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執行長 範登霍夫 聚焦半導體突破 躍產學界領袖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執行長範登霍夫。圖/imec提供

2009年7月1日起,範登霍夫博士(Dr. Luc Van den hove)擔任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執行長,領導全球頂尖半導體與數位科技研發機構,爲全球科技創新提供動力。在35年的職業生涯中,範登霍夫專注於推動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與突破,成爲業界和學術界備受尊敬的領袖。

imec聚焦在半導體科技最前端的研發創新、客戶遍及全球重要半導體業者,範登霍夫以全球視野指出,臺灣爲半導體制造核心,專業分工仍是對全球發展最效率的選擇。

大讚臺灣爲半導體制造核心,並以臺積電馬首是瞻。範登霍夫表示,臺灣於製造效率位居領先,但歐洲於創新、研發上具備優勢。他認爲,臺積電將主要研發與最先進製程留在臺灣,並且全球佈局、與主要客戶合資建廠、保持密切關係,將會擴大和各地區業者合作的機會。

範登霍夫提出,全球半導體最具效率的發展仍是各司專業、全球合作,不應該是每個地區都追求半導體晶片自給自足,這對尖端發展會是阻礙。

看好AI推動運算能力需求的爆炸式成長,範登霍夫說,隨着生成式AI、智慧醫療、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等應用的不斷擴展,全球對計算能力的需求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趨勢。AI技術迅速發展帶來了對更高效能、低能耗計算系統的需求,同時對半導體業界發起嚴峻的挑戰。

「如果我們不開發更先進、更高效的技術,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消耗將大幅增加、甚至失控。」意謂伴隨AI應用的擴展,數據中心的規模將不斷擴大,進一步推動全球電力資源的消耗,範登霍夫強調,唯一的解方就是開發更節能的運算系統,從而控制能源需求、保持技術可持續性。

在技術創新部分,範登霍夫提到,儘管業界多年來一再預測摩爾定律將走到盡頭,但包含imec在內仍不斷推動摩爾定律的延續;直指小晶片(Chiplet)技術是解決大規模運算的新契機。「Chiplet使我們能夠將完整的電路分割成多個子電路,並通過高頻寬互連來組合,達到與單一大晶片相似的性能。」

範登霍夫分析,這種方法不僅能創建更大規模的運算系統,還能靈活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例如AI加速器、智駕車等領域。他進一步說明,這種技術使得更復雜的運算系統成爲可能,將在未來推動半導體技術的發展、爲摩爾定律得以延續的重要因素之一。

imec於今年3月IEEE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上推出全球首款2奈米制程設計套件(PDK),標誌着imec在半導體研發領域的重要突破;使設計人員得利用imec的2奈米技術進行系統研究、訓練及設計路徑探尋(pathfinding)。

範登霍夫透露,未來將持續發展PDK平臺,並計劃推出1.4奈米技術節點,以保持全球領先的技術地位。此外,近期更與艾司摩爾(ASML)合作,展示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技術的應用成果,爲未來邏輯和記憶體技術的持續微縮提供強大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