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公開承諾協防颱灣? 美學者:無益未來臺海安全
專家認爲,就算美國現在宣佈將協防颱灣,也只會在未來造成更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圖/DVIDS)
智庫學者表示,就算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結束「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公開承諾將在中國大陸武力犯臺時保衛臺灣,也只會在未來造成更大的政策不確定性。因此他認爲,美國應啓動對臺軍事金援、加速交付先進武器等,直接提升臺灣本身的軍事能力,才能更有效嚇阻北京政府。
曾擔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特別顧問、華府公共政策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客座研究員塞耶茲(Eric Sayers)投書軍事新聞網站「Defense One」,稱臺海戰爭「後果重大」,不僅可能導致臺灣民主社會受到破壞,戰事更可能擴及日本西南離島、甚至澳洲和印度洋;且臺海衝突將嚴重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程度會讓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相形見絀」。
爲增強對中國大陸的嚇阻能力,部分學者建議美國放棄長久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改爲明確承諾將在中國大陸武力犯臺時出兵保衛臺灣。不過塞耶茲認爲,這隻會導致未來每個美國和臺灣的總統候選人,都須在競選或上任後面臨排山倒海的詢問,並對此確定立場,而政治不確定性和混亂都會導致該政策無法有效嚇阻北京。
塞耶茲指出,由於事關重大,無論華盛頓是否明言協防颱灣,中國大陸在發動武力犯臺前,都不可能忽略針對美軍的準備,因此美國最該做的,是確實提升自身和臺灣的軍事實力,讓北京政府不敢鋌而走險。
塞耶茲建議,美國應仿照對以色列、埃及和約旦的支援,對臺灣啓動軍事資金援助,可能先從5年期的每年10億至20億美元開始,協助臺灣發展不對稱戰力;並針對更多領域進行聯合訓練,包括海洋、網路和電戰等;最後,臺灣近年雖宣佈一系列軍購案,但許多武器光交付就需要4至8年,進一步拖延形成戰力的時間,因此美國應加速武器交付速度,讓臺灣能在2020年代迅速提升嚇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