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淮才必遇”“淮才優遇”
原標題:
安徽淮北:“淮才必遇”“淮才優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AI商用服務機器人、AGV自動搬運工業機器人、AI軟體機械手……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位於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的安徽果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展廳內擺放着機器產品和機器人編程課程案例,這是公司青年科研團隊多年來的成果。
這家淮北市重點招商引智企業由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85後淮北籍博士劉陽創辦,以軟體機器手臂研究爲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和市場化。
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劉珂回憶,2016年剛創立時,公司只有兩間辦公室,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試錯。多年來,在共青團等部門協調幫助下,團隊參加創新創業比賽、與高校產學研合作,最終在機器人編程師資和課程開發、人工智能科創科普、場景服務機器人打造等方面發力,吸引更多本土青年人才加入團隊。
淮北因煤而建、緣煤而興。近年來,淮北市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厚植“淮才必遇”“淮才優遇”沃土,全力打造“引育留用”人才發展生態,引導各領域青年爲高質量發展建設提供澎湃動能。
除了在城市裡打拼的科創青年,在淮北,走出農村又回到農村的青年人也越來越多。
家鄉在皖北的曹建強就是其中的一員。“日出而作,耕田而食”是曹建強嚮往的田園生活,從大學外語專業跨界做有機農業,他用12年時間打造了千畝生態農業基地。2012年曹建強辭職來到杜集區石臺鎮承包千畝荒山探索養殖,經過政府部門協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曹建強集思廣益,在農場嘗試柏籽雞生態循環養殖,改善土壤養分,提高農業附加值。目前,農場已擁有柏籽雞、柏籽雞蛋、青山羊、黑毛豬等品類,年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每年帶動村民就業80餘人。
一座城市發展進程的另一面,是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與民生守護,青年同樣參與其中。
一段時間以來,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司法所95後司法助理員李婉春往來於村居、茶館,爲申請調解的村民排憂解難。她從事矛盾糾紛調解已有7年時間。今年9月,李婉春和80後調解員孫作成共同完成一起兄弟倆關於土地利益的糾紛調解。“哥哥多年外出務工,弟弟在家替哥哥耕種土地,後來二人發生矛盾。我們先後入戶3次,提出二人都滿意的調解方案,引導兄弟二人相互諒解,感激對方對家庭的付出。”
孫作成介紹,當事人申請調解後,調解員要走訪收集當事人信息,再前往茶館以茶爲媒,進行評理和調解。“我們不僅是傾聽者,要講透法律和政策,還要講情、講理、講證據、講村規民約,幫當事人換位思考、解開心結。”
臨渙鎮內分佈衆多茶館,平日裡,百姓們一起喝茶、聽大鼓、聊家常,調解員也藉此機會進行調解。這就是歷經10餘年發展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人民調解工作品牌——“一杯茶”調解工作法。孫作成說,眼下,退役軍人、街嫂、鄉村小喇叭志願者、年輕村幹部、律師等羣體都參與調解,遇到不懂的政策或法律問題,年輕人相互請教、共同成長。
採訪中,不少青年提到,在助力淮北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淮北市委、市政府提供多元政策支持,爲青年幹事創業營造氛圍、提供助力。
今年10月17日是首個“淮北人才日”,當天前後,淮北共青團聯合有關部門舉辦長三角地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人才工作站”掛牌、“科技小院”落地及成果轉化項目簽約等活動。
去年以來,團淮北市委聯合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打造“淮青驛站”平臺,該平臺已入駐吉林大學等8所省內外高校、1家商會、1家駐外辦事機構工作人員。此外,淮北還建成市、縣兩級“青年人才驛站”3家,爲來淮求職的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費住宿、就業指導等服務。截至目前,“青年人才驛站”受理入住申請300餘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淮北市委、市政府針對部分優秀人才外流現象,出臺《淮北市高層次人才儲備金制度實施辦法(試行)》,通過財政資金爲全職在淮北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按年度繳存儲備金。其中,對兩院院士等領軍人才,按照每年50萬元至300萬元標準繳存;對能直接驅動淮北市產業發展的特殊人才,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確定繳存金額。
“高層次人才在淮北市全職工作滿5年,可提取賬戶總額30%,退休後可一次性領取餘額。”在淮北市委人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定期繳存、延期兌付”的方式,既讓高層次人才有甜頭、後備人才有奔頭,也能緩解短期財政支出壓力。“通過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式,用心用情留住優秀青年人才。”截至2023年年底,淮北市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人才達到1.08萬人,較2017年增長42%。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