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攀巖觀賽指南(上):運動攀巖有哪幾種?怎麼比?
繼東京奧運之後,運動攀巖(Sport Climbing)再次成爲2024巴黎奧運比賽項目。圖爲南韓運動攀巖好手徐採鉉參加奧運資格賽布達佩斯站。 圖/美聯社
文/PKT(香港)
繼東京奧運之後,運動攀巖(Sport Climbing)再次列入2024巴黎奧運比賽項目,並將會成爲下屆2028洛杉磯奧運的正式項目。今屆攀巖比賽將會於8月5日至10日,在距離巴黎10公里的勒布爾熱(Le Bourget),新落成的運動攀登會場舉行。到時將會有68位頂尖好手在這幾面嬌豔蒂芬妮藍的巖牆上,代表各自的國家競逐這個由公元前七世紀流傳下來的桂冠。
運動攀登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仍然是一種陌生、甚至冷門的運動,一羣人在人工牆面和巖點上拼命向上爬到底在比甚麼,有什麼好看呢?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奧運的賽制、規則,還有選手們的背景,那你可以繼續讀下去了。
每當我在觀賞攀巖比賽時,總免不了在想:
明明躺平這麼舒適,爲什麼要拚了命向上爬?
筆者爲香港人,文中提到的術語我儘量採取網上查到的臺灣用語,但如有錯請不吝指正。而且本人並不攀巖,雖然有一雙塵封的攀巖鞋和最低級的攀登資格,海獅般的身型令我永久凍結在巖館的友善V3難度之中。但就像每場比賽都會收看轉播甚至入場觀看,自己卻不打棒球的狂熱球迷一樣,可以保證我還能粗淺地介紹一下奧運運動攀巖到底是什麼。
南韓運動攀巖好手徐採鉉參加奧運資格賽布達佩斯站。 圖/路透社
▌室內攀巖的出現
攀巖本來是一種野外運動,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對決,而奧運的攀巖比賽則屬於室內競技攀登(雖然場館是半露天)。想要明白把天然巖壁搬到室內,變成人工牆體的運動攀登有什麼好看,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室內攀巖爲何會出現在世上。
大部份攀巖愛好者其實都非常自虐,在不適合野外攀登的季節會出現嚴重戒斷症症狀,看到單槓就要跳上去拉兩下引體,又或者看見門框就伸出兩隻手指把自己吊在上面。而且現代社畜也不可能二話不說就蹺班放假,徒步登山幾小時、甚至坐飛機到他國去找尋想要挑戰的峭壁或巨石。於是在1987年,西雅圖和布魯塞爾分別出現了首批室內巖館,讓攀者可以無視天氣和距離,在下班後日以繼夜挑戰重力和虐待自己的手指。
室內攀巖既然是攀爬人工牆,那當然是有人來設計各種攀巖路線。定線員慢慢發現他們設計的牆面,竟可以比大自然來得更瘋更狂,甚至讓攀者創造出全新的動作、技術和風格,就像電吉他的發明催生了搖滾樂一樣。舉例說在戶外攀登中鮮少會看到凌空跳躍的動作(dyno move),畢竟掉下來的話親吻大地和軟墊兩者間有截然不同的物理後果。
人與大自然的角力,轉化成定線員與攀者,人與人之間的鬥志鬥力。攀者技術在進步的同時,定線員們也絞盡腦汁創作各種挑戰攀者能力的線路,有如一對向上的螺旋箭頭一般,讓攀巖這項運動變得更具觀賞性。
方便的室內巖牆吸引了更多人喜歡上這運動之餘,也提供了一個公平競技的平臺——華山論劍只能在華山,但是人工巖牆卻搬到哪裡都可以作賽。競爭的慾望本來就蘊藏在人類天性之中,資本主義的巨輪當然不會放過把攀巖化成競賽運動的機會。2007年僅以15萬歐元資本成立的國際運動攀巖總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 Climbing,簡稱IFSC),多年內致力於規範各項比賽項目的內容和規則,並且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行多站攀巖世界盃賽。
對的,你沒有看錯,攀巖的世界盃不是4年一次,而是一年超過4次,頂尖攀者的履歷表上金牌數目常常會達雙位數。人稱攀巖界最強媽媽,韓國女選手金慈仁(Jain Kim)就擁有31個世界盃金牌和兩屆世界錦標賽冠軍,其中一面金牌還是在她產後34歲復出奪得。
巴黎奧運比賽場地的勒布爾熱(Le Bourget)攀巖館,有別於一向白色的牆身,今次大會採用了充滿少女心的蒂芬妮藍拼上嬌美的粉紅。圖中左邊是先鋒攀登的賽牆,牆身有各種內傾的角度,到接近頂部斜度會略爲收歛。中間是內傾5度的速度賽牆,兩條線路讓選手進行一對一對決。右邊被切開各種傾斜角度的則爲抱石賽牆。 圖/美聯社
▌攀巖進入奧運
攀巖賽事數量之多除了顯示出IFSC巨大的組織力之外,也側面證明攀巖愛好者不在少數,才能齊心事成,也自然𧗠生出大量商機(一雙攀巖鞋的價錢可以媲美籃球鞋噢,而且你還沒法穿上街)。IFSC大力推廣運動攀登,賽制漸漸成熟,也當然因爲主辦國日本身爲攀巖大國,終於在2020東京奧運首度把攀者送上五環運動會的舞臺。
但是東京奧運的攀巖賽制遭受攀巖界詬病,因爲首次亮相奧運而獎牌數目被限制爲男女子組各一面金牌,於是負責執行賽事的IFSC只好把三樣不相干的項目合併成一項。打個比喻就像把100公尺短跑、越野跑和自由體操合成一面獎牌,又或者將大腸面線、滷肉飯和花生豆花溝埋(混成)一碗但沒有變成瀨尿牛丸一樣。
賽制採取以排名轉換成積分點數的計分方法,擅長單項的選手既尷尬又痛苦地訓練自己其他不自信的項目,連攀巖界的明星,長得像拉長版哈利波特的Adam Ondra都無緣任何獎牌。但老實說,可以在奧運比賽總比沒有的好。而今屆巴黎奧運,金牌數目終於大大地增加一倍——達兩面之多,賽制也變得相對公平一點。抱怨了一大堆,那麼,攀巖到底有哪三個項目,規則和計分方法又是怎樣的呢?
2020東京奧運,日本選手(藍衣)野中生萌和義大利選手Laura Rogora在發動了NT-Drive的獨角獸鋼彈凝視下,咬着牙挑戰自己絕不擅長的速度攀登。賽牆的高度剛好在鋼彈的駕駛倉位置,也就是說她們都可以在十秒內登機。兩位選手也將會出賽巴黎奧運的抱石及先鋒賽。 圖/法新社
速度攀登(Speed Climbing)
如果你是第一次觀賞攀巖,速度攀登應該是你的入坑之選,只因速度與激情!節奏明快,規則簡單。比賽在一面向內傾5度,15公尺高,裝上20個較大的手把巖點,11個較小的腳巖點標準牆上舉行。選手在哨聲響起時離地,地上的電子感應板會立即計時,直到選手登頂拍一下上方的感應器就完賽,如果中途掉下就直接出局,太早起步出局,攀到頂但拍不到感應器也出局。線路由2011年IFSC制定並在公開賽使用之後就再沒有更改過,每次選手都在這面閉上眼也知道巖點位置的線路上比賽。
奧運的賽制在預賽中加入了排位賽,每位選手攀兩次,取最好的成績分配複賽時的對戰名單。複賽時牆上有兩條路線,兩個選手對決,進行誰最快登頂就晉級的殘酷淘汰賽,所以金牌得主自是鐵錚錚的不敗強者。
速度賽之所以好看除了因爲緊張刺激,也因爲選手的成績在不斷進步。自從2011年IFSC舉行規範化的速度賽之後,男子組的世界紀錄就足足被打破了15次,女子組18次。現今世界紀綠男子在5秒內,女子在7秒內。5秒上攀15米,請告訴我其實選手們是用飛的。
抱石 (Bouldering)
抱石顧名思義就是抱着一塊岩石啦,因爲戶外抱石是真的抱着一塊石頭在攀。室內抱石則由定線員在大概4米高的牆上,設計出一道道攀巖的難題,攀者要在4分鐘之內登頂,就算掉下來也可以在限時內再嘗試上攀。
奧運賽制中,每條線路會有一個開始點(star hold),選手要把四肢放在相應的start hold上,全身離地纔算有效開始。途中有兩個中繼點(low zone和high zone),還有頂點(top),每拿一個zone或top就有相應的分數——low zone 5分、high zone 10分、top hold 25分,完攀一條線路會取得25分,但掉下來一次再嘗試(attempt)就扣0.1分。
至於登頂的要求是要選手雙手穩抓或碰着top hold,身體牢牢固定在牆上纔算完攀。比賽共有4條路線,所以滿分共100。近來的比賽流行4面牆各有不同的挑戰方向,粗略地說會有一面內傾壁(slab wall)考驗平衡力、一面講求力量和耐力、一面跳躍(dyno),還有一面挑戰選手的協調性(co-ordination)。
抱石比較像是一個智力遊戲,就像象棋裡的殘局,既動腦筋又動身體,攀者甚至會把線路稱呼爲puzzle或problem。巖點的佈局本來就帶着定線員滿滿的惡意,在攀到與攀不到之間推進攀者的極限。
既然是殘局,自會有定線員心目中拆解殘局的正解。攀爬的資訊和方法,在行內的術語叫作Beta(比較資深的人類,應該會知道有一種古老的錄影方式叫做beta,所以當年攀者把拍攝下來的攀法簡稱beta)。選手們也不是省油的燈,時常會用定線員和觀衆意想不到的方法去拆解巖點間的動作,也就是所謂的beta破解(beta-break)。所以看倌們除了欣賞選手在巖點間飛躍、扭動身體保持平衡的英姿,也可以留意一下旁述和觀衆有沒有因爲選手beta break而歡呼。
一名女攀者正在挑戰日本著名的抱石線路——忍者返し,巨石上可供攀爬的把位都被攀者手中的滑石粉染白。室內抱石就是模擬戶外抱石的場景,定線員在人工牆面擺下殘局挑戰攀者的技術、體力與意志。攝於東京都青梅市御嶽溪谷——忍者返しの巖。 圖/筆者提供
運動攀巖奧運資格賽布達佩斯站。 圖/路透社
先鋒攀登(Lead Climbing)
先鋒攀登應該比較符合大家心中對山攀巖的想像——也就是那種穿上攀巖安全帶(harness ,套在腰和大腿的安全器具),掛上安全繩在高高的巖壁向上攀,地上或者身後還有一個拿着繩子制止攀者下墜的確保者(belayer)。會叫作先鋒攀登,是因爲在戶外攀爬時領攀者要先行上爬,把繩子掛進釘在巖壁上的快扣(quick draw)。而競技版的先鋒賽,也同樣要求選手把繩子扣在每一個quick draw裡,即使登頂也要扣下最後一個quick draw纔算完攀。
先鋒賽牆通常高15公尺,定線員在一面從垂直漸變成內傾,近頂之處變回接近垂直的牆上面打入無數巖點。奧運賽制裡,從頂點以下算起的40個巖點會有分數,越高的巖點分數越高,滿分也是100,限時6分鐘。近來流行的線路對選手體力和技術要求極高,而且在登頂前總是要他們跳躍,在15公尺的高空向上跳其實用想的也覺得恐布。
如果抱石是象棋的殘局,那先鋒賽就像圍棋。攀者要想好䇿略,好好分配自己的力氣,用技術克服定線員設下的難關纔有望登頂。抱石和先鋒賽中,每一次選手比賽的線路都不會相同,每一次出場也是面對全新的挑戰。就像棒球打者每個打席都要面對全新的投手,選手的技術和心態必須要出類拔萃才能攀越巔峰。
今屆巴黎奧運中,抱石和先鋒賽被合併成一面金牌,兩項比賽的積分加總計算出獎牌得主。而速度賽則保留爲一面單獨的金牌,可算是變得相對公平了。
▌下篇接續:〈巴黎奧運攀巖觀賽指南(下):運動攀巖各國好手能力解析〉
▌下篇接續:〈巴黎奧運攀巖觀賽指南(下):運動攀巖各國好手能力解析〉
2024年6月,運動攀巖奧運資格賽布達佩斯站。 圖/路透社
責任編輯/賴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