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家醫院新院區陸續投用開診

貫徹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回望

看病就醫是市民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本市醫療領域新動作不斷,可謂亮點頻現:北京兒童醫院順義院區、北京朝陽醫院常營院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興院區等多個院區正式開診,推動診療能力擴容提質;“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務模塊接續升級,110家三級醫院已全部實現醫保移動支付以及檢驗檢查報告和醫療影像的共享查詢,打造便利“指尖就醫”;持續培育醫務社工項目,讓醫療服務更有人文關懷……一系列革新舉措事關百姓急難愁盼,帶來的是最直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多個新院區開到百姓家門口

過去的一年,本市有不少醫院新院區正式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2023年4月7日,經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批覆同意,北京兒童醫院增加執業地址,地點位於順義區順康路1號。5月29日,北京兒童醫院順義院區啓用。該院區主要承擔兒童血液腫瘤住院患者的診療功能,醫護人員全部來自北京兒童醫院總院區血液腫瘤團隊以及醫技等輔助科室,總院區200張血液腫瘤牀位遷至順義院區後,血液腫瘤住院患兒在順義院區完成診療。

2023年5月29日,位於本市東部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常營院區正式開診,新院區總建築面積19.8萬平方米,編制牀位1000張,預計日均門急診量6000人次。開設包括內、外、婦、兒科在內的全部學科的門診、急診急救以及住院病房,同時配套建設科研及教學。該院區可滿足周邊民衆及津冀地區民衆醫療救治需求,承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的重要任務,更是將努力成爲國家急診重症醫學中心。

2023年12月18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興院區正式啓用,這是目前大興區唯一一家三甲綜合醫院。新院區佔地面積21.6萬平方米,編制牀位數1200張,其中兒科牀位400張、婦產科牀位200張、其他綜合牀位600張。新院區將充分發揮自身醫療資源優勢,與大興區現有醫療資源形成深入融合,在地區結構上形成“技術支撐、上下轉診”的深度合作,讓更多羣衆享受全區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豐碩成果;在全市範圍上將與中心院區、密雲醫院“連珠成串”,貫穿起“南北呼應、輻射京畿”的醫療資源衛生服務帶。

2023年12月22日,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二期全面開診,急診醫技樓正式啓用。二期開診後,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總牀位數達到1050張,消化內鏡中心診療服務能力可提升至前期的三倍,急診科、血液淨化中心也擴增牀位。

一系列新醫院開診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各醫院立足自身優勢、輻射周邊居民,不僅緩解了核心城區的就醫、交通壓力,也讓優質醫療資源佈局更加均衡。

信息化建設持續升級更便民

打造指尖便利就醫新體驗,本市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正在持續便民。本市以政務服務平臺“京通”小程序爲依託,全力打造“健康服務”模塊,建成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覆蓋27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京通”小程序功能不斷升級、推出新服務。近期,爲解決羣衆排隊繳費不便問題,平臺持續擴大醫保移動支付覆蓋醫院範圍,110家三級醫院已全部實現醫保移動支付。北京醫保患者通過“京通”小程序(支付寶端、微信端),即可進行預約掛號費、門診費用醫保線上支付,醫保報銷費用在線結算,同時“京通”小程序(支付寶端)也可爲家人代付,實現預約掛號、繳費、醫保報銷等全流程掌上辦理,讓看病就醫更加順暢便捷。

檢查結果也能在線查看,110家三級醫院已全部實現檢驗檢查報告和醫療影像共享查詢,患者可及時收到報告生成提醒,通過微信、支付寶、百度進入“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務”模塊,點擊“報告查詢”,便能查詢、下載檢驗檢查結果。不僅可以自查,還支持他人代查,無需排隊打印報告和攜帶傳統膠片。

爲持續改善線上問診服務,依託“京通”小程序,全市統一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新增北京兒童醫院。目前已有12家互聯網醫院入駐該平臺,實現“多醫院、一入口”。患者通過“京通”小程序即可訪問入駐平臺的醫療機構,一站式享受線上問診、開處方、藥品配送到家等服務。平臺還新增“疫苗接種”服務功能,既可預約兒童免疫接種,也可預約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種,接種記錄隨時查看,接種地點自由選擇。此外,22家市屬醫院正式上線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患者就診繳費後可通過“京通”小程序直接查看醫療收費電子票據。

醫務社會工作初見成效

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不僅要有專業性,更要彰顯人文理念。醫務社工服務項目是改善醫療服務、彰顯醫學人文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動醫務社會工作發展的有力抓手。探索醫務社工發展模式、構建醫務社工發展體系、拓展醫務社工發展格局、加強醫務社工人才隊伍建設……過去的一年,本市醫務社會工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根據市衛健委此前發佈的數據,截至2023年8月,全市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有101家,其中,三級醫療機構54家,較2019年增長184%;全市共有醫務社會工作者306人,其中三級醫療機構194人,較2019年增長131%。

本市已在哪些領域開展醫務社會工作?結合主題教育爲民辦實事工作,去年,市衛健委遴選培育了25項醫務社工示範項目,在醫院病房、急診、門診等不同場域,覆蓋傳染病、兒童血液病、脣齶裂、產科、認知障礙、青少年情緒障礙等不同病種,融入康復管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多學科診療團隊等,立足患者及家屬需求,結合臨牀路徑、嵌入管理流程,利用社會工作個案、小組等專業方法,爲有需求的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困難救助、社會支持等人文服務,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讓醫學更有溫度。

去年10月,市衛健委又啓動了本市醫務社工多元培育服務項目工作,最終確定45個醫務社工多元培育服務項目,並公佈名單。本市衛健部門通過多種方式對項目給予精準培育,通過擴大醫務社工覆蓋面,力圖爲患者及家屬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改善就醫體驗。這些項目有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兒童癲癇患者共同照護服務項目”、北大人民醫院的“髓愛同行——血液病兒童全程照護模式”、同仁醫院的“醫務社工介入公立醫院眼科老年患者全病程服務模式探索”等等,涵蓋了緩和醫療、慢病管理、器官移植、精神康復等多個領域,讓就醫服務更暖心。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本市將圍繞衛生健康重點任務,從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高度,創新發展思路、健全發展機制、開拓發展局面,全力推進北京醫務社會工作,助力首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文/本報記者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