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跨國公司看中國丨專訪松下全球副總裁本間哲朗:進博會爲企業打造“正向循環”,超半數受訪日企計劃保持或增加在華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金秋時節,形如“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迎來四海賓朋,一年一度的“進博之約”再度啓航。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

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進博會是中國消費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全球最新科技的平臺,同時是外資品牌瞭解中國市場最新動態和變化,以及洞察市場變化的絕佳平臺。進博會形成了展覽展示、促成簽約合作、下一年展示成果、再簽約合作的正向循環。

本間哲朗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日本商會會長,他對記者表示,最近一次的中國日本商會調查顯示,56%的在華日本企業計劃保持或增加今年在中國的投資,超過半數的日本企業仍對中國經濟、中國市場有期待。未來中日企業可以在汽車製造、新能源、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及新業態、新消費和未來產業上開展緊密合作。

近期中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這也給外資企業在華業務增長帶來了機遇。在以舊換新等政策助推下,從9月份數據來看,松下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出現了兩倍以上的銷售增長,成效顯著。特別在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中,20%優惠力度凸顯。

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也在深化對外開放。在本間哲朗看來,一系列措施將讓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和發展更加便捷,有助於提振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投資的信心,促進外資在華穩定增長。

展望未來,本間哲朗還表示,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經濟長期穩定增長。中國領先的IoT、AI、電動汽車、可持續能源等方面的技術和理念都將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從長遠看,中國市場規模巨大、變化迅速,一直存在成長機會。

《21世紀》:作爲連續7年參展的“全勤生”,今年松下繼續以1000平方米麪積亮相5.1H消費品展區,並在進博會發布了一系列新品,爲何選擇進博會這一平臺?如何看待進博會在中國深化對外開放中的作用?

本間哲朗:松下一直將進博會定義爲戰略性展會,進博會是中國消費者可以近距離接觸全球最新科技的平臺,同時是外資品牌瞭解中國市場最新動態,以及洞察市場變化的絕佳平臺。通過進博會的平臺,松下每年參展都帶來很多創新產品和技術成果,短時間內可以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府領導、企業高管和消費者面對面地現場交流、聽取反饋。除展出外,近年來松下還在進博會現場與衆多合作伙伴簽訂MOU(合作備忘錄),去年我們在展會簽訂15份合作協議。在第七屆進博會上,我們也會與更多的合作伙伴簽訂MOU,進一步深化合作關係,共同開創更加廣闊的市場,以更好地爲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進博會形成了展覽展示、促成簽約合作、下一年展示成果、再簽約合作的正向循環。

《21世紀》:今年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120週年,也是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誕辰130週年,如何看待過去幾十年松下和中國市場的淵源和成績?新的時代背景下松下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是什麼?

本間哲朗:1978年,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閣下訪問日本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承諾爲中國社會作出貢獻,從此拉開了松下中國事業的序幕。松下始終不忘創始人的承諾,以“爲中國國民的生活做出貢獻”爲目標,展開業務。45年過去,松下在中國約有5萬名員工,其中近1萬名爲研發人員,在中國東北亞地區64家法人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事業規模佔全球整體業務的23%,形成以“健康智能住空間”“移動出行”“智能製造”三大事業爲支柱的佈局,中國成爲松下除日本母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2018年,松下幸之助也因爲對改革開放的貢獻被中國政府授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這是對松下的肯定,更是鼓勵。

伴隨着新的時代發展以及新的社會課題,爲實現在中國業務的進一步增長,2019年4月,松下首次在中國成立了將事業和地域統括職能合二爲一的地區事業公司——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首次將決策權放權海外、放權中國,推行“中國模式、中國成本、中國速度”。我們在2020年、2021年都實現了業績兩位數的增長,之後也保持這個成長速度。從五年前到去年,我們對外實行“在中國爲中國 (China for China)”的本土化戰略,比如外觀設計、研發、製造、銷售、客服功能等都已經完成了本土化。

現在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支持各事業的職能部門進行本土化,比如財務、國際採購、物流等職能。今年10月份我們剛剛在虹口成立了松下集團上海共創中心,將其打造成支持松下集團在華事業最大的職能部門網點。採取這種方向的外國企業並不是很多,但如果爲了能趕上中國市場變化的速度或方向,這些舉措勢在必行。除了現在“在中國爲中國”的本土化戰略以外,未來我們還希望擴大服務範圍,轉向“在中國爲全球(China for Global)”,現在正在推進之中。

《21世紀》:你也是中國日本商會會長,中國和日本企業各有優勢,合作對實現雙贏非常重要。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際,中日企業未來可以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如何攜手共建富有韌性的供應鏈?

本間哲朗:我在去年4月份就任中國日本商會會長,中國日本商會每3個月舉辦一次日本企業經濟環境景氣問卷活動,8月底對外公開的第四屆問卷結果顯示,56%的在華日本企業計劃保持或增加今年在中國的投資,超過半數的日本企業仍對中國經濟、中國市場有期待,看好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的事實。未來中日企業可以在汽車製造、新能源、高端裝備等優勢產業及新業態、新消費和未來產業上開展緊密合作。

在供應鏈方面,中國是松下集團最重要的供應鏈基地。目前在中國,有超過6000家供應商向松下在華企業以及集團海外的企業提供零部件、模組以及原材料等多種產品。松下在華企業的很多生產設備,包括無人工廠中使用到的生產線,都在使用中國製造商的產品。可以說,中國供應鏈和全球企業的產品息息相關,也直接影響全球消費者的使用體驗。當今時代,中國越發凸顯出穩定、可靠、靈活的供應鏈優勢。中國供應鏈的穩定關係着松下以及許多外企的發展。

《21世紀》:中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從日本的經驗看,未來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哪些機遇?企業如何擁抱“銀髮經濟”?

本間哲朗:日本是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也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老齡化給日本帶來了深刻的改變。而中國的老齡化程度也在進一步加深。研究日本養老的問題和對策,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對於這一社會問題,1998年松下開始關注和推進養老事業,設立了名爲“松下Age free服務”(愛吉福立)的養老產業子公司。發展20餘年,松下在養老領域的大力投入爲品牌積累了豐富的產業經驗。松下在日本主要開展6項康養事業:養老護理產品的租賃;適老化改造;長期療養型養老院;面向老年人提供配套服務的住宅;日間護理服務;老年公寓。

2019年,松下在進博會戰略發佈平臺提出在中國打造“健康·養老”No.1品牌的願景,第一次提出智感健康(Wellness Smart,簡稱WS)事業的構想;2023年2月,松下在中國打造的首個健康養老社區——雅達·松下社區正式落成,松下把在這個項目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在更多城市橫向推廣,向更多的客戶提供方案。

此外,我們在日本展開的其他服務、硬件技術,例如適老化改造等,也會結合中國國情現狀,用中國方式深化、發展,爲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更多的住空間解決方案。松下還將不斷提升解決方案,爲產業賦能,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將日常生活與社區和區域服務掛鉤,助力健康服務事業。我們也將持續探索和開發更多適老化產品和解決方案,爲中國的老齡化社會貢獻更多力量。

《21世紀》:近期中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如何看待背後的業務增長機會?中國消費市場仍有很大增長空間,企業如何挖掘中國消費市場的長期機遇?

本間哲朗: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也在深化對外開放,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政府的積極態度和堅定決心。一系列措施將讓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和發展更加便捷,有助於提振外資企業在華經營投資的信心,促進外資在華穩定增長。以松下爲例,伴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等社會問題的加劇,松下繼續發揮在日本的經驗優勢,提供健康、安全的住空間解決方案;以“綠智造 創未來”爲口號,深化發展環境相關事業;通過豐富的車載零部件和解決方案應對快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提供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製造現場的各種解決方案,賦能中國智能製造。松下也非常重視與中國優秀創新型企業的合作,積極活用中國在IT方面的人才和優勢,期待提升企業競爭力,爲全球市場服務。

中國政府提出的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新”)也將進一步助力松下To B和To C業務在中國的發展。隨着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中國房地產也有望止跌回穩,松下攜手B2B渠道合作伙伴,打造了智慧健康街區爲主的Wellness Smart Town(智感健康生活,簡稱WST)事業。

此外,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於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中國領先的IoT、AI、電動汽車、可持續能源等方面的技術和理念都將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從長遠看,我認爲中國市場規模巨大、變化迅速,一直存在成長機會。

《21世紀》:中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等速度,面臨提振消費需求等挑戰,日本企業如何應對中國經濟環境的新變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訓練場”脫穎而出?

本間哲朗:外資企業應該看到,中國不僅僅是市場大國、製造大國,還是創新大國、工程師大國。松下採用本土化策略,吸引很多非常優秀的中國年輕人,請他們加入我們的研發團隊。日本是未來人口會不斷減少的國家,爲了保持松下集團的全球研發戰線,我們也需要中國年輕人的加入。此外,爲了推進集團內數字化轉型,也需要很多中國團隊的加入和幫助。

如果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發現競爭對手,要儘快在中國建設自己的供應鏈、價值鏈,還要把經營、判斷的部門轉移到中國來,這對外資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經營戰略。除了產品的價值鏈外,現在松下幕後的職能部門,比如IT、軟件開發、財務、稅務、人力資源團隊的本土化也在積極建設,也希望很多外資企業建設本土化的團隊。

外資企業如何發現中國的商業機遇?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進博會期間我也參與幾個論壇,和外資企業領導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我的想法是,中國現在已經成爲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這麼大的市場裡,每個外資企業可以發現自己能夠作出貢獻的領域,努力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