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36歲暴斃 推斷吃長生藥砷中毒 黑色素沉澱是佐證

左下圖爲北周武帝宇文邕容貌復原圖,右下圖爲閻立本繪「歷代帝王圖」中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新華社/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供圖)

公元578年,年僅36歲的宇文邕突感不適,翌日晚便病逝於回長安的車輿之中,由於死因不明,長期以來學界只能用「暴斃」這個詞來形容宇文邕的死因,其死因也一直備受關注;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聯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科學分析宇文邕墓出土遺骸,揭秘他英年早逝原因是因爲吃了長生藥導致砷中毒。

文匯報報導,研究團隊對宇文邕遺骸樣本中33種微量元素進行分析後發現,他體內砷、硼、銻的含量顯著高於同時期古代平民和貴族的平均水平,「人骨不同部位的代謝速率不同,由於樣本都採自武帝遺骨的股骨部位,說明這些元素是在長期飲食中累積在骨骼中的」。

據報導,研究團隊指出,宇文邕身處魏晉南北朝時期,服用道家丹藥是社會上層所崇尚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求滋補長生;所謂丹藥,其實是不同晶體形式的無機化合物,由多種礦物高溫燒製提煉而成,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使用歷史,雄黃與礬石是主要代表成分。

據史料記載,公元575年至578年4年間,武帝數次發病,生病時「癘氣內蒸,身瘡外發(身體內部的病症不斷積累,在皮膚表面爆發出來」「身生癩瘡,惡疾而死(由於身體上長瘡,生重病而死)」,反映出其病痛以皮膚病爲代表特徵。在研究團隊看來,這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現,由此推測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的原因可能是長期服食丹藥導致砷中毒、引發系統性疾病。

「慢性砷中毒後,病人皮膚上會出現瀰漫性或侷限性的色素沉着和病變,並導致皮膚血管發生變化,四肢出現疼痛和紅腫。」在武帝的股骨上,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塊黑色素沉澱,可能是砷中毒後,局部皮膚病變引起的骨髓壞死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