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智慧醫療 一張「眼底圖」揪出全身潛在疾病
糖尿病人應定期檢查眼睛,及早揪出是否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防視力喪失。此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依據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爲12.8%,全臺有超過250萬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共病多,要慎防眼睛、腎臟病變,不過「視網膜病變」要進行眼底鏡檢查,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謝易庭表示,常有民衆因不想耗費時間檢查,讓自己置身失明危機。
近幾年,眼底檢查導入AI判讀,利用眼底鏡影像偵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只要幾分鐘就能揪出糖尿眼,甚至可以瞭解心血管疾病潛在危機,提升診療效率。謝易庭說,人工智慧不僅可以判讀、分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且可以辨別病徵、標記具體位置,降低疾病早期風險的發生。
眼睛可說是腦神經系統與心血管系統的彙集,眼球周圍血管分佈密集,謝易庭提到,只要幫病人照一張眼底圖,交給AI演算後,即可檢查出全身性心血管疾病。這項技術有助於透過非侵入性的檢查,提高病人接受篩檢的意願,透過數據評估是否有潛在疾病,包括血管型失智、阿茲海默症等。
人工智慧可以根據大數據來預測疾病未來的發生風險,謝易庭分享,臺大醫院與宏碁智醫合作,蒐集國內外數萬名患者的眼底照片進行深度學習,研發「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該系統能協助醫療團隊判讀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精準度達95%以上,一發現問題立即轉診眼科進行後續治療計劃。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AI技術應用廣泛,爲臨牀診斷及治療帶來許多變革,除了縮短醫師判讀時間,也能深入偏鄉輔助非眼科醫師進行診斷,縮短城鄉醫療距離。隨着人口高齡化,眼疾患者愈來愈多,AI也能辨識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疾病等,並準確預測手術風險,爲醫師決策提供依據。
呂大文強調,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及化學獎,都出現以人工智慧爲研究主題的得主,開發出奠基機器強大學習的方法。醫療產業有了AI加持,以每秒數十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檢查幾分鐘內就有結果,醫師也不用再憑着肉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