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審判的時機來臨了

(圖/本報系資料照)

自從ChatGPT測試版公開,引起全球轟動。輿論認爲聊天機器人終將影響人類社會,列出一批最先被消滅的職業,法律人赫然在列。但是我還是認爲,電腦可以更周全的提供資訊,供作判斷的參考依據。至於判斷還是必須由自然人作成。

大陸地區更是積極,30年前大陸亞偉公司即以速記的原理用符號紀錄聲音,發展出一套16個按鍵的速錄機,配合電腦計算,迅速轉換成文字。當時臺灣法院正在研發追音輸入系統,硬是不肯採用「匪貨」,但是目前連行政院會都已使用「匪貨」。中華民國仲裁協會15年前引進器械,並培訓的速打員。最令人驚豔的是語音輸入的筆錄系統,蘇州中級人民法院及廣州等地仲裁委員會都已使用得非常成熟。

浙江省高院也開始進行所謂法院智能化建設,並於2019年推出「鳳凰智審」,建置AI司法助理「小智」。2021年鳳凰金融智審3.0在杭州上城法院基金小鎮人民法庭正式上線,平均一個案子只要3分鐘,同時裁判文書同步生成。廣州仲裁委員會自2014年起受理網絡仲裁案件,2017年全流程通過線上處理案件已達70079件。智能案件處理模式,糾紛發生後,交易平臺可以直接將交易數據原本經由電腦,仲裁的程序,包括立案、受理、審理到裁決、送達等直接區塊鏈連結存證產生仲裁裁決書。廣州仲裁委員會最令人驚訝的廣告詞是「完全不經人手」,標榜客觀公正,絕對沒有人爲干預。

臺灣近年來司法信賴度好像跳水般下跌。司法單位不思精進判案水準,不講求審判獨立。反而想出個離奇的「國民參審」,以未學習法律的素人加入重大刑案的事實認定與量刑斟酌,用以監督法官。憲法所保障依據法律獨立審判的法官竟淪落到被司法院輕蔑監視。事實上,從一些被認爲與政治有關的案件無論最高行政法院或是大法官解釋,都無法令人不懷疑有政治干預涉入。

姑不論司法高層是否真的已經全面綠化,但是從婦聯會救國團黨產案、轉型正義、選舉無效案、政務人員退職撫卹條例案、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案,判決或解釋文欠缺法理支持,讓人理解,甚或根本不予錄案未進入釋憲程序。大法官的提名任用不以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者的平衡,作爲思考依據,卻以派系利益爲唯一考量。

原先我們對大陸地區「完全不經人手」的仲裁,存着120%的不信賴,甚至是近於輕虐的譏笑。但是反觀臺灣近來司法界令人齒冷的作爲,我們不禁懷疑,是否也該搭個ChatGPT順風車,可以引進人工智能司法,趕快成立世界第一個「完全不經人手」的大法官解釋與最高法院審判系統,來避免政治干涉呢?(作者爲中華民國仲裁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