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火熱,“世界超市”義烏能吃到多少“紅利”?

當地時間8月11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黎法蘭西體育場落下帷幕。

本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斬獲40金27銀24銅,其中金牌數創下1984年我國全面參加夏奧會以來境外參賽歷史的最好成績。

除了金牌,中國義烏也同樣吸引全球目光。

今年以來,關於“義烏爆單”“義烏小商品‘出征’”的話題,更是頻頻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熱搜榜。

比如,今年的“首金得主”黃雨婷,除了她的比賽成績,頭上可愛的髮卡也登上了熱搜。

很快,就有義烏商家發佈“黃雨婷首金冠軍同款”,可謂當之無愧的“義烏速度”。

有網友曾評論,“不論奧運會在哪裡舉辦,爆單的都是義烏!”

那麼,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世界超市”義烏又能吃到多少“紅利”呢?

做地球人生意。

“來義烏,做地球人生意。”這是2024年義烏對外喊出的口號。

據義烏市商務局數據,今年1—3月,義烏進出口總值達1482.5億元,其中出口1287.7億元,同比增長20.5%,遠超浙江省平均增速6.6%。

每一屆奧運會、每一屆世界盃……似乎都離不開義烏市場的身影。

無論是奧運會上的玩偶還是其他各類體育產品,“中國製造”都以物美價廉的特點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喜愛。

比如,時隔16年,還有外國人揹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揹包。

隨着巴黎奧運會的展開,義烏這座以小商品著稱的浙江小城,憑藉着自身的產業優勢,再次成爲這場國際體育賽事的“幕後明星”。

“我們有很多來自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需求,訂購的金色獎牌、獎盃總數約有10萬枚。”向奧運會出口獎牌、獎盃的金尊文體經營戶葉德模介紹說。

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達17.3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同比增長了150.7%。

除了常規的體育用品,吉祥物玩偶等小玩意兒也在海外市場受歡迎。

巴黎奧組委統計顯示,80%的吉祥物“弗裡熱”玩偶由中國製造,僅有8%在本地生產。

有點“紅利”但不多。

不過,這些官方授權訂單,義烏得到的並不多。

量少散單多,集中訂單少。

與以往奧運會相比,賽事周邊商品的訂單量明顯減少。曾經那些源源不斷的訂單,如今變得稀稀落落。

奧運紀念徽章以往是義烏企業的熱門產品,訂單不斷。可這次,來自巴黎奧運會的徽章訂單並不富裕,一些專門生產徽章的廠家不得不尋找其他業務來填補空缺。

義烏商人陳興生產的硅膠手環銷往世界,巴黎奧運會卻是他“有史以來出貨最少的一次”,之前,他從未見過任何一場全球賽事,最後只有100萬單的銷量。這個數字,只是東京奧運會的十分之一。

可以說,義烏吃到的“紅利”,其實只是平臺背後奧運經濟的一小部分。

值得慶幸的是,出口的恢復帶動了物流增長。義烏的物流、產品供應鏈和營商環境優勢,會吸引外商前來。在義烏,有超過3000家國際物流公司主營國際物流、貿易和供應鏈管理。

但是,多位義烏外貿商家表示,“外貿訂單雖有增長,但對比過去的體育大年,今年歐洲市場的增長幅度不盡人意,就算接到了訂單,以往出手大方的歐洲客人在下單時也謹慎了許多。”

過去繁榮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爲什麼人流量越來越少了呢?很多人還是很疑惑的。

原因很簡單,義烏賣的是現場生意,買賬的是到場遊客。

隨着全球製造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企業加入到奧運周邊商品的生產競爭中。其他地區的製造商可能在價格、品質方面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選擇,從而分流了原本可能流向義烏的訂單。

有義烏市場專家指出,這也意味着大型採購商對義烏市場依賴度的削弱,由於訂單量大,他們可能更傾向於直接從生產廠家或生產基地採購,繞過義烏市場。

比如,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選擇直接和生產廠家拿貨,這樣可以直接降低自己的拿貨成本,擴大自己的利潤空間。

除此之外,各種電商還和義烏的實體店競爭。通過壓低自己價位來搶走小商販的顧客,導致實體店越來越難以生存。

每逢賽事,需要“備戰奧運”的不只有運動員,還有“世界商場”義烏。早在100多天甚至更久前,工廠的齒輪與工人的雙手就已開始極速運轉。

除了獎盃、玩具、飾品等周邊商品外,球類、球服等文體用品也備受關注。

義烏的球迷服供應商溫從見表示,“今年,歐洲盃和奧運會兩大賽事帶來的營業額增長約有30%,日常開動3個工廠。”

但奧運會的影響力遠不及世界盃。

2022年世界盃期間,他公司的營業額是前一年的2倍左右,共售出200萬件球衣。“尤其在6—9月旺期,最多開動了8個工廠。”

“還是世界盃更熱鬧。”義烏經營戶普遍認爲,世界盃能帶動更大範圍的羣體狂歡,吸引南美、中東等國外市場的客戶訂單。2022年,義烏製造佔據了世界盃周邊商品市場份額的70%。

總的來說,巴黎奧運會對義烏商家而言,終究只像一陣微弱的風。

放棄中國製造?

義烏的出口生意沒那麼好做了。

其實,早在去年年底,義烏外貿人就表示今年的全球生意並不好做。

曾經,全世界80%的聖誕用品全部來自於中國,而義烏作爲中國最大的小商品發源地,中國的大部分製造基本上來自義烏。

可以說,“沒有義烏,國外就根本過不了聖誕節。”

但與往年截然不同的是,去年的國外聖誕節的訂單量持續收縮,義烏商販們已經陷入了訂單危機。

疫情的影響,國內外進出口業務受到限制。

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局勢複雜多變,這使得全球消費市場趨於保守。對於並非生活必需品的周邊商品,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從而直接影響了義烏相關產品的訂單量。

曾爆火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現如今不少店鋪宣佈關門倒閉。很多義烏小商場內的商販與其每天耗在義烏小商場的實體店,還不如徹底逃離,開展線上業務。

今年2月21日,義烏延續往年農曆正月初十二開市的傳統,義烏國際商城如期開門迎客。

不同的是,沒有了去年人頭攢動的異常火爆,今年的市場人流往來十分通暢。前往義烏古鎮的遊客也是寥寥無幾。

不確定的跨境生意。

面對外需減少和國際物流受阻等重重挑戰,跨境生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前景並不明朗。

國際物流成本的上升、運輸時效的不確定性以及供應鏈的中斷風險,都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風險,使得一些客戶望而卻步。

經過了一年的復甦,各類小商品製造業捲土重來。

現在義烏的商人面臨兩種情況。

一是歐洲市場疲軟,非洲等低價市場利潤太薄,如果B端生意增長見頂,他們需要轉向跨境電商做大C端生意。二是主動做品牌,提高利潤。

但這並不容易。義烏外貿市場有數十年的歷史,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規則。

長此以往,義烏的部分商品難免會存在同質化嚴重、創新性不足的問題。在面對消費者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求時,未能及時做出有效調整,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中國體育用品企業要高質量出海,就需要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國內某雙一流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系主任吳延年說,“我們必須要自主研發真正有核心科技含量的體育用品。根據海外市場的需求用心打磨和設計新產品,建立自有的品牌體系。”

然而,這次的“失落”並不意味着義烏的終結。這是一個反思與變革的契機,提醒義烏要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建立自己的品牌,以更好地適應日益變化的國際市場需求。

雖然沒有抓住“潑天富貴”,但今年第一季度,義烏體育用品行業出口仍然領先其他行業。

據義烏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義烏體育用品出口總額達220億元,同比增長46.2%。其中,義烏對歐盟的體育用品出口額23億元,同比增長32.2%。

相信在未來,“世界超市”義烏能重整旗鼓,再次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實力,抓住更多商機。

參考文獻:

《【中新社】廣交會觀察:“體育大年”帶動中國體育用品“出海”》

《義烏今年能接住多少“富貴”?》

《體育用品出口猛增!“奧運經濟”帶火義烏商貿》

《“世界小商品之都”開市:今年的全球生意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