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國境解封 臺灣準備好了嗎?(丁伯逸)

國境解封7大新制上路,入境全面0+7。圖爲桃園機場出境旅客。(陳麒全攝)

2022年10月13日,在經歷超過兩年半的鎖國防疫後,臺灣終於重新邁向國際,自國外返臺後不需再進行居家隔離,迎向全新的0+7時代。COVID19疫情使得臺灣全面性封鎖的隔離政策實施長達兩年半之久。

將時間拉回到2020年1月,當時正值疫情擴散,指揮中心成立,並逐漸實行返國後強制性的居家隔離政策。從1月21日發現首例境外移入病例後,到3月19日全面性的入境即居家檢疫14天,這個病毒來得又急又快,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臺灣便全面封鎖,期盼能堵住這無止盡蔓延的病毒。然而當時誰也不曾想到,這一鎖就是兩年半的光陰。

隨着邊境的封鎖和第一波的疫情控制,臺灣的國內旅遊迎接報復性地成長,國旅瞬間變成當時最熱門的選項,民宿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根據政府資料顯示,2022年中,我國的民宿較疫情前大增近1500家,當中有縣市的民宿增幅超過6成,甚至有縣市增幅大於9成,可見國旅在這兩年的確喜迎大爆發的旅遊潮。此外,相信這兩年有出遊的民衆對於住宿價格的增長應該也相當有感。根據交通部統計,2021年的旅館平均房價爲2375元,較疫情前的2019年成長7%,況且2021年還曾受到三級警戒的影響。但2022年底隨着邊境重啓,臺灣真的準備好重新迎接國際觀光客了嗎?

首先,從開放的速度和時間進行探討,10月13日雖然正式進入不用隔離的0+7時代,但相較目前全面開放的周邊國家,像是越南、韓國、泰國…等等,他們不但開放得早也開放得更快。反觀我國目前入境仍有非常多的規範,包含出外全面強制戴口罩、每週15萬人入境上限、原則上一人一室…等族繁不及備載的防疫規範和建議,這也大大提升國際觀光客的訪臺門檻。

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光是桃園機場一週的入境人次平均便多達46萬人,但目前15萬人將要由所有機場進行分配。包含松山、桃園、臺中、高雄…等在內的機場,顯見當前入境人數的上限將限縮旅客入境的需求,當中更包含許多已超過2年未返國和出國旅遊的國人。尤其臺灣每日本土確診案例已長期位居全球前五,究竟如此嚴格的人數上限和防疫規範是否有如指揮中心所說有助於疫情的控制,實在讓人難以信服。

其次,臺灣最爲國際旅客詬病的交通問題有解決了嗎?國際旅客來臺若非跟團,絕大多數將是以大衆運輸和步行的方式優遊臺灣。但過去3年是否有打造一個更友善行人的社會呢?

答案顯然是完全沒有。根據交通部的道安資訊統計,我國每年行人死傷人數從2017年後便逐年攀升,甚至在2017到2019年時以每年增加1000位行人的死傷飆升,在2020年時甚至來到新高點1萬7377人,換言之平均每天有48位行人在路上被撞而導致死傷。這個傷亡情形直到2021年時才因三級警戒降低人流量而有所下滑。但2022年這個死傷數字再度回到過去3年的平均值。若以號稱首善之都的臺北市而言,便會發現近乎完全相同的結果,顯見近年消耗許多納稅錢舉辦的「交通安全月」、「交通大執法」對於改善交通安全的幫助可說是微乎其微。

光這兩點便可看出臺灣目前對於重新迎接國際觀光客並沒有完善的準備,更何況外國旅客入境後還會面臨外語標示不足、部分旅遊景點衛生環境不佳的狀況,以上種種因素也將影響遊客再訪的意願。過去3年國旅確實因邊境封鎖帶起一波熱潮,但未來在邊境開放後能否將這波熱潮轉化爲吸引國際觀光客的要素,還值得衆人思考以及討論。

(作者爲自由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