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初選是政黨的存在本質,多元是民主的核心價值(李坤隆)

圖爲民進黨中央黨部。(中時資料照)

民主是不完美的制度,但是卻因爲符合人性,所以始終未被淘汰,甚至成爲政治發展的主流。不過民主機制還是有許多面向是不可偏廢的,比如選舉與初選,多元與包容,就是觀察的指標,也就是說如果摒除這些特質,那民主就會變成空殼。

民進黨在2022的地方選舉大敗,其中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是許多人認爲這和蔡英文總統在選戰徵召階段「沒收初選」有關。其實這樣的情況正突顯出國內政黨的困境,因爲在成長的階段,百家爭鳴可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展現的多元正是國人看得到的民主價值,於是能夠獲得更多的選票,只是再掌握大權之後,主事者往往因爲害怕失去權力,所以直接與民主體制對抗,選擇跳過初選,沒想到這樣的做法正好踩到民衆的底線,於是選舉的結果都不如預期。

或許這樣的論述是結果論,不過從國內政黨的發展軌跡來看,這已經逐漸成爲真理了。就像之前國民黨的幾次政治操作,到這次民進黨執意提名的林智堅與鄭運鵬,明顯都是民意最無法接受的。或許以前可以有含淚投票,甚至含血投票的鐵票部隊,但是隨着民智大開,理性選民大幅增加,這種非理性的支持者也大幅減少,所以政黨在操作上就變得更爲捉襟見肘,如果還是一意孤行,這次民進黨大敗就是最好的證明。

其實這對於國內政黨發展是好事,因爲選民的自主意識提高,也會讓理性的中間選民更爲增加,就會使得政黨不得不向民主機制低頭。畢竟威權的後座力可能讓自己與政黨體無完膚,所以除了正式的初選方式,其他的都是威權者的投機作法。

畢竟初選與多元的概念是並存的,而最關鍵的就是選民對於民主的認知是不斷在提升,掌握權力許多的旁門左道或許短時間可以有效果,長期來看終究逃不過民意的反噬。

記得連戰先生說過,有些政治人物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在國內的政黨政治中確實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例子。民進黨的興衰正好印證這樣的說法,因爲當初的民進黨爲了民主價值可以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在獲得大權之後卻逐漸失去這樣的核心價值,纔會有2022的結果。

如今,國內的政黨競爭又回到原點,相信也都知道初選是政黨存在本質,與多元是民主核心價值的道理,指使我們要觀察的是哪一個政黨可以更具體的執行,尤其當民進黨的政治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我們也給民進黨兩次執政的機會。如果每次都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那民意的反制恐怕就不是政黨承受得起的。

在民進黨大起大落的過程,我們可以感受到選民的智慧是不斷在提升,雖然鐵桿支持者還是存在,不過選舉最後的勝負還是取決於大多數的中間選民,這就使得政黨對於初選制度與多元精神不得不更爲重視,尤其要具體的落實,而不是淪爲政治的口號,纔可以獲得更實質的回饋。畢竟在大起時喊着謙卑,大落時纔要檢討,只會距離民意越來越遠而已!(作者爲正修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