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鼓勵」一起來!四、五年級生的青春印記救國團「嚕啦啦」

臺北市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昨晚一片橘海,七0年代在救國團合歡山寒地活動及霧社先峰營帶領青少年活動的「嚕啦啦」齊聚一堂再穿上20年前的制服。年過40的老服務員們現在組成協會不但自己玩,也舉辦多項社會服務活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5/12/10 張源銘攝影)

「嚕啦啦」是救國團轄下中國青年服務社的假期活動服務員,他們身穿橘紅色外套,在學生營隊之中相當顯眼,也是四、五年級生參加寒暑假自強活動的共同回憶。臺灣人常見的鼓掌方式「愛的鼓勵」,就是來自「嚕啦啦」的團康活動。

「嚕啦啦」創始於1969年,培訓過程相當嚴謹,首先由各大專院校推薦具有學生社團幹部經驗的人選,再由救國團施以一系列包括機智、口才等測驗,其中選出「準義務工作員」。還要到谷關山寒訓練中心接受訓練,通過後才由救國團正式分派服務工作,上山下海爲參加自強活動的年輕人服務。

「嚕啦啦」這個稱呼,始於童子軍創始人貝登堡當年率領騎兵攻打南非祖魯族部落久攻不下,最後雙方握手言和。祖魯族酋長迴應「LuLaLa」表示善意,也就是「好朋友」、「親兄弟」的意思。這是童子軍「國際友誼歌」的由來,救國團的「嚕啦啦」也以此象徵友善與服務的精神。

當時在大禹嶺、合歡山、霧社等營區,都可見到「嚕啦啦」的身影,無論是帶領登山健行、協助安排住宿,或處置突發狀況。「嚕啦啦」一方面要像保母關心與照顧隊員,另一方面要像軍人板起臉孔掌控人數與活動流程。

「嚕啦啦」不只擅長於戶外活動與團康技巧,並具有熱誠活潑、犧牲奉獻的精神,因此畢業後往往成爲企業愛用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