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在不斷進化

作者:龔進輝

衆所周知,在中國互聯網,BAT是無比強大的象徵,百度、阿里、騰訊分別把持搜索、電商、社交和遊戲,賺得盆滿鉢滿。不過,它們並未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相反在快速進化,不僅發展多元化業務,而且自身主業也在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顯然,BAT改變自己的目的是變強,從而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先說百度,近年來,個性化推薦十分走俏,百度自然不願錯過這一風口。2017年春節剛過,百度掌門人李彥宏便在內部演講中表示,“百度從本質上來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此後,百度開始全面發力信息流,意在將其打造成比肩搜索的另一個增長引擎,從而在商業化上更上一層樓。

百度信息流也不負衆望,很快便取得喜人的成就。其實,無論是搜索還是信息流,都離不開技術創新,而百度一大鮮明標籤是技術驅動,其在AI領域積累豐富的專利和經驗。AI技術不僅助力百度在內容分發賽道後來居上,還在更爲複雜、前沿的自動駕駛領域獨樹一幟。

2017年4月,百度展示自動駕駛領域領導者的大氣風範,發佈一項名爲“Apollo”的新計劃,向汽車行業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今年8月,百度發佈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3個月後,百度Apollo喜提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收費訂單。

這標誌着,自動駕駛正迎來下半場——商業化運營階段,而百度成爲行業領頭羊。當然,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不止於此,今年1月親自下場造車,聯合吉利推出集度汽車,未來5年將投資500億元生產智能汽車,團隊搭建、產品研發均快速推進,首款概念量產車將於明年北京車展亮相。

然後說阿里,過去阿里主打平臺電商模式,近年來開始涉足自營電商。今年10月,天貓超市和進出口事業羣升級爲“B2C零售事業羣”,代表阿里在淘系之外成立規模對等的自營業務,對於自營電商的投入決心空前。在我看來,B2C零售事業羣的成立,既是爲了豐富消費者的選擇,也讓商家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

除了發力自營電商之外,阿里在直播電商領域也走在行業前列。直播電商屬於新的電商形態,在去年疫情期間大火特火,而阿里早在2016年便開始佈局,2018年淘寶直播GMV達到1000億元,並制定3年5000億元的目標。得益於疫情的助攻,去年淘寶直播GMV超過4000億元,遠超發展預期。

爲了進一步拓寬自身護城河,阿里還把觸角向上遊供應鏈延伸,一大實錘便是推出犀牛智造工廠,其最大亮點當屬跑通小單起訂、快速反應的柔性製造模式:在需求端,犀牛智造打通淘寶、天貓,爲品牌商提供精準銷售預測,首次讓按需生產可規模化實施;在供給端,通過柔性製造系統,犀牛智造可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

對了,當下大熱的種草經濟,阿里也有所涉獵。去年10月,微淘升級爲逛逛,這是淘寶深化內容戰略的生動體現。淘寶海量商品、數據和內容,爲逛逛未來發展提供一個天然的生態環境和效應,這也是其他電商平臺所不具備的。淘寶將把逛逛打造成一箇中心化陣地,聯合首頁、直播、搜索、訂閱等多個內容場域,讓淘寶變得更好逛。

最後說騰訊,憑藉微信、手Q兩大國民應用,騰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盡風頭,充分享受消費互聯網的市場紅利,但其並未停止前進的腳步,2018年“930變革”後,吹響全面進軍產業互聯網的號角,新成立的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成爲騰訊掘金B端的排頭兵。

如今,3年過去,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初見成效,騰訊雲的合作伙伴生態快速壯大。數據顯示,目前騰訊雲合作伙伴已超過9000家,在30個行業推出400多個聯合解決方案,年營收規模破千萬的合作伙伴達到數百家。同時,騰訊雲也在加速出海,儘管遭遇疫情衝擊,但今年其在海外市場仍保持高速增長。

事實上,騰訊在大力佈局產業互聯網的同時,原先佔據優勢的消費互聯網也在不斷變陣。以微信爲例,近年來它最顯著的兩大變化當屬推出視頻號、發力互聯互通。前者發展迅猛,用戶量猛增,不僅成爲私域運營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也取代微視成爲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一張王牌。

後者既是響應工信部解除屏蔽的號召,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騰訊與阿里、字節跳動等對手和解。用戶能在微信中打開淘寶鏈接,並能在該淘寶頁面上使用支付寶購買商品,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當然,此舉對騰訊自身也有好處,一方面體現騰訊進一步走向開放,另一方面代表平臺治理愈發成熟,這本身是強大的象徵。

種種跡象表明,在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的中國互聯網,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變化纔是永恆的主題。強如BAT也要根據行業形勢和自身發展來做出相應改變,其他玩家尤其是創業者,更要積極擁抱變化,才能適應大環境和各種競爭,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做更好的自己。否則可能陷入故步自封,導致錯失大好機會,一步錯步步錯,最終掉隊、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