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哭了!

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和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在白宮草坪舉辦晚宴感謝支持者。在講話過程中,拜登淚灑現場。

拜登淚灑現場 視頻截圖

拜登在白宮舉辦答謝宴

幾度哽咽,淚灑現場

視頻顯示,拜登在講話中感謝工作人員們在過去四年中的支持。他表示,擔任美國總統是自己一生的榮幸,並稱相信自己離任時的美國,比四年前接手時變得更好。

拜登激動地表示:“雖然我們的任期即將結束,但我們的事業永存。”

而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則談到,自己見證了拜登的付出,“你在過去40年和過去4年中所做的一切令人讚歎。”拜登難忍淚水,用手帕擦拭臉頰。

拜登和夫人舉辦晚宴感謝支持者

據悉,拜登將於2025年1月卸任總統,並將權力移交給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共和黨當選總統特朗普。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11月20日年滿82歲。報道稱,這是美國在任總統“從未達到過的一個里程碑式年齡”。在拜登之前,里根保持着最年長美國在任總統的紀錄,其在77歲時完成了第二個四年任期。

據報道,拜登在結束南美之行後於19日深夜返回美國,20日的日程表上未安排任何公開活動。包括第一夫人吉爾·拜登和前總統奧巴馬在內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在社交媒體上向他致敬。報道稱,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祝我親愛的朋友、我們了不起的總統拜登生日快樂。”

報道指出,拜登7月退出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部分原因是選民認爲他年紀太大,不適合擔任總統。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拜登6月與共和黨人特朗普辯論時表現不佳,隨後外界出現了對他精神健康狀況的質疑。

報道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將在自己下一任期打破拜登的年齡紀錄。到2029年下次總統交接時,他將年滿82歲零7個月。

卸任前,拜登加緊援烏

專家:是在給特朗普挖坑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1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與候任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面。拜登首先發言,呼籲總統權力的平穩過渡。隨後,特朗普表示,政治是艱難的,但過渡將會順利進行。

拜登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在當天的簡報會上表示,美國現任總統拜登當日在白宮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會面了大約兩個小時,現任白宮辦公廳主任傑夫·齊恩茨以及下一任白宮辦公廳主任蘇珊·威爾斯也一同參加了會議。

卡琳·讓-皮埃爾表示,拜登和特朗普討論了美國和世界面臨的重要國家安全和國內政策問題,拜登提出了國會的重要事項,包括爲政府提供資金和提供總統要求的災難補充資金。最後,拜登重申,美國將實現權力的有序、和平過渡。

當地時間11月14日,美國國防部副發言人薩布麗娜·辛格在例行記者會上,強調美國將履行總統拜登承諾的“任期結束前向烏克蘭提供71億美元軍事支持”。辛格稱,美國國防部正在“不斷補充庫存”,國防部每週都會向烏克蘭“發送包裹”。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曾表示要在就職前結束俄烏衝突。現任政府則擔心特朗普政府將削減對烏克蘭的武器運送,以促使俄烏雙方坐上談判桌。因此在拜登任期結束前,美國急於向烏克蘭運送儘可能多的武器,目的是讓烏克蘭佔據優勢,加強其所謂的“談判地位”。

隨後,美國政府允許烏克蘭使用美製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荷蘭知名政治學者奧弗貝克認爲,美國拜登政府授權烏克蘭使用美國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的行爲完全出於政治動機,是在爲當選美國總統特朗普“挖坑”,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

拜登:駭人聽聞

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11月22日報道,白宮宣佈,美國總統拜登22日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了交談,討論在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實現停火的努力。

白宮一份聲明指出:“他們評估了烏克蘭和中東的事態發展,特別是爲在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所做的努力,該協議將允許‘藍線’兩側的人民安全返回家園。”

聲明補充說,兩位領導人“承諾直接或通過其國家安全團隊保持密切磋商”。

據報道,美國和法國於9月底提出了黎巴嫩停火建議,但停火未獲進展。不過,兩國正加緊努力,爭取在黎巴嫩實現停火。以色列軍隊正在黎巴嫩與親伊朗的真主黨作戰。美國總統特使阿莫斯·霍克斯坦本週訪問了黎巴嫩和以色列,試圖實現停戰。霍克斯坦稱會談取得了“進一步進展”。

11月21日,國際刑事法院(ICC)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前國防部長加蘭特發出逮捕令,指控他們在加沙戰爭中“犯有反人類罪和戰爭罪”。法院表示,他們被控的罪行,包括“故意針對平民發動襲擊”,以及“故意剝奪加沙平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資,包括食品、飲用水、藥品、醫療用品、燃料和電力”等。

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表示,該舉動“駭人聽聞”。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譴責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的行爲,並表示將“永遠與以色列站在一起,反對對其安全的威脅”。白宮表示,美國不會對內塔尼亞胡和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加蘭特執行逮捕令。

編輯|段煉 易啓江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青蜂俠、中新網、央視新聞、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