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金字招牌閃耀滬上舞臺
北京日報記者 高倩
11月9日,連續3晚登臺上音歌劇院的話劇《正紅旗下》伴着掌聲落幕,爲北京人藝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上海巡演畫上圓滿句點。
全院集結,五臺大戲,多場活動,約兩萬名觀衆……北京人藝是第23屆上海國際藝術節裡格外耀眼的一抹光彩。這次戲劇藝術的雙城對話雖已暫告收尾,但如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文聯主席奚美娟所言,“北京人藝留下的藝術話題不會結束,豐富的藝術思想成果還會繼續產生。”
五臺大戲詮釋發展脈絡
牛骨板叮噹作響,曲藝人唱起數來寶,寥寥數語道出晚清政局的詭譎莫測,大幕拉開,鼎沸人聲撲面而來,他轉身走進迎來送往的裕泰茶館,地道的老北京煙火氣熨帖動人。10月14日晚,《茶館》在上音歌劇院“開張”。60餘年來,已演出700餘場的《茶館》堪稱北京人藝的“鎮院之寶”,而距離上一次上海觀衆品鑑老裕泰的茶香,已過去了36年。
歷史上,北京人藝曾在20世紀60年代、1988年、2012年三度赴上海演出。把《茶館》作爲今年巡演的開幕大戲,首先有追憶致敬的一份溫情在。“36年前,於是之、鄭榕、藍天野等老一輩藝術家曾帶着《茶館》到上海演出,我們這一代復排焦版(即焦菊隱版)《茶館》後還沒有來過,所以,這是一次跨越36年的對話。”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說。多年過去,許多從前不起眼的青年演員成了頂樑柱,比如,楊立新就從站在老藝術家身後“輕鬆的小角色”變爲秦二爺的飾演者以及復排藝術指導,他說:“《茶館》是我們壓箱底的保留經典劇目,觀衆可以來檢驗一下,我們這個劇院在成長中有沒有保持過去的傳統。”
對傳統的傳承與弘揚,不僅在《茶館》中,也在《譁變》裡。10月22日晚,曾在1988年同樣轟動上海的《譁變》接力上場,馮遠征、吳剛、王剛、王雷等第二代演員班底以快節奏、高密度的語言輸出推動一場法庭質詢不斷糾結、探尋、反轉,把這部“話劇姓話”的代表作詮釋得淋漓盡致。10月26日,2021年新排版《日出》將巡演引入今日人藝的“青春時間”,年輕的演員班底遊走在光影交疊、隱喻深邃的舞臺上,拉近數十年前的曹禺名作與當代觀衆的距離;11月1日,首演於2019年的《杜甫》首次離開北京,於上海舞臺詩意道來詩聖的半生倥傯;11月7日,人藝2023年開年大戲《正紅旗下》上演,展示人藝的堅守與開創。
年輕人巡演中最受鍛鍊
從《茶館》開始,到《正紅旗下》結束,巡演的劇目設計“不是簡單的輪迴,而是一次重新開啓”,馮遠征解讀道。《正紅旗下》是北京人藝建院70週年後創排的第一部大戲,意義非凡,它凝聚着老舍、李龍雲兩位劇作大家的才思,同時以老中青集結的陣容、寫意簡練的舞臺表達爲“京味”探索新的表達樣式。
“在第二個70年的起點上,要如何開啓新的時代,我們思考了很久。”馮遠征說。這幾年,新老交替的話題始終圍繞着北京人藝,而年輕人要走向舞臺中央,一番摸爬滾打、磋磨歷練總是必不可少。這次巡演,不少演員身兼多個角色,在《日出》中飾演方達生的楊明鑫,一週前還在同一方舞臺上演《茶館》,“那部戲裡,先生們、老藝術家們在臺上替我們這幫年輕人站着、擋着、擔當着。”一週後,當觀衆的目光越過劇場的黑暗全部聚焦於他時,楊明鑫的責任感變得異常強烈,“我們必須要對得起劇院和前輩,對得起上海觀衆的信任。”
上海之行,“劇院裡的年輕人很受鍛鍊。”從臺前到幕後,馮遠征看見,大家從原來見面一笑的點頭之交變成更加熟悉默契、能擰成一股繩的同行者,“人心更齊,這是最大的收穫之一”。“客場”登臺同時錘鍊了年輕人的業務水準,以舞美團隊爲例,五部大戲輪番開演,“換景、調光的時間非常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進一步要求每部戲幕與幕之間的切換必須控制在一定時間內,不能讓觀衆等。可以說,對年輕人而言,挑戰是全方位的。”
交流借鑑有益經驗
“好看、獨特、一眼難忘。”觀衆夏夏(化名)在社交平臺上說。從合肥專程趕到上海的她一口氣買了全部五臺劇目的票,想要多多瞭解這座久負盛名的戲劇藝術聖殿。儘可能地與更多觀衆相見,是北京人藝這次上海巡演的另一大重點,舞臺之外,多場公益活動同步開展。
在復旦大學,馮遠征以“近思戲劇之光,遠揚青春之帆”爲主題,詳解人藝的發展脈絡與藝術風格,勉勵青年學子不負大好時光;在上海戲劇學院,“戲劇人生”講座與“深化產教融通,加強人才培養”兩場活動分別邀請馮遠征以及人藝“85班五虎”分享自己的從藝經歷,對錶演藝術進行專業探討;“不在金字招牌上躺贏”直播活動以新排版《日出》爲切入點,邀請劇組暢聊創作故事,共話人藝演劇學派和創作精神如何代代傳承……
在雲集國際名家好戲的上海藝術節,學習同樣重要。巡演期間,圍繞劇目創作、人才隊伍建設、文化品牌推廣、公益文化惠民等多個行業熱點,北京人藝與海內外同仁深談互促。以文化品牌推廣爲例,“我們要學習上海國際藝術節調動資源的能力,去與國際藝術機構談判。”馮遠征說。今年,北京人藝升級啓動國際戲劇邀請展,“人藝不僅要自己排好戲,也要集中向觀衆展示國內國際真正優秀的劇目。如何讓人藝的影響力持續落地,不斷吸引好戲先來北京,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們的責任。”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