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共工程重大職災釀死 勞動局揭去年件數創近年最低

北市府轄內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數,5年來包含市府及中央公共工程共60人,經執行「工安科技降災平安4年計劃」等作爲,去年轄內公共工程死亡數爲零,創歷年最低紀錄。本報系資料照。

營造業屬於高風險行業,職業災害時有所聞。北市府統計5年轄內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數,包含市府及中央公共工程共60人,經推動「工安科技降災平安4年計劃」、建置多體感延伸實境(XR)職安模擬訓練場域等作爲,去年轄內公共工程死亡數爲零,創歷年最低紀錄。

勞動局統計近6年營造業重大職業災害死亡人數,北市府2019年6件、2020年與2021年各1件、2022年5件、2023年3件、去年0件;中央則是2019年與2022年各2件、2021年1件、其他年均爲0件;民間數量最多,分別是5件、9件、4件、12件、9件、5件。

其中,2019年至2023年北市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共60人,包含北市府及中央公共工程共21人、佔比35%,直至去年北市轄內公共工程件數爲零,民間工程也降至5人,勞動局直言顯見降災已見成效。

勞動局分析成效原因,一是2023年至2026年執行「工安科技降災平安4年計劃」 ,勞動局與市府各工程單位合作,推動工程主辦機關及營造廠商運用數位科技減災,強化營造業安全管理,如監視設備、智慧監控、電子圍籬等技術,即時掌握施工風險。

勞動局進一步說,該計劃包含實施職安衛CCTV視訊監控、道路作業遠端視訊監控系統、推廣設置科技降災設施及建築資訊模型,舉辦營造工地安全觀摩會等作爲,提高主辦機關及事業單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能力。

另分析其他降災作爲,二是加強營造業勞動檢查及假日動態稽查,並實施分級檢查,三與工務局、都發局、捷運工程局締結安全夥伴,執行聯合稽查,四是執行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24年「營造業墜落打擊年」降災計劃。

五是去年建置「多體感延伸實境(XR)職安模擬訓練場域」,例如施工架、屋頂、開挖、起重機、侷限空間等作業訓練,以及感電危害預防訓練。

勞動局說,也針對營造工地實施酒測勞動檢查,針對中小型營造工程辦理工作環境輔導改善計劃,推動營造工地自主管理、輔導營造業者成立自主策略聯盟,辦理臺灣職安卡、職安人員迴流及1小時護一生等教育訓練,以及成立營造工程各類Line羣組,宣導職安新訊及回報高風險作業。

局長高寶華強調,雖然去年成果顯著,未來仍不可鬆懈,將持續推動科技職安管理,透過跨機關合作及結合民間單位深化減災作爲,打造「零職災」優質職場環境;藉由勞動大學職安學院辦理各項職安課程及多體感延伸實境(XR)職安模擬訓練場域的體驗,今年擴大建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