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一夜間又漲回20多萬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17萬的寶馬還未賣一個月,寶馬就收回了降價促銷,退出了價格戰,寶馬i3又回到了20萬以上。

只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大幅降價又提價,寶馬顯得有些進退失據,進而經銷商的動作也有些變形。

近日,多位消費者告訴華爾街見聞,自己在6月或者7月初訂購的寶馬i3,到了約定的提車時間,卻沒有辦法如期提車,4S店拒不交付。

針對以上拒不交付的情形,寶馬在7月22日迴應華爾街見聞,涉及的案例均是個案,正在與相關經銷商溝通,敦促經銷商遵守《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獲得滿意的服務體驗。

對寶馬等車企來說,主動退出價格戰不是易事,它們將面臨與經銷商、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再平衡。

此前寶馬退出價格戰之時,就格外提到要與經銷商共度難關。華晨寶馬CEO戴鶴軒表示,寶馬會與合作伙伴討論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以確保各方都能賺到足夠的錢,能夠活到未來。

如今它又因爲經銷商拒不交車,遭遇消費者詬病。

對於不能提車的情況,多位準車主反饋的情況有所不同。

重慶的一位準車主表示,“自己就是要被加價3萬元才能提車的大冤種”。當時她17.4萬元買到的寶馬i3,到了提車時間,銷售臨時說要加3萬元才能提。在退了定金後,該車主轉身去買了特斯拉。

河南鄭州的一位準車主的所訂車型同樣是寶馬i3,6月底談好的價格,全款爲20萬元,貸款爲18萬元。到了七月下旬,銷售表示,如果貸款購買,就可以如期提車,但是如果全款購買,暫時無法提車,或者選擇別的更貴的車型就有現車。

更多的準車主遇到的情形則是,4S店直接表示沒有車,最好的情形是可以退掉定金,還需要拉扯很久。對於這些訂車的準車主而言,“時間也耽誤了,價格也沒有以前划算了,很氣不過。”

有寶馬銷售人員表示,該4S店確實是庫存已經清完了,沒有現車。在6月上旬寶馬i3到達17萬元的底價之後,就開始反彈,6月底訂車就已經拿不到這個價了。

到了7月中旬,寶馬正式官宣退出價格戰之時,寶馬i3價格已經較最低點高出了5萬元以上,其他車型價格也均有所上浮。多位寶馬銷售表示,經銷商下半年能拿到的車源會比上半年少,預計接下來寶馬全系車型還會進一步漲價。

寶馬經銷商們沒有了銷量和庫存的壓力後,意圖拿回主動權,讓自己從價格戰中抽身。

過去一年半,經銷商們深陷車市價格戰中,多家主銷寶馬、保時捷和雷克薩斯等傳統豪車品牌的經銷商,都遭遇“越賣越虧”的境地。

此前幾天踉蹌退市的廣匯汽車,是寶馬的經銷商之一,拒不交付的4S店中,就有一些是廣匯汽車旗下的。這些準車主在擔心不被交車之餘,還要擔心已經交出的定金會不會被捲走、後續的權益能不能被保障。

根據最新的業績預告,廣匯汽車預計2024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83億元-6.99億元。

寶馬的另一家代表性的經銷商爲美東集團,和衆多經銷商一樣,收入雖然保住了,但是利潤暴跌。

根據美東汽車發佈的2023年財報,其收入爲人民幣285.55億元,同比2022年下降0.3%;但淨利潤爲1.56億元,同比下降了72%,新車銷售毛利率更是直接爲負,來到了-0.6%。

這也使得,當寶馬希望結束價格戰,聚焦發展質量而非規模優先後,經銷商們也迫不及待想要走出漩渦。

最近不少車企也密集退出價格戰,或者權益退坡。但寶馬近期遭遇表明,簡單地退出不是結束,而是新問題的開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是從中安全而退的關鍵。

並且,不同車企有不同的情況。寶馬等豪華品牌可以迴歸豪華定位,按照奢侈品的邏輯去銷售。但是對於大衆品牌而言,並不具備這樣的優勢。不卷價格之後,顯然需要新的支點去買車。如果沒有,就需要維持優惠幅度,吸引消費者。日前,廣汽本田相關人士對媒體迴應,並沒有退出價格戰。

更何況,如今市場話語權有了新的掌控者。隨着比亞迪、華爲問界等以新能源之姿攪動市場,曾經由合資品牌,尤其是BBA掌控話語權,並定下產品價格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被這些後來者所掌握。市場接下來的走勢,更多取決比亞迪、問界等的下一步動作。

跨過7、8月的銷量淡季,寶馬的價格如果能夠就此長期穩住,並且銷量不大幅滑坡,它纔算得上是它從價格戰中抽身而出。

如今的寶馬還需要面對價格回調帶來的一系列考驗,找到消費者繼續爲其買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