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網紅臉”那麼多年,她爆紅的好意外

最近看《九重紫》,我心裡的年度最佳古偶預定了,女主孟子義被黑“網紅臉”多年,終於靠這劇爆紅升咖。

《九重紫》值得看,也值得品。不光劇情新鮮,鏡頭美學在線,臺詞更是古韻十足,隨便挑幾句大家看看——

男三求娶女主竇昭,被拒,拒絕的理由看得人眼前一亮:

我不願做賢婦,只願一棹春風一葉舟。花滿渚,酒滿甌。

好瀟灑恣意的人生態度。

細查起來,此句出自李煜的《漁父·其二》,原詩是: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竇昭被伯父和父親逼迫嫁人,祖母替她辯駁,帶她反抗父權:

父爲子綱,父不慈而子奔他鄉;夫爲妻綱,夫不正則妻可改嫁。

此句出自中國古代的“三綱五常”思想,明清民間話本小說《張子房慕道記》中曾說:

我王豈不聞古人云: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正,子奔他鄉。

最絕的一筆,是竇昭被反派挾持,刀架在了脖子上。

男主宋墨冷靜拿起弓箭,說了一番話:

“我射穿她就跟射穿張紙一樣,往後每年清明我都會給你憑弔一曲樓臺會,以表哀思。”

“憑弔樓臺會”的典故出自越劇《梁祝·樓臺會》,這是劇中最叫人拍案叫絕的一段。

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有這樣一句: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這句臺詞,就是宋墨給竇昭的暗示,他的箭會射過她的耳環,讓她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害怕。

竇昭聽懂了暗示,思索了一會兒閉上眼睛。宋墨果然射穿了耳環,傷了反派,女主毫髮無傷。

說到《梁祝》,我最愛徐克版本。

這是公認最驚悚,最有鬼魅感的一版,但卻是唯一一個拍出故事悲劇內核的。

電影中,祝母那段勸解梁山伯的臺詞,可謂振聾發聵。

祝英臺是三品官員之女,梁山伯是寒門書生,門不當戶不對。

梁山伯爲了配得上祝英臺,奮發圖強考取功名做了縣令,但還是抵不過太守馬家。前去提親被冤枉成賊,暴雨裡毒打一頓扔了出去。

之後祝母前來勸說,要梁山伯寫一封絕情信,他不肯,祝母一番話直指要害,道出了“梁祝”的悲劇根源,也是影片的靈魂所在——

再然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梁山伯積鬱而終,祝英臺追隨化蝶而去。

“梁祝”的悲劇,在這一版裡,是吃人的時代造成的,他們真正越不過的不是素未蒙面的馬家公子,也不是父母的棒打鴛鴦,而是門閥士族那高高築起的牆。

好的影視劇臺詞,能說到人心裡去。特別喜歡劉濤和潘粵明版的《白蛇傳》,臺詞和演繹都絕了。

這版“白娘子”的故事裡,許仙對白素貞曾兩次一見鍾情。

一開始白素貞一心修仙,不懂情愛,壓根沒把他放心上。

是他“步步爲營”,整整追了16集,才把一條千年蛇妖用愛激發出了人性,爲他甘願放棄做神仙。

追姑娘,許仙是真的天賦異稟,他直白熱烈,從不拐彎抹角。和白素貞第三次見面,就告白了:

“前幾日,我在斷橋上遇見了一個人

從那以後我就多了一塊心病

我也不知道這病到底爲誰而得

今日我見到了你,我想我心裡明白了許多

恐怕這病,是因姑娘而得。”

白素貞懵懂疑惑,“我們不過才見兩三次。”

他接下來一段話說得堅定赤誠:

現代人總說“七年之癢”,對比許仙這番話,真正的愛哪裡會嫌在一起的時間太長呢?

他還說,“喜歡姑娘,就像珍愛自己的性命,姑娘不在身邊,生不如死。”

他可不是嘴上說說。

白素貞考驗他的真心,要他跳“試情崖”,他明知一個縱身說不定粉身碎骨,也還是沒有猶豫地跳了。

後來更是見了面就把“做我娘子”掛在嘴邊,一刻不停地表白心意,打直球,白素貞每每見他都一陣害羞。

他不是什麼厲害男人,在小醫館裡做大夫,愛管閒事,錢賺的也不多。

他總說,“娘子,我是個頂沒用的人,除了愛你,什麼都做不好。”

但他是諸多版本中,唯一一個明知白素貞是蛇妖,還堅定和她在一起的許仙。

一開始是見色起意沒錯,但他最可貴是永遠能發現白素貞的好,娘子在他眼裡是閃着光的。

他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一雙眼睛卻堅定如炬,敢與天道對抗。

第一次看到白蛇真身,他嚇死過去,被救活後法海質問他:“你不怕她,爲何還嚇丟了性命?”

他說:“一次當然怕,兩次就未必,三次就可以視若無睹。慢慢的,我就只記得她對我的好。”

不管旁人怎麼勸,他始終只有一句“我要定我娘子。”

爲求和白素貞的姻緣,他曾去算了一卦,卦婆婆似乎算出對方是個妖,於是拿話激他,要他知難而退,他一番話說得我拍手叫好。

卦婆婆說:“要是你日後碰到比她(白素貞)更美更好的,難保你不會動心。”

他答:“更美更好的女子,自然有更美更好的男子去配,弱水三千,我只飲一瓢。”

一句句精彩臺詞,把他塑造成一個文弱卻不懦弱的男人,膽小卻勇敢,可愛可敬。

《愛情寶典之賣油郎》中一個一窮二白的賣油郎,卻靠幾句臺詞將“救風塵”的本質說透了。

賣油郎秦重對花魁娘子一見鍾情,偶然機會,花魁受辱跳河自盡,被他陰差陽錯救了。

花魁自認“賤籍”女子,問他,“你捨不得我死?”

他答,“比命還難捨。”

花魁沮喪,“我已是殘花敗柳”。

他說,“人間世道,一個小女子怎麼承擔得了”。

這句話堪稱教科書,有共情,有憐愛。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不嫌棄你”,而是“我一個賣油郎,何必說假話”。

是把兩人放在同一高度上,替你控訴這個世界,是看穿世道的苦,憐惜泥裡的雪。

即使眼前的花魁狼狽不已,他仍敬她重她,自覺自謙,實在難得。

好的故事裡,臺詞是絕妙隱喻。

《甄嬛傳》裡皇帝和甄嬛第二次見面,探討杏花。

皇上:你很喜歡杏花?

嬛嬛:杏花不似桃花豔麗,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溫潤和婉。

皇上:人如花,花如人,只有品性和婉的人,纔會喜歡品性和婉的花。

嬛嬛:可我並不喜歡杏花,杏花雖美,可結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

這裡是甄嬛借探討杏花的品性,闡述自己的人生觀。也是在隱喻,從一開始便是錯的,開頭美好甜蜜,不妨礙結果酸澀。

這段解讀和《如懿傳》裡的“蘭因絮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懿最後一次見皇帝,說“少時讀到蘭因絮果只覺得惋惜,後來才明白,花開花落自有時,浮華舊事終成空。”

這詞在龔自珍的《醜奴兒令》中讀到過——

“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悽迷,掐也悽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蘭因,是如蘭花一樣美好的開端,而絮果,則是風吹柳絮般離散的結局。

原來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相看兩厭。

這些充滿古韻的臺詞,厚重有文化,直指一部劇的靈魂,瞬間擊中你我內心。

你還對哪些古裝劇臺詞印象深刻,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