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童「凍未條」一直偷東西 全因患這症狀害了他

長安醫院小兒科主任陳震南和心理師徐開慧提醒家長切務輕忽ADHD,若無接受穩定治療,成年後甚至會有很多偏差行爲。(長安醫院提供/馮惠宜臺中傳真)

臺中一名9歲男童,就讀小學後,老師陸續有向家長反應上課不專心、坐不住、會走來走去等干擾行爲,去年就醫診斷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唯家長沒再帶他回診,直至最近男童在便利商店偷零食,被店家抓到,家長才驚覺嚴重性帶孩子規律就就醫治療。

長安醫院小兒科主任陳震南表示,該名男童就讀小學後,陸續有老師向家長反應他上課不專心、坐不住,會走來走去、傳紙條等干擾行爲,並對同學摔東西、時常弄傷他人,家長去年帶孩子到長安醫院小兒科就醫,經智力測驗和電腦化注意力測試,診斷男童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當時家長覺得狀況不嚴重,想先觀察看長大一點會不會比較好,也沒再回診了。

未料孩子近幾個月開始會在便利商店偷零食,被店家抓到,家長才驚覺嚴重性再度帶孩子到長安醫院小兒科求助,目前給予藥物治療外,並協同心理師規劃行爲治療,因此安排心理師進行輔導;心理師徐開慧說,男童其實知道偷東西是錯的,但他就是會忍不住去做這件事,事發後很懊悔、說下次不會了,但是下次又會再重複,所以有自己控制上的困難,因此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規劃行爲控制的活動是優先的。

陳震南指出,臺灣ADHD盛行率爲7%,可細分爲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三類,其中以混合型爲大宗,發生ADHD的原因爲患者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不足,以致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而出現過動、衝動等缺乏控制力的症狀。

陳震南提醒家長,切務輕忽ADHD,若無接受穩定治療,可能青春期後會有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成年後甚至會有很多偏差行爲。徐開慧建議,家長可以透過跟兄弟姊妹或同年齡相比,小孩是不是比較過動;或是老師反應有注意力不足現象,只要有一個狀況符合,建議儘早帶孩子就醫、接受專業評估。

如確定患有ADHD,6歲以前透過早期療育,治療效果最佳,一般治療的黃金時期是在國小以前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