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家在中國:用手機叫出租車、在餐廳訂餐並付款……很慚愧我對中國一無所知
來源:環球時報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12月5日文章,原題:在中國旅途中——長城後面 儘管交通順暢,從機場到上海市中心的車程仍需要很長時間。未來摩天大樓的建築工地和混凝土框架隨處可見。在外灘,有法租界時期的建築,其中包括奧地利作家維吉·鮑姆小說中提到過的和平飯店。在黃浦江的對岸,30多年前還是漁村的地方,如今巨大的玻璃建築拔地而起,讓曼哈頓看起來像一片菜畦。這座城市擁有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乾淨得就像剛剛開通一樣。顯示屏精確到秒地顯示下一趟列車何時到來,且還可看到各車廂的利用率。
人們穿着時尚,正在享受當地的繁榮。上海擁有近2500萬居民,相當於維也納的10倍多!一切都是高科技。拿着我的舊諾基亞,我感覺自己像一個石器時代的人。你可以用手機叫出租車,在餐廳訂餐並付款……這就是我們的未來嗎?我很慚愧地意識到我對中國一無所知,課本上沒有提到這些。
令人擔憂的霧霾幾乎沒有出現,因爲道路上幾乎只有電動汽車,註冊燃油車的費用要高得多,而且卡車只允許在夜間行駛。中國的汽車品牌對我來說很陌生:比亞迪、埃安、大通、小鵬、榮威……
中國最有價值的公司不僅是汽車製造商、網絡巨頭或電子公司,還有茅臺酒的生產商。許多食物名字也很奇妙,比如松花蛋、小籠包和麻辣燙,都值得一嘗。
在中國的歐洲人向你保證,不懂普通話也可以,但我無法想象。有的博物館門票可以通過抽獎免費,但沒有中文應用程序就沒有機會。現在仍有很多中國人不懂英語,所以難免會遭遇友好的、無奈的微笑。在疫情期間,歐洲認識到其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就像其他國家一樣,中國不喜歡外國干涉其內政。我認識了許多善良友好的中國人。我很驚歎,也很喜歡這個國家,所以我想:即使這並不容易,西方也必須尋求與中國的對話。我們可以向中國學習很多東西。中國也可以向我們學習。(作者爲奧地利作家弗蘭佐貝爾,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