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奧迪電動化轉型步伐提速,能否收復失地?
近年來,國內汽車市場消費升級不斷提速,傳統豪華品牌的增長勢頭卻不達預期。同時國內造車新勢力跑馬圈地,紅旗品牌加速轉型,上汽智己、嵐圖、極氪等自主高端純電品牌快速崛起。這些產品的強勢增長,對社會民衆增強品牌信心、助力消費提升都有很大意義,也成了自主品牌通過差異化競爭重塑市場格局的新機遇。
傳統豪華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的步伐較慢,但在本屆廣州車展這個現象開始有所轉變,以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爲例,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智能化上的提速,車展期間也帶來重磅車型併發布了智能化成果。
豪車轉型新面貌
傳統豪華車企電動化轉型慢,一方面是因爲它們體系成熟,重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慢,另一方面呢,是電動化轉型的成本過高,特別是電池生產成本這塊兒。還有就是,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轉型時,會損害傳統燃油三大件廠商的利益,就像大衆集團電動化轉型時,就和他們的電氣化戰略集團工會發生了多次衝突。
面對新能源,豪華品牌只是象徵性地推出了幾款“油改電”,甚至在新能源的浪潮已經初見規模的時候,仍舊繼續“油改電”。
儘管豪華品牌有着深厚技術積澱,但“油改電”燃油車的底子是改變不了的。這種在頂層設計上就先天不足的產物,再強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都彌補不過來。這種“縫縫補補”出來的東西也勢必會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佈局電池的空間受限,從而導致續航里程普遍不高、侵佔車內空間等問題。而這些不好產品體驗則一定會拉低豪華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在新四化轉型方面,近期豪華車企似乎迎來覺醒,2024廣州車展現場奔馳寶馬奧迪中陣容強大的寶馬,旗下BMW、MINI 和BMW Motorrad三大品牌齊聚羊城,主旨明確,以創新給出駕駛樂趣的時代新解。在官宣即將推出搭載V2X技術車型的同時,“最年輕的M”——國產BMW 2系四門轎跑車首發亮相。
梅賽德斯-奔馳共有29款車型亮相,其中既有全新純電G級越野車、新款純電EQE,也有2025年款GLC轎跑SUV。以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產品佈局參展的奧迪,在帶來包括全新純電奧迪Q6(參數丨圖片)L e-tron、Q6L Sportback e-tron及首款AUDI E概念車的同時,產品命名體系變更後的奧迪A5L亦同臺亮相。
智能化方面,以寶馬爲例,其採用“車路雲一體化”技術路徑下的智駕方案。寶馬採用“車路雲一體化”技術路徑,旨在打造更智能、更安全的駕駛方案哦。通過“車路雲一體化”V2X技術,寶馬的車輛能與周圍環境實時交互,提升駕駛安全性和便捷性。比如,車輛能接入路網雲基礎設施,獲得實時交通信息,規劃最優行駛路徑,避免交通堵塞。它還能無縫整合停車場和充電站信息,自動規劃停車或充電路線。
寶馬的V2X技術現階段已可實現前車緊急制動預警、闖紅燈預警以及十字路口橫向來車碰撞預警等功能,爲智能駕駛汽車再添一重安全保障。據說從2025年1月起,搭配“車路雲一體化”V2X模塊的全新BMW 5系就要在瀋陽量產了呢,這是寶馬首次推出搭載V2X技術的車型。
轉型尚需努力
雖然奔馳寶馬奧迪都在發力轉型電動化,但是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傳統豪華車企也開始分化。
奔馳在競逐電動化的道路上率先踩下了“剎車”。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在財報會議上指出,未來數年電動汽車的價格仍將高於內燃機汽車,電動汽車與傳統內燃機汽車之間的可變成本平價“還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爲此,集團決定將繼續更新其內燃機汽車產品陣容,並決定將自身電動汽車銷量佔總銷量50%佔比目標的實現時間,由此前規劃的2025年調整至2030年。
奧迪一方面繼續通過高額的投入,用於純電動汽車與數字化領域的研發,爲接下來的電動化轉型加速注入“猛藥”;另一方面,也將根據市場狀態適時改變,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奧迪方面表示明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PPE平臺的首款車型,此外推出PPC豪華燃油車平臺的全新一代本土車型,計劃全面升級在中國市場的產品陣容。
對比奧迪和奔馳,寶馬的電動化轉型更爲積極,進度也在預期之內。寶馬在2024年在中國市場提供11款純電車型;2025年將在全球投產“新世代”車型,並在隨後24個月內推出至少6款新世代車型,並且一直到2030年都會保持增長趨勢。
轉型力度加大,但是奔馳寶馬奧迪電動化轉型也將面臨不小的挑戰,首先是市場競爭加劇,特別是中國市場,隨着蔚來、理想、問界等自主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快速崛起,奔馳寶馬奧迪的市場份額正被不斷蠶食。其次是電動化轉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包括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這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奔馳寶馬奧迪近期公佈的財報看,它們的利潤都有所下滑。
電動化轉型還面臨着技術難題,比如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都需要不斷突破。同時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接受程度也還在提升中,傳統豪華車企需要在保持品牌調性的同時,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電動車產品並不容易,所以傳統豪華車品牌等跨國車企智能電動化轉型尚需努力。
百姓評車
中國汽車市場正加速向電動化轉型,跨國車企應該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二次開發本土化產品。如何加快和推進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這或將是跨國車企未來能否在中國市場存活且具有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