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亞洲》以新視角發現新物種和新故事

被譽爲"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的大衛·愛登堡說過這樣一句話:"自認爲了解亞洲的人們都有必要反思自己的結論。"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耗時4年拍攝製作的《亞洲》,以8K超高清攝影和微距拍攝,捕捉到亞洲的山林、荒漠和海洋中諸多超乎人類想象的場面,讓全世界的觀衆重新認識這片大陸。

作爲BBC首部聚焦亞洲的野生動物紀錄片,明晚,《亞洲》將在東方衛視和BBC同步全球首播。對《亞洲》的引進和全球聯合首播,是上海廣播電視臺"全臺辦衛視、開門辦衛視"的重要舉措,旨在用紀錄片的形式全方位推動中華文明傳播和全球文明互鑑。後續,上海廣播電視臺將開啓與BBC Studios爲期三年的合作,BBC的三部重量級紀錄片——聚焦海洋生物的《藍色星球3》,以昆蟲爲主角的《隱秘星球》和關注非洲動物家族的《王國》——計劃陸續在東方衛視首播。

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負責人喬尼·基林在過去30年裡隨拍攝和研究團隊遍訪亞洲,他形容這裡有"三最":面積最大,生物種羣最具多樣性,也有最多新物種等待被發現。歷數過往的4年,他對亞洲的生態和文化有了不斷刷新的認知,他屢次提到"不可能"這個詞——發現"不可能"的物種,實現"不可能"的拍攝,找到"不可能"的故事。

喬尼·基林是野生動物學博士,他入行40年,仍在拍攝《亞洲》的過程中見識了"前所未見"的物種。比如,他第一次看到"海蛞蝓"被清晰地拍攝到水下生活的痕跡,直譯成"海兔子"的海蛞蝓行動緩慢,沒有視力,緊靠一對觸角感知,這種特殊的海洋軟體生物靠食用一種有毒的海洋海綿爲生,並且因爲自身帶有劇毒而沒有任何天敵。另外,攝製組在跟拍一種穴居的乳燕時,意外地拍攝到某種捕食鳥類的魚,"看到魚躍出水咬住飛鳥的畫面,我們驚呆了。"還有攝製組深入蒙古國腹地的戈壁,"我們知道那裡生活着全世界僅存不到50只的戈壁熊,當時我沒有抱很大期望,完全不敢想象我們竟然拍到了戈壁熊一家的畫面。"

《亞洲》不僅窮盡方法尋找行跡杳然的物種,更努力抓拍"人們熟悉的動物不常見的場景"。在四川,攝製組穿着黑白兩色的"熊貓服"潛入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拍攝到僅四個月大的熊貓幼崽學習爬樹的場面。在孟買附近,攝製組循着當地嚮導的指點,拍攝在城市邊緣生活的孟加拉虎,猛獸的領地毗鄰喧囂大都會,這是不可思議的。基林本人對老虎情有獨鍾,遍尋印度和不丹等地,最終在尼泊爾的山林裡,發現"狀態悠哉,沒有意識到人類靠近"的老虎一家,一隻母虎帶着三隻即將成年的虎仔,得益於中國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拍攝組依靠三臺巴掌大小的無人機裝載鏡頭,近距離地拍攝到老虎這種獨居生物在離開母親以前的家庭生活。

《亞洲》最珍貴的收穫是拍攝到諸多超乎人類想象的"非常情境下的新故事",也因此促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生活和野生生態的關係。有兩個故事給基林的衝擊最大。其一是以色列西海岸的核電廠持續向海洋中排放高溫廢水,使得近海的水溫比正常海水溫度高出10度以上,這原本是一項人類的污染行爲,但升高的水溫意外地庇護了待產的鯊魚,在高溫的水域裡,鯊魚體內的幼崽能得到更好的發育,以至於這片"污染海域"反而成爲鯊魚繁殖的保育場所。另一個故事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的庫爾德斯坦,那裡因長年戰亂,遍佈地雷,已經很少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在一位女科學家的帶領下,攝製組繞過危機四伏的雷區,在戰火後的土地上發現了瀕臨絕滅的波斯豹,母豹帶着幼豹穿過滿目瘡痍的大地,戰亂讓人類退場,竟意外地保護了它們。

基林反覆強調,大自然寫出了最精彩的劇本,《亞洲》最激動人心的段落無一例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亞洲》第一集開場是一個無比壯烈的生命段落,色彩豔麗的鐮魚爲了前往產卵地,結伴前行,奮力突破鯊魚的圍獵。鐮魚是一種生活在珊瑚裡的魚類,它們爲了繁殖,必須離開安全的棲居地去特定海域,這段生命之旅也是與死亡對抗的鏖戰,唯有最團結、最強壯、最努力前行的那些小魚能掙脫捕食者的追擊。鐮魚的繁育海域在哪裡?它們在一年中的什麼時候上路?海洋生物學家至今沒有解開這些謎,所以在《地球脈動》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的一大憾事就是拍不到鐮魚洄游產卵。《亞洲》拍攝時也在特定海域經歷漫長的等待,"備好了無人機和水下攝影,同時在拍攝船的兩側綁上攝像頭,因爲不知道哪天、哪個時刻,魚羣會從哪個方向出現。"這樣近似"守株待兔"的守候,被大自然這個編劇垂憐,終於守到了,基林回想這段拍攝仍覺得"驚心動魄":"你們能想象嗎?這些小魚可比奧運冠軍們遊得快多了!"

攝製組能一次次捕捉到不可思議的"天機",離不開亞洲各地專業工作者的合作,包括野外向導、科學家和電影人。基林有過這樣的描述:"我們在倫敦的辦公室裡僅有30人,而這個作品能夠完成,依靠了跨越洲際、超過千人的團隊合作。"《亞洲》有大量拍攝發生在中國,中國攝影師潘光平爲這部紀錄片貢獻了驚心動魄的內容。他長年駐紮在藏區,和雪域高原的部分藏狐建立了難得的信任關係,能夠近距離地拍攝藏狐利用犛牛羣作隱蔽的狩獵場面,而爲了拍攝這些場景,他同樣要進入犛牛羣中,這對攝影師而言有着不小的風險。並且,爲了守候拍攝時機,他和團隊遭遇了青藏高原上的雷暴雨,在風雪交加中苦等"消失的藏狐",在攝製組無力堅持、即將撤離前等到了奇蹟般的晴天和迴歸的藏狐。此外,他在西藏阿里地區拍攝荒原狼追獵藏羚羊的段落,更是被基林盛讚"30年職業生涯中未見之大場面"。

作者:柳青

文:柳青 圖:劇組供圖 編輯:李婷 責任編輯:邢曉芳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