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工場拚轉銜率 「恐揠苗助長」

桃園市庇護工場數量持續增加,但去年轉銜率偏低,僅百分之九點七,業者認爲不宜揠苗助長。記者朱冠諭/攝影

監察院去年做出報告直指庇護工場轉銜率低,極少身障者能到外面職場工作,凸顯「政策目標與實際運作不見成效」。庇護工場第一線工作人員擔憂,政府政策目標着重轉銜率,不符實務需求,業者面臨壓力,受害的是最弱勢的身心障礙者;政府衝轉銜率將導致員工適應不良,光最基本的掃地、拖地訓練期可能長達一年以上,貿然轉介恐揠苗助長。

庇護工場是許多身心障礙者進入職場第一站,今年卅八歲的「小錦」是伊甸桃園烘焙庇護工場的「資深員工」,小錦熱愛烘焙,爲讓不識字的他考取烘焙丙級證照,就服員手把手教導長達三年,他平時沉默寡言,面對問題只能回答「是」或雙眼呆滯以對,是轉銜致命傷。和小錦面臨轉銜不出去的庇護工場員工不只一人,伊甸桃園烘焙庇護工場十二名身心障礙者,最少服務一至二年,多則服務五至六年以上,每年僅約一至二位員工可順利轉介到一般職場。

桃園市府統計,全市庇護工場數量三年來從十二家增加到十九家,今年下半年還有成立,數量僅次雙北;去年全市庇護工場共一六五名身心障礙員工,僅十六人轉銜進入一般職場,轉銜率百分之九點七,但已比前年多二倍。

桃園市勞動局身障就業科長陳慧茹說,中央每四年邀請國際委員評比,委員多認爲庇護工場薪資低,不符合公約精神,中央希望各地庇護工場轉型;市府已將轉銜率列爲評鑑指標,並加重佔比。

伊甸庇護工場主任李惠媛擔憂,政府衝轉銜率將導致員工缺乏時間適應職場;就服員黃曉君也提到,很多員工起初沒有工作概念,禮貌、流程都要重教。

桃園龜山亮翌洗衣庇護工場負責人劉月廷說,近幾年只轉出二、三人,轉銜率低,有二人從十八歲做到四十多歲;若能擴大工作量增加收容數,可給更實質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