經濟,情況又如何呢?
國家統計局和央行的數據,展示了一幅不同的畫貌。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4%,從環比看,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46%。
汽車行業幾乎以一己之力拉動了工業增加值。11月,汽車製造業是唯一一個同比增速超過兩位數的行業,也是同比增速超過前11個月最多的行業之一,顯示汽車製造業在11月非常“繁榮”。
從生產端的明細來看,11月,汽車日銷量增速同比突破15%,爲2024年4月以來的新高。和10月相比,增速更是快了10個百分點。
此前我們分析過,包括比亞迪在內的國產品牌汽車11月銷量確實不錯,紛紛創出新高。
不知不覺,中國的汽車產能已經佔到全球的四成。據美銀美林統計,過去20年,中國在全球汽車產量中的份額從1%飆升至39%。
中國汽車製造能力大幅上升的同時,歐美日均大幅下降。其中,歐洲從34%降至 13%,日本從21%降至12%,美國從12%降至 3%。
按照這一趨勢,如果沒有貿易保護,美國本土製造企業的比重可能歸零。歐洲和日本也岌岌可危。
物極必反,我們的製造能力太強,勢必引發傳統汽車製造強國的牴觸。要知道,中國汽車的消費能力只佔全球三成,但生產能力已經到四成。
如果沒有海外市場,將有大量產能閒置。而目前的趨勢是,各國都在各找各媽,各自生產滿足各自的需求。這種背景下,供給能力的主動權將掌握在需求方手裡,市場規模將成爲勝負的關鍵。
目前最慘的光伏行業,從業者已經明確表示對於未來沒有市場的擔憂。12月12日,晶科副總裁公開表示,光伏行業最擔心的不是產能過剩,而是未來沒有市場。
(圖源:pixabay)
製造業擔憂市場的時候,投資端是另外一番景象。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前11個月,第二產業的投資增速爲12%,成爲中國投資增速最重要的一環,其他產業投資均表現出明顯的疲態。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465839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33689億元,下降0.4%。和10月份相比,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微微增長0.10%。
創造最多就業的第三產業,是三大產業中唯一投資增速下滑的。前11個月,第三產業投資295498億元,下降1.0%。
(圖源:pixabay)
第二產業在盈利狀況沒有實質性改善的情況下加速投資,對經濟企穩肯定有好處,但對未來的經濟結構改善到底會有什麼影響,難有說。
央行的數據進一步印證了,當前企業主動投資的意願並不足。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爲5223億元,同比少增5897億元,大幅低於萬得一致性預期的9208億元。
據中銀證券的統計,主要貸款裡,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企業貸款。2024年11月,企業貸款爲2500億,比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5700億。
根據公衆號TimeHorizon獨立經濟觀察的文章,2500億的企業貸款是過去十年的次低,僅高於2016年。
爲了進一步刺激大家借錢,12月16日,央行開會宣佈,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
#04
財政收入增速創18個月新高,非稅收入增速突破40%
12月16日,財政部公佈了最新的財政收支情況。
前11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9010億元,同比下降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5053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61922億元,同比下降3.9%;非稅收入37088億元,同比增長17%。
非稅收入跑贏財政收入是2024年全年的常態,如果沒有非稅收入的存在,財政收入就不止輕微下跌了。
儘管前11個月的財政收入是下滑的,但如果單看11月的情況,改善跡象非常明顯。據民生證券的統計,11月我國公共財政收入同比上漲11%,時隔18個月再次觸及兩位數。
在主要收入裡,增速最快的稅種主要有三個,分別是企業所得稅(單月同比增速是37%)、印花稅(同比增速暴漲172%)、環境保護稅(同比暴漲200%)。
11月,非稅收入同比增速大增超過40%,增速創截止目前的年度新高。
結合當下經濟的狀態,上述收入的結構變化能合理解釋的是印花稅,11月股市成交量暴漲,拉動印花稅大增。
除了印花稅,企業所得稅和環保稅,都不太能找到經濟意義上的合理解釋,也許非經濟因素纔是主要因素。
儘管各界對非稅收入有預期,但11月的非稅收入增速能夠跑到超過40%,讓人瞠目結舌。12月16日,國務院組織進行了第十一次專題學習,主題爲“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也許說明了一些東西。
(圖源:pixabay)
根據觀察者網的報道,本次學習着重強調:要規範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覈制度,暢通申訴渠道,依法保障監管對象的申訴權利。要強化執法監督,關注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量異地執法、大額頂格處罰等情況。
這說明高層意識到罰沒收入異常等現象。
支出方面,增速最快的是農林水支出爲11.7%,其次是債務利息支出,增速爲7.8%,社保保障就業支出和城鄉社區支出,增速接近,一個5.9%,一個6%。
從絕對金額來說,社會保障就業支出是所有支出裡面最大宗的科目,農林水只比教育和社保就業支出低,排在第三位。
從支出的增速和規模能夠看出,政府把子彈主要花在就業、農民等比較要緊的民生領域。
#05
外資到底走了沒有
儘管我們使出大招吸引外資和外商,金融市場也不遺餘力希望留住外資,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商務部官網12月16日的消息,2024年前11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2379家,同比增長8.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4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9%。
(圖源:pixabay)
根據聯合早報的報道,單看11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僅爲564.9億元,是2024年1月份1127.1億元的一半。
從投向來看,外資最主要的投向是服務業,其次是製造業。據商務部數據,前11個月,服務業使用外資5288億,製造業爲2025億。外資更願意投資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這和目前國內製造業卷,中國和世界的貿易局勢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對華投資還在增長的國家,主要是德國、新加坡、瑞士,分別增長10.9%、4.8%、4%。
在資本市場上,外資不是流入增速變慢了,而是以更快的速度流出。據中金證券截止12月15日的統計,無論A股還是港股,外資都在加速流出。
據華泰證券的統計,港股主動外資已經連續9周淨流出,且規模持續擴大。
隨着國內實體和資本市場收益率不斷走低,很多內資和外資一樣,想要尋找更好的目的地。12月16日,據BP社報道,財富管理公司正加大在香港的招聘力度,以迎接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流入。
據報道,香港一直通過稅務優惠和居留計劃爲家族辦公室和富豪鋪設“紅毯"。中國大陸富人已經將數十億美元資金轉移到香港,尋求更高收益的投資併購買保險。在吸引富人的政策帶動下,到2030年,香港私人財富資產可能會增加近一倍,達到2.3萬億美元。
#06
特朗普新表態引發熱議,但國內仍要做最壞準備
本週,特朗普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中美可以達成很好的交易,世界上的所有問題,中美都可以解決。特朗普的友好表態迅速在國內媒體上瘋傳,好像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一下子就要緩和了。
金融市場似乎有沒有跡象表明,我們真的相信特朗普的表述,會引發什麼超預期的實質性結果。
反而是12月17日、12月18日,外管局旗下的中國外匯公衆號連續發文,探討美國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可能性等嚴肅的貿易問題。
根據中國外匯的文章,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對中國加徵“301關稅”、中國又採取相應反制措施之後,中美對對方產品加徵的平均關稅已達到約20%,顯著高於對其他貿易伙伴的關稅。
就實質而言,中美雙方已經取消了給予對方的最惠國待遇。但從法理上來說,最惠國待遇仍然戴在頭上。儘管只存在法律意義上的最惠國,但取消的性質和影響依然非常嚴重。
據中國外匯文章,取消中國最惠國地位將是一次性質更爲嚴重、影響更爲深遠的衝突升級。
(圖源:pixabay)
原因如下:
一方面,最惠國待遇是WTO規則要求每個成員給予其他成員的基本待遇,若美國取消對中國最惠國待遇,也就相當於宣佈雙方經貿關係完全脫離WTO框架。另一方面,美國確立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地位是2000年美國國會立法通過、美國總統簽字批准的正式法律,徹底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地位意味着國家意志的體現,而非總統個人偏好,具有外交意義。
如果說中美關係近期有可喜的地方,也許12月13日,中國科技部官方網站發佈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完成續簽,是唯一有意義的可喜之處。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每5年續簽一次,原本應該在2023年底完成續簽,但由於美國一直不續簽,各方都很緊張。
(圖源:pixabay)
2023年8月24日,美國宣佈延長6個月,以“進行談判以修改和加強條款”;2024年2月,美國又延長了6個月。這12個月,可以看做是中美在技術合作方面的談判時間,到底哪些能納入技術協定,哪些不能納入。
據知識分子公衆號12月16日的文章,中美簽訂科技合作協定後,《自然》雜誌評價道,協議的範圍比之前的協議要窄,僅涵蓋兩國政府部門和機構之間在基礎科學項目上的合作,不包括對國家安全可能重要的“關鍵和新興技術”方面的工作,例如人工智能和半導體。
與之前的協議不同,該協議沒有包含任何有關中美大學和私營公司之間合作的信息。
對於《中美科技協定》的續簽,中美兩國的發言人的表態截然不同。
我們中國的發言人表示,《中美科技協定》續簽符合兩國人民利益,順應國際社會期待,增進世界人民福祉。美國的發言人則說,修訂後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