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直接衝進影史百大佳片!
上週,HBO上線了一部名爲《上帝之城:鬥爭蔓延》的六集劇,勾起了不少影迷的回憶。
該劇是2002年高分巴西犯罪電影《上帝之城》(豆瓣9.0)的續作,劇集依舊圍繞巴西最大城市裡約熱內盧的貧民窟展開,真實揭開這裡殘酷的生存環境。
電影版中的主角攝影師阿炮迴歸劇版,他將繼續以親歷者的身份,講述貧民窟近20年的各種變化。
目前《上帝之城:鬥爭蔓延》已經播出首集,在IMDb的評分只有6.5,遠遠低遜色於電影原版。
因此有不少觀衆在看過本劇後紛紛表示,還不如再刷一遍殘酷又震撼的《上帝之城》。
2002年,巴西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不朽的園丁》)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以及同名半自傳體小說爲靈感,拍攝了電影《上帝之城》。
影片在上映之後風靡全世界,不僅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收穫四項提名,而且被時代雜誌、帝國雜誌列入影史100大佳片。
如今《上帝之城》在豆瓣的評分仍高達9.0,位列TOP250第174位,備受國內影迷推崇。
那麼今天的【經典週年回顧】,就讓我們藉着劇集版的播出,重新回到那座危險與“機遇”並存、生存猶如廝殺的“上帝之城”里約熱內盧。
這裡既是犯罪與暴力的溫牀,也是野心與貪婪肆意瘋長的野性叢林。
殘忍又真實的故事
如果說桑巴與足球是我們對於巴西的第一印象,那麼電影《上帝之城》中所展現的巴西足以將這些美好想象統統打碎。
影片真實還原了巴西底層民衆的生活現狀:
黑幫在每一個街區橫行霸道,毒品與暴力隨處可見,甚至就連小孩子們都可以手持槍支拉幫結派,無視法律與規則,一副無法無天的模樣。
而電影的片名“上帝之城”,也極具諷刺意味。
上世紀60年代,里約熱內盧爲了規劃城市建設,決定把市中心的貧民以及受災的民衆轉移到郊區,建立起一片聚居地。
剛到此處的居民嚮往着政府爲他們規劃的美好生活,於是將此地命名爲“上帝之城”。
可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上帝之城”不過是巴西政府爲逃避和拖延貧民/難民問題而劃定的地方。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裡不僅沒有變成和諧的社區,反而成爲了巴西臭名昭著的貧民窟,與“上帝之城”的名字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電影的故事,正是圍繞這裡的人和事展開。
主角阿炮是一個標準的“城二代”,他的父輩跟隨大部隊來到上帝之城定居,以賣魚艱難度日。
出生在上帝之城的阿炮與哥哥阿呆因爲見證了太多因爲暴力和犯罪從而走向人生巔峰的例子,都不甘心繼承老爸賣魚的事業。
於是,哥哥阿呆與另外兩個犯罪青年搞到了一起,三個人組成了名爲“少年三俠”組合,開始不斷搶劫周圍的車輛和商鋪。
少年三俠
“少年三俠”是典型的第一代平民窟黑幫,他們平時只做一些搶劫盜竊的勾當,只拿錢財並不傷及性命,因此也是最快被剷除的犯罪勢力。
又過去十年,主角阿炮漸漸長大,新年輕一代的平民窟黑幫逐漸在上帝之城嶄露頭角。
當年在少年三俠的手下做小弟的小豆子憑藉自己的心狠手辣逐漸成爲了這片土地新的“霸主”。
起初,小豆子憑藉武力不斷地吞併別人的地盤,靠收取保護費來維持生計,但只靠搶劫無法滿足小豆子等人日益膨脹的慾望。
最終他們將魔抓伸向了能獲得暴利的毒品,並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黑幫帝國。
小豆子在統治上帝之城之後,便“頒佈”了一系列諸如不許搶劫、不許殺人的規定。
這樣的行爲也讓他從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徒,變成了維護貧民窟治安的“英雄”,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小豆子和死黨班尼
而主角阿炮因爲從小就要輾轉於匪徒間求得一線生機,讓他擁有了一雙捕捉罪惡的眼睛,所以在機緣巧合下,他成爲了雜誌社的見習攝影師。
由於生於此長於此,阿炮的攝影作品便聚焦在上帝之城裡無止境的幫派仇殺以及孩子們無情的作惡上。彷彿所有人都難逃上帝之城的詛咒......
人之初,性本惡?
相信在看完整部《上帝之城》後,觀衆們除了會對影片裡無處不在的犯罪感到震驚,主創對青少年犯罪的寫實呈現尤其觸目驚心。
當大多數小孩還在無憂無慮玩耍時,上帝之城的小孩們早已學會使用槍支,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就像片中的重要角色小豆子一樣,他彷彿就是天生的“惡童”。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冷酷、殘忍,極具野心的一面。
當年還是小跟班的小豆子,隻身進入情侶酒店大開殺戒。
小豆子這麼做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滿足自己變態的殺戮欲,順便嫁禍給一直看不起自己的少年三俠。
在親手結束掉別人的生命後,小豆子滿臉笑容地離開,小小年紀展露出的冷酷令人震顫。
對於這樣一個惡童,導演又用一個更令人無望的結局來展現“人性本惡”的循環。
結尾處,小豆子在幫派鬥爭中敗下陣來,曾經那個不可一世的小霸王,失去了販毒賺來的全部家當。失魂落魄之時,他被前來上門報仇的孩子們團團圍住,最終被亂槍射死橫死街頭。
上帝之城就是這樣,這裡沒有正義與勝利,它的野獸叢林生存法則,通過暴力與流血,傳遞到下一代年輕人身上。
環境VS命運的難題
作爲一部現實題材經典犯罪電影,《上帝之城》爲我們展現了巴西不爲人知的另一面,劇組爲求真實而採用的實地實拍,更是遇到了不少危險處境。
就連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要是早知道在里約熱內盧貧民窟拍片這麼危險,我一定會拒絕執導本片。”
現實就是現實,里約貧民窟的存在是難以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在那樣殘酷無序的環境裡,人真的很難掌握自我命運。
在局外人看來,上帝之城的悲劇與當地人自身的選擇有着很大的關係,可只有身處極端的危險之中方纔明白,選擇遠比想象中要困難,或者說那裡的人根本沒得選。
2014年巴西世界盃前夕,央視記者劉驍騫深入“上帝之城”,探訪了真實的巴西毒品交易,並採訪到了一些陷入犯罪生活的年輕人。
其中一段是對毒販的街頭訪問,其回答令人沉思。當被問及如果可以另外一種活法時,手持槍械的年輕毒販輕鬆地說道:
“我小時候想成爲一名消防員,我覺得是一份很好的職業,是一份能救人的工作,如今我已經放棄了這個夢想,每天忙碌着無法回頭了。”
電影《上帝之城》用鮮活的影像描述着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亂象,警醒着我們別忘記這個世界上依舊有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期待有朝一日,世界上能再無“上帝之城”。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經典週年往期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