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粵圈霸總”約吃飯,簡直是場恐怖片

這個假期,我終於體驗了一回 “ 粵圈霸總 ” 的頂配待客之道:山卡拉綁匪式請客。

國慶假期前兩天我就錯峰去了趟廣州,搓搓小手喊我許久未見的土著出來聚聚,讓她務必帶我嚐嚐老字號點都德、陶陶居的正宗廣式早茶。聽到我攻略上想打卡的餐廳,她嗤之以鼻,讓我放棄原計劃,避開人潮,她要給我來個只有本地人才去的田園走地雞體驗。

老廣吃雞嘴叼早有耳聞,我想都沒想便答應下來。“上午十點我來接你,別起晚了”,約見的倒是遠早於飯點,我單純認爲她就是想多跟我聊聊。

第二天十點,按響門鈴,沒料她和她先生已經穿好防曬衣等我。“我們這是去哪?” 我有點困惑。“去吃飯啊,正宗走地雞哦,對了這個防曬霜,你先噴一下。防蚊的有帶麼?沒關係我有。”

半推半搡,我屁股都沒坐下,就被拽到車庫。“我們是去哪?” 我又問了一遍,聲音有些緊繃,甚至以爲這是某種港片綁架的現實版。“都跟你說去吃飯嘛”,朋友也略帶不耐煩,彷彿在說 “不是說了麼”。倒是她老公回過神來:“我們上次在增城外面吃過一家燒雞,很好吃,你難得來,帶你去嚐嚐。”

原來如此,懸着的心落地了。

那天路況還好並不算堵,然而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過去了,我仍在車上和朋友聊着近況,吐槽着生活。身邊的畫面卻從高速公路,逐漸變成農田果園,等我再回神,屁股已經被連續泥濘的田間小路顛得發疼。窗外,分不清是榕樹龍眼樹還是荔枝樹的矮小喬木成排成林,小溪潺潺流過,剛體驗過廣州塔前胸貼後揹人潮的我突然驚覺:這還是在廣州嗎?這四周竟然!沒有人!然而他們的車絲毫沒有準備停下來的意思,繼續往山林深處開,我甚至還注意到,她老公沒有用導航,純粹是盯着前方路面開。

“你們不是要深山老林拐賣婦女吧!” 我沒忍住,還是說出自己的擔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們兩夫妻放肆地大笑了起來。“看來你是從來沒有體驗過廣東人最頂級的招待禮數啊。”

大山裡,沒導航,沒有人,頂級招待?

車緩慢地顛進一條雜草叢生的岔路,幾分鐘後,幾 棵 巨大的榕樹出現在眼前。榕樹旁,幾十只雞正在悠閒的散步,鐵鏈下綁了條黑狗,趴在林子地面,一臉慵懶地看着我們。

“你看看喜歡哪隻雞,待會就讓老闆挑那個。”

林間已停了四五輛車,有粵A車牌,也有粵S車牌,看來到深山老林吃飯的真不少?榕樹背後,是個鐵絲雨布搭建的“違建”,“回味農莊”四個字赫然矚目。我看了下手機地圖軟件,定位處並沒有店名,甚至這一片都沒有更詳細的標註,唯一的參考就是“樑屋”。

“你們是怎麼找到這個地方的?” 我堅信如果他們此刻掉屁股開車走,我是一定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沒有人回答我,他們駕輕就熟地坐下跟老闆寒暄起來,老闆順手拿了個裝滿茶水的巨型塑料壺,一邊給我遞來一張塑封的簡易菜單:

燒雞 79、紫蘇蒜蓉蒸黃沙蜆 48、水蒸雞 98、鹹魚蒸花腩 48,絲瓜炒雞雜 38… 菜品是挺新奇,但價格也不算便宜,特地折騰大半天來這樣這個地方吃飯,難道真有什麼過人之處?坐在分不清是榕樹還是荔枝樹的樹下,看着不遠處的魚塘,我一下子還不是能很放鬆地享受眼前的田園之樂。

“你看看這隻雞合心意嗎?” 朋友指着老闆娘手裡拿着的雞看向我。

等等,不是開玩笑?吃雞還能選妃一樣,現場翻牌?

但我對雞實在毫無半點發言權,還得朋友老公出馬他吩咐老闆,“那今天這隻就不蒸了,荔枝柴燒雞吧。”“放心,我們這都是荔枝柴,等60分鐘哦”老闆利落地下單,轉身走去後廚提示,讓我再次瞪大眼睛:單程一個多小時的的奇幻冒險已經耗費我大半能量,尤其最後15分鐘的土路顛簸,我肉眼可見的癟了。但來了還不能開飯,要再等一小時?

“沒問題,幫我們拿壺茶和熱水”,朋友從包裡掏出自己的茶葉,吃着老闆端上來的帶殼花生。把剛剛老闆娘裝滿茶水的大水壺拿來燙杯碗,一臉得意地跟我說:這地方我們平時都不輕易帶人來,你這趟運氣挺好的。

我低頭看看那全是油漬的紅色塑料椅,眼前那得親自動手洗的七拼八湊甚至湊不成完整一套花色的碗筷,心裡不由得冒出那兩字:就這?

“山卡拉”在粵語中,主要被用於形容遠離城市、地處偏遠的山區或農村,大概就是普通話裡“山旮旯”的意思。而我也是刷了社交媒體才意識到,這種“綁匪感”十足的山卡拉農莊吃飯,的確是廣粵地區的“頂級”招待:

“別說,我爸對客人最高的待遇就是請去山卡拉那種園裡,養雞種菜,水管都是自己接山上山泉水高級農莊”,“我今天不是回潮汕麼,我舅帶我上山,賊偏僻,走到一半看到一個竹子搭的寨子,我還以爲是人口販賣集中地”… 讀者本地網友和外地網友的吐槽,我那擔心被綁架的心是緩存了,但困惑是一個沒有消失,反而明顯增長。

且不說這是個地圖都沒有標記的“農莊”,這裡奇怪的東西還一茬接一茬:某 棵大榕樹下,你會看見一堆奇怪的罈子,緊跟着無數輪胎。再往後走,還有一個防水布和塑料布圍成的圈,彷彿老闆在某個時間點,想在這裡先做個汽修廠,再搭個水池,然後放棄了,做成了農莊。可是往遠眺,你會發現連類似的磚瓦房都沒有,老闆就像坐擁山頭的山霸王…

—— 究竟什麼樣的老闆,會在無人之山林做一個農家樂?這些開農莊的老闆廚藝有什麼過人之處,值得我這羣朋友不辭勞苦奔赴到這裡?甚至,都是怎麼找到這裡的?還有人均上百的價格,這在城裡也能吃頓很不錯的體面的飯菜了,跟老字號酒樓比起來真的有口味上的明顯差異麼?

“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吧,可真的就是比城裡好吃。”趁着等上菜的功夫,朋友夫婦回答我的問題。

至於爲什麼喜歡山卡拉,她老公說吃飯喜歡講究食材的本味,農莊裡的廚師只需要相對簡單烹飪技巧,就能做出比城市樓房裡味道純正的雞鴨魚;朋友則說菜品吸引人,“廣州人對荔枝柴燒雞,荔枝柴燒排骨,水庫大頭魚,白灼小河蝦這些名字毫無抵抗力;每個農莊都有些自己的私家食材。”網上也有人說,農莊裡不拘小節,短褲人字拖往塑料椅子上一靠,纔是廣州人靈魂深處吃飯的最佳姿勢。貌似他們自己也沒有一個具有說服性的標準答案。

每一家的山卡拉農莊其實吃得都差不多,但也各有特色。朋友介紹除了燒雞和蒸魚幾乎是必備,廣州周邊幾個不同的區的山卡拉都有不同特色,番禺山卡拉有傳統的蝦瀨膏,從化沙卡拉能吃到蒸雲吞,增城和花都的山卡拉都各有創意,如果時間充裕,再往順德中山走一點,能吃到更多驚喜,上次忘了在哪吃到的禾杆草紅燒肉和鯽魚蒸糯米,她一直念念不忘。

“廣東山卡拉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朋友非常自信地跟我宣告。“這些沒坐過車去城市的雞和魚,味道真的不一樣,不是玄學,吃起來就是有股讓人身心愉悅的清甜。”

一個多小時後,燒雞終於上桌了。

廣州特色的不鏽鋼盤裡,朋友老公剛剛指名道姓翻牌的公雞此刻被被烤得金黃焦香,並且已經切好成八大件。其他的菜緊隨其後:蒜蓉炒遲菜心,大盤蒸排骨,山水釀豆腐,油鹽蒸水庫魚片… 老闆娘裝了一大盤米飯上來,我幾乎是老虎撲食的模樣,顧不上儀態筷子一頓亂夾,果然誠如我朋友所說,每道菜看起來毫無擺盤,但竟然都好吃!

“趁熱先吃雞!”朋友一聲喝令,我誠惶誠恐接過那隻看起來外焦裡嫩的雞腿,喔,油脂和汁水正沿着邊緣往下滴,我眼疾手快趕緊一口咬住。

果然!回味中帶着脆嫩,豐盈的汁水在嘴裡蔓延,甚至雞皮的膠質也逼了出來,焦紅色的機理下,軟糯和酥脆交相呼應,好雞,的確好雞。蒸排骨也是意料之外的彈牙新鮮,不知道老闆是不是一大早就去市場買了新鮮宰殺的豬;豉油豆豉的香氣濃郁,蒜下得也夠量;那盤普普通通的菜心,竟然也如朋友所言,吃起來無渣清甜,一時也不知如何形容,就只能順着廣東人的讚美話術:“這菜,果然有菜味”;甚至連我日常堅決不吃的鹹魚,也在此刻迸發出了焦香中帶着鹹鮮的回味…

突然,在鹹魚入口的那瞬間,我清醒了:或許不是這菜是真的好吃,而是我實在餓透了。不然,爲什麼連平日根本不吃的食物,都會覺得香?

我想起前陣子看的一部日劇,《晚酌的流派》。女主角就是一個爲了讓食物達到最佳美味狀態,不惜用一整天去預備自己身心和胃口的奇妙存在。爲了讓冰鎮啤酒可以達到極致美味,她會在上班前,提前將啤酒杯放入冰櫃。下班後她也不會立刻回家,而是先汗蒸,讓自己充分餓透熱透,然後走路步行回家,進一步確保餓到極致,還一路抵抗想買水的誘惑。最後到家,爲自己做一頓精緻的晚餐,並在開飯時享用那一口透心涼的冰啤酒。而那一刻,就是一天中最極致的體驗。

這不就是朋友一家麼?或者說,這不就是廣東人對山卡拉的執念麼?

要說烹飪技藝和口味,城中的某些老字號或許並不太差,甚至更好。但是它因爲太方便,反而丟失了吃飯的儀式感。老話說“過猶不及”,在這頓之前我的確從來沒有想過,原來太方便,也未見得是一件好事。老廣是當真將吃飯當作人生大事,爲了讓身體達到最佳的吃飯狀態,不惜上山下田,用大半天的時間去充分準備自己的胃口。

所以,即使每家農莊的菜口味不同,烹飪技術也不同,但經歷過相似的顛簸山路,一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操作後,吃到的每塊雞肉,每口排骨,甚至只是一口普通的瓜菜,都會有相似的鮮美好吃的體驗。

離店之前,我讓朋友老公把店家的具體定位發我一下,“真的不錯,下次我帶朋友再來,就不麻煩你們了”。他和老婆相視而笑,沒有接茬。“你找不到的,我們很多外地朋友都試過了,最後差點回來的路都找不到。”

我感嘆,所謂山卡拉,敢情對於我們外地人,就是桃花源記夢一場啊。

“也不一定要吃這家,省道上看見招牌隨便拐進來一家,都會有驚喜。”朋友安慰我,緊接着,她老 公又多給了我一個覓食提示: “ 門口的車如果停的是粵 A 那通常都不錯,要是停滿全是粵 e 和粵 X ,恭喜你,找對地方,有口福了! ”

本期作者|梅姍姍、斯小樂

視覺/創意|BOEN

攝影|梅姍姍、小紅書@藍胖子、@小影子愛好者、@鰻魚的旅行、@多來兩籠蝦餃、@淺野柃子、@Sun Sun、@好多廣州人都唔 知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