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成陸貨「洗產地」災區 海關加強查覈 5月底再抓到1起
▲▼避免臺灣成爲中國大陸產品洗產地災區,海關加強查覈。(圖/資料照)
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大陸的廠商偷偷將產品繞道出口,《華爾街日報》點名,越南與臺灣會淪爲「洗產地」的受害者。關務署今(2)日表示,今年5月底海關也移送一起疑似洗產地的案件給國貿局,自去年中美貿易戰以來,關務署已經移送6件疑似洗產地案件。
而最近的這起案件,是5月底出口有一批靜電標籤約有628箱外包裝和出口報單都標示「MIT」,但是海關查到,在不久前有從中國大陸進口一批稅則、號別相近的貨品,將「MIC」改爲「MIT」嫌疑重大,因此在6月18日函請經濟部國貿局處理。
中美貿易戰發酵以來 海關查獲6起疑似洗產地案件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海關就開始加強查覈,從去年9月到現在,共計發現6起疑似洗產地的案件,產品包含中國大陸的不鏽鋼水槽、塑膠薄膜、自行車等產品,發現有藉由繞道臺灣稍微加工或者更換標示改爲「MIT」等情形,皆已經移交給國貿局處理。
關務署表示,貿易戰持續發酵,爲了防範中國大陸借道臺灣,違規轉運出口,除了加強自由貿易港區、物流中心、及保稅倉庫的貨物產地,也針對課稅區通關案件,實施出口報單比對機制,尤其是被美國徵301關稅的高風險產品加強查覈,一旦發現有產地標示不實,或者違規出口的情事,就會通知經濟部國貿局核處。
過去一年確實有中美貿易戰影響,有些廠商將產品部份製程回臺組裝或者加工,稅則前6碼改變,並以臺灣製出口,但是是否符合美國原產地的標準,廠商還是要特別注意。關務署說,臺灣與美國海關有簽署關務互助協定(CMAA),美國查覈進口貨品時,若有疑慮會請我國提供資料,根據統計去年有52件、今年至目前爲止,有106件,但這項協助有包含毒品等其他違規事項協助,所以真正涉及洗產地者,今年應該不會超過10件。
此外,外界關心,越南被點名中國大陸可能透過該地洗產地,有可能繞道越南、轉運臺灣,再轉往美國,關務署坦承,我國與越南沒有邦交,且對方是私人公司,所以要進行實地查覈,確實有一定的困難。
不過,關務署強調,海關會針對越南高風險的產品,又是臺灣禁止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像是大蒜、香菇、磁磚、茶葉加強查驗,確認生產的公司是否真的有在營運,避免中國大陸制產品藉由越南進口到臺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