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救回失智讓「大腦回春」?腦專家曾文毅:臺灣100萬人需「腦部送修」

臺灣現有多種推算大腦年齡的方式,影像醫學專家曾文毅透過擴散式磁振造影,爲顧客評估腦神經的老化風險。 圖片來源:廖祐瑲攝

【文/周妤靜;圖片/廖祐瑲攝】

隨着對失智症意識擡頭,加上AI助攻,皮囊下的腦組織成爲抗老的關鍵部位。從預防到治療,讓大腦逆齡,也是產業界要拿下的最後一個聖盃。

江淳義是白手起家的食品機械業老闆,客戶遍及國內外;70歲還堅持創業蓋食品廠的他,從沒想過「大腦也會老」。

「照理講我是一天到晚動腦筋的,」江淳義爲配合客戶研發新機種、攻掠市場,總逼迫大腦高速運轉。然而,75歲那年,他竟連自己的車牌號碼都想不起來,愣在停車收費亭前不知所措。

他前往醫院進行簡短智能測驗(MMSE),得到瀕臨「輕度認知障礙」(MCI)的結論。他的認知功能確實衰退了。

這是危機也是轉機,因爲在臨界點上,他還能努力。曾任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醫師曾文毅表示,許多人落入輕度認知障礙卻不自知,錯過了改善生活型態、延緩大腦老化的時機。

「一切都是嗆司(chance,運氣)。」江淳義感嘆自己努力對了方向——他甘願退休,讓壓力緩解,也因此戒去服用20年的安眠藥。

不僅作息、飲食迴歸正常,黑手出身的江淳義75歲開始學拉小提琴,認譜、背譜、拉出曲子,大腦有如接受重訓。一年後他回診做智能測驗,得到認知能力好轉、接近正常值的結果。

江淳義僅是其中一例。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年7月的研究指出,45%的失智症病例有機會延緩、預防。這項好消息,使人從失智症無法藥到病除的絕望中,重燃及早預防、大腦抗老的希望。

45%的失智症病例有機會延緩、預防,使人從失智症無法藥到病除的絕望中,重燃及早預防、大腦抗老的希望。 (謝佩穎攝)

根據市場分析及產業顧問公司Spherical Insights & Consulting去年的市調,促進大腦認知能力的保健食品,在全球市值近90億美元,預計2032年突破200億美元,其中又屬亞太地區成長最快,顯見市場蓬勃發展。

50歲高管,願花萬元腦檢測

如今這把火更燒向早期篩檢,爲大腦的衰老速率發出警訊。曾文毅即在2017年創立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與30家健檢診所合作「腦齡檢測」。

透過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MRI)呈現的腦神經纖維束影像,上頂的AI模型由此推估顧客的腦神經年齡,分析記憶、專注、語言等不同腦區的表現狀況。

這過程像在檢視大腦零件鬆脫的情況。

如今有愈來愈多50歲左右的高階主管,願花上萬元做腦齡檢測,與上頂合作的聯安健檢中心總院長鄭乃源說,「他們需要很快的反應力,要有決斷力,若表現不如預期,懷疑大腦退化就會來做(腦齡檢測)。」

根據研究,人在50歲後腦部開始退化、出現病竈,只是此時還沒有明顯症狀。腦齡檢測好比亮起大腦「應保養」的紅燈,讓有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智症風險的人「主動送修」。

曾文毅根據流行病學推估,臺灣約有100萬人需要被提醒,「這個市場還不小。」他提前從臺大醫院退休,一腳踏入早期篩檢市場,預計今年底,曾文毅還要成立「愛腦中心」,提供腦部的「維修方案」。

愛腦中心提供的維修方案包括結合認知訓練的運動,如桌球,也包括飲食建議和舒壓課程。完成大腦維修後,曾文毅會建議顧客再做一次腦齡檢測,檢驗大腦回春的具體效果。

藥廠爲推新藥,從社區佈局

如果醫學影像的目的是檢驗腦部的硬體零件,日本衛採製藥推出的CogMate腦年齡測驗,則在驗收腦部的軟體運作是否流暢。

衛採董事長鬍耀中表示,未來將鎖定健檢中心推廣腦年齡測驗,提升轉診效率。 (謝佩穎攝)

透過15分鐘的線上卡牌遊戲,能測出個人的認知水平,其中記憶力表現將與同年齡平均相比,由此推估腦年齡。

爲什麼一家藥廠要跨足篩檢市場、販售認知測驗的線上軟體?原因是失智症新藥需要一塊敲門磚。衛採與美國藥廠百健合作開發的阿茲海默症新藥Leqembi,未來可望在臺灣上市,這款能消除腦部類澱粉沉積的新藥,對輕度認知障礙、初期阿茲海默症患者有療效。

從市場佈局的角度來看,腦年齡檢測能高效率找出適用藥品的對象。所以,衛採製藥從兩年前開始帶着CogMate深入社區,合作對象包括長照單位,也包括社區大學。

今年衛採和臺北長智扶輪社、4間社區大學合辦600多人的腦年齡測驗,若發現腦齡比實際年齡多5歲,護理師會現場爲長輩掛號,連動後續的診斷與追蹤。衛採董事長鬍耀中表示,未來還要鎖定醫院的健檢中心推廣腦年齡測驗,提升轉診效率。

金融業也搶進,搭配賣保險

過去沒有太多監測大腦表現的工具,近年在科技助攻下,市場爆發。包括腦波、前額皮質的血氧濃度,都成了監測指標。

其中,慧誠智醫獨家代理日本公司NeU開發的頭戴式裝置,在長者參與認知訓練時,能以近紅外光偵測血流,記錄大腦活絡的軌跡。去年8月以來,已有50家長照單位導入這套腦健康賦能訓練系統。

搭配頭戴式裝置進行腦賦能訓練,認知測驗的分數有進步趨勢,目前已有愈來愈多長照機構導入。 (謝佩穎攝)

篩檢工具和頭戴式裝置產生的數據,是驗證健腦桌遊、健腦運動效果的依據,因此常常搭配銷售。

預防腦退化的產品與服務推陳出新,成爲新的投資熱點。

胡耀中指出,衛採不僅與販售教材的業者合作腦齡檢測,連金融業都積極響應,搭配銷售長照險、失能險,「在臺灣,與大腦健康促進相關的產品、服務,預估大概有500億臺幣。」

北榮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經常試用相關產品,她強調,能夠長期使用、全盤兼顧纔是關鍵。

也就是說,產品要符合長輩的興趣和能力,才能持之以恆地練習下去。至於全盤兼顧,則是在練腦之餘,還要調控營養、管理睡眠、控制慢性病、舒壓和保養視聽力。

腦部保健的策略仍然得因人而異,腦齡檢測結果也只是風險參考,不能作爲失智症的診斷依據。不過,王培寧肯定表示,呈現大腦年齡與實際年齡的落差,就能激勵病人朝「逆齡」努力。

以往,逆齡產業的資金多瞄準醫美。如今大腦回春的需求成長,特別在腦年齡被定義後,商機加速滾動,勢不可擋。

【延伸閱讀】

施振榮、郭臺銘也瘋長壽 70歲還能活得像40歲,如何搶賺三大逆齡商機?

直擊臺積德國廠|「歐積電」比美國廠順利?獨家進入「臺積靠山」英飛凌大本營

「白天練球、晚上讀企管」李洋:不被前輩看好,只能咬着牙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05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