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做得有點大

懂王再次上臺,俄烏戰爭的走向是焦點。近日,懂王的顧問團隊公佈了結束衝突的方案:

(1)凍結俄烏軍事行動,俄方控制的烏克蘭領土歸俄方所有;

(2)烏克蘭承諾在20年內不加入北約,作爲回報,美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支持;

(3)設立從南到北1200公里的非軍事區,在這個區域內,美國不會派遣“維和部隊”。

看了這份方案,我只能說,如果懂王想以此爲基礎去進行“聯俄抗中”的話,那真就是白日夢,除非普京的智商比拜登還低,老年癡呆程度比拜登還高。

問題來了,爲什麼說這份方案很難成功呢?

這份方案並不是懂王最中意的方案,而是各種妥協後的產物。如果真讓他自己來,恨不得馬上暫停對烏克蘭的一切援助,說不定還要對烏克蘭進行制裁。

然而,懂王能夠再度上臺,關鍵是得到部分建制派的支持,比如軍工集團,衆所周知,軍工集團在俄烏戰爭裡賺得不要太多。所以完全中斷支援是不現實的,必須給金主們一個過得去的交代。援助可以減少一些,但不能百分百斷了。

不得已之下,就整出了這份既要又要的方案,既要停火,又不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還想讓俄羅斯滿意。這對我們是個好事,只要美國還在支持烏克蘭,京子就開不了路虎。

方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不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

從俄羅斯的角度,你玩我呢?減少一些援助但不放棄,請問和現在有區別嗎?有人說,減少援助,那烏軍不是更弱了,俄軍不就有更多可能性攻城略地?

理論上的確如此,但你看第三條,設立1200公里的非軍事區,還有第一條“俄烏雙方凍結軍事行動”,等於不能再打了,俄軍無法利用烏克蘭的虛弱去攻城掠地。

絕對是虧的。

方案的第二個問題,是烏克蘭必須承諾20年內不加入北約,這簡直是笑話。

我們要知道,2020年,也就是澤連斯基上臺的第二年,烏克蘭就把加入北約寫入了憲法,憲法喔。如果承諾20年內不加入北約,請問是不是要修憲?

烏克蘭的民意很清晰,修憲幾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口頭上承諾,沒有書面保證,一點意義沒有。

即使能修憲,俄羅斯也不可能答應,因爲它要的是烏克蘭永遠不能倒向西方,就算不能拽回自己的懷抱,至少也要讓其中立化,也就是成爲中立國。

雙方的訴求相差很遠。並且,烏克蘭是否書面上加入北約,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爲從體系上,烏軍早已融入了北約體系,各個接口使用北約標準。

日常和北約的各種交流,也不要太多,烏克蘭已經事實上是北約的一員,俄羅斯要的是烏克蘭從北約體系內剝離,連交流都不能有,而不是僅僅口頭承諾不書面加入。

方案的第三個問題,是懂王的任期只有4年,那麼4年之後呢?那些所謂的協議如何保證繼續落實?萬一四年後是民主黨,那任何協議都是一張廢紙。

方案的第四個問題,是成本誰來支付。

你要設立非軍事區,那麼就需要派遣“維和部隊”一類的軍事力量到非軍事區去,把交戰雙方隔開。懂王的方案明說了,美國是不會往裡面派兵的(否則容易導致美俄直接衝突)。

但不派兵也不行啊,畢竟沒有“維和部隊”的話,雙方隨時可以再次打起來,你也說不清是誰先動手的,協議將無法執行,唯一的辦法是讓歐洲派兵。

這等於讓歐洲和俄羅斯保持緊張關係,成本由歐洲來支付,好處是美國的,歐洲願意麼?

方案的第五個問題,是沒有考慮俄羅斯的社會心態。

我們知道,2014年烏克蘭爆發顏色革命後,俄羅斯爲了報復,出兵克里米亞,很短時間就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5000多烏軍幾乎是不放一槍就投降。

隨後,在頓涅茨克州、盧甘斯克州,烏軍同樣遭遇了慘敗,而且多次一觸即潰,導致親俄武裝控制了兩州的大部,當時的烏軍,在網絡上就是搞笑的代名詞。

但是,八年後的2022年,烏軍戰鬥力出現了質的飛躍,令俄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還一度在哈爾科夫大敗俄軍,逼迫俄軍從赫爾斯右岸撤退,可謂丟盡了臉面。

烏軍能浴火重生的關鍵,就是《明斯克協議》的停火,讓烏克蘭政府有時間整頓軍隊,重建體系。默克爾後來說得很清楚,《明斯克協議》就是幫烏克蘭爭取時間的。

如果俄羅斯答應懂王的這份方案,經過兩年多戰爭、已經暴露虛弱的烏克蘭就有了喘息的機會,說不定會和上一次的八年那樣,重新穩住陣腳,十年八年後再給俄羅斯來一次重創。

普京不是傻子。退一步說,即使普京想答應,也得掂量掂量俄羅斯的輿論,瓦格納兵變的時間是2023年6月,距離今天並不遙遠,莫非還想來一次?

可不是鬧着玩的。

有這麼多不合理的地方,懂王這份方案大概率無法執行,但懂王也只能辦到這個程度了,畢竟要照顧金主,踹了烏克蘭是不現實的,這就叫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俄羅斯對此是很清楚的,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政府在懂王重新上臺後,反應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興,而是表現得非常冷靜,話裡話外的意思,是不指望懂王能改善美俄關係。

在下一階段,美俄關係有繼續惡化的可能。這是因爲,懂王一旦看到方案無法施行,按他的性格,是不存在多少妥協可能的,只會極限施壓。老子辛辛苦苦想的方案,你們不同意是吧?那我就極限施壓,直到你同意爲止。

也就是加大對俄製裁力度,一方面洗刷“通俄”的嫌疑,一方面逼迫俄羅斯答應這份不切實際的方案。所謂交易的藝術,本質上就是這麼回事。

普京會因爲極限施壓就答應麼?或者說他敢答應麼?

不可能的。反正俄羅斯身上背的制裁已經非常多了(差不多兩萬項),再多一點也不多。

前段時間,美國著名記者、曾曝光過“水門事件”的伍德沃德,推出了自己的新書--《戰爭》。

書裡有不少猛料,比如懂王在離開白宮後,曾多次和普京通話,有一次在海湖莊園,爲了和普京通話,懂王還特意支開了身邊人,自己一個人悄咪咪地跑到無人的地方,撥通普京的電話。

這個內容基本確定是真的,可見兩人的關係好到了何種地步。但私人關係和國家利益,終究是兩回事,正如司徒雷登和教員的關係也很好,卻難以阻止那段時間中美關係的惡化。

爲此,教員還特意寫了一篇《別了,司徒雷登》。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作爲政治家的普京,如果說過去他還心存幻想,帶着一絲幼稚,那麼在俄烏戰爭後,一切幻想和幼稚都煙消雲散了,否則他早就坐到小孩那桌了。

美國和俄羅斯的矛盾是結構性的,不以個人好惡爲轉移,“俄烏戰爭”按懂王設想的方式停下來的難度,非常大,至於“聯俄抗中”,那更是一個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