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經濟顧問:美國不能再來一次「中國衝擊」

拜登經濟顧問爲提高對華關稅辯護:在美國不能再來一次「中國衝擊」。(圖:Shutterstock)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的最高經濟顧問16日爲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的決定辯護,稱這些關稅是必要的,以確保美國的就業和投資不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爲的損害。她強調,美國無法接受「再來一次『中國衝擊』」,而必須擴大其供應鏈源頭國家的範圍,以防在關鍵時刻處於被動地位。

報導稱,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在華盛頓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舉行的討論會上表示,拜登總統上臺後採取的經濟政策導致在清潔能源和先進製造業方面出現創紀錄的投資,而爲了保護這些成果,美國必須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爲採取行動。

佈雷納德說,「投資必須與貿易執法相配合,以確保我們在全國各個社區看到的復甦不會被大量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的低價出口產品所削弱。我們已經吸取了過去的教訓。美國不能再出現第二次『中國衝擊』。」所謂的「中國衝擊」指的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出口大增對美國和歐洲製造業就業帶來的影響。

佈雷納德說,當美國在國內消費和投資的推動下實現強勁復甦的時候,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以出口的方式實現復甦。她指出,「中國正在使用與以往同樣的套路,通過投資於嚴重過剩的工業產能,並以人爲的廉價出口產品充斥全球市場,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爲代價來推動自身的增長,」

佈雷納德指出,中國目前生產了全球70%的電動汽車,佔電池製造能力的80%以上,50-180奈米半導體制造能力是世界第二大生產國的兩倍。2017年至2021年期間,中國在整個太陽能供應鏈上的產量超過了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

她說:「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由於企業以成本價或低於成本價銷售,而政策又不公平的壓低了資本、勞動力和能源成本。」

佈雷納德說,中國現在太大了,不能只按自己的規則行事。「由中國政策驅動的新一輪產能過剩和出口激增可能會對我國工人造成不利影響。分析表明,第一次『中國衝擊』導致美國近一百萬個製造業崗位流失。使用合法的執法工具確保第二次『中國衝擊』不再發生至關重要。」

她批評,「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損害了以市場爲基礎的創新和競爭,也損害了美國工人和供應鏈的復原力」,而「市場需要可靠的需求信號,需要公平競爭,讓最優秀的企業和技術能夠在清潔能源和其他領域進行創新和投資」。

佈雷納德在討論會上說,她12年前就表達過自己的擔憂:即中國不平衡的投資和出口驅動型增長模式給美國和全球的增長加重了負擔。她認爲,中國只有轉向「國內消費需求驅動的經濟」,才能實現與更廣泛的全球增長相一致的長期增長目標。

佈雷納德指出,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合作伙伴也對中國出口其產能過剩表示了同樣的擔憂。她對過去在反擊中國政府不公平貿易行爲方面的「遲緩」表示遺憾。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成立於1993年,主要職能是就美國和全球經濟政策向總統提供政策建議,是總統行政辦公室的一部分。佈雷納德是該委員會成立以來第二位女性負責人。

在佈雷納德發表講話前兩天,拜登總統宣佈對一系列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加徵180億美元的關稅。這些產品包括電動汽車、電腦晶片、太陽能面板、關鍵礦產和醫療產品等新能源產品。

根據當天聲明,中國進口商品中,電動車的關稅將從27.5%增加到100%;電動車鋰電池的關稅從7.5%提高到25%;太陽能面板和半導體晶片的關稅將翻倍達到50%。而其他涉及的領域,包括關鍵礦產、醫療物資,鋼鐵和鋁製品的關稅追加到25%。

5月16日,白宮再次宣佈將採取新的舉措來加強美國太陽能製造業,並保護企業和工人免受華盛頓所說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爲的影響。

白宮此次宣佈的新措施包括:不再將太陽能雙面組件排除在關稅之外;恢復對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關稅並且打擊產品積壓;監測進口激增和供應過剩;支持國內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製造的技術開發等。

佈雷納德在討論會上強調,在過去幾年裡,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通貨膨脹飆升和供應短缺,提醒了大家在關鍵性產品供應上,依賴單一外國來源讓人們付出了無法承受的高昂代價,而拜登政府出臺的包括跨黨派的《基礎設施法》、《晶片與科學法》、《通貨膨脹削減法》等歷史性投資法案,正在扭轉頹勢。

她說,「就在過去的一個半月裡,我們已經有大概五六個重大宣佈:將在美國本土的半導體尖端製造領域投資3500億美元。事實上,我們只有2%的尖端芯片是在美國製造的。半導體行業協會剛剛發佈了一份報告說,隨着這些投資的增加,這些政策將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將比例提高到40%。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這些晶片將進入我們所有的國家安全系統。」「別忘了,半導體是我們在美國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