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信貸和社融增長平穩 金融服務實體質效提升

本文轉自:人民網

黃盛

人民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黃盛、實習生張欣怡)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5.02萬億元,同比增長6.2%;同時,貸款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依然穩固。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從金融數據可以看出,6月新增貸款超2萬億元,從總量上看並不少;上半年社融規模增長平穩,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穩固,另外在“擠水分、防空轉”情況下,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量穩質優。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向記者表示,6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13萬億元,同比少增9200億元,環比季節性多增1.18萬億元,總量保持平穩。“擠水分、防空轉”的影響持續、政策淡化“規模情結”和引導信貸平滑,以及經濟輕型化下信貸需求減少等因素共振,6月信貸投放強度向歷史同期均值水平迴歸。當前信貸均衡投放的效果初步顯現,爲2024年年內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也向記者表示,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促進信貸均衡投放、治理和防範資金空轉、整頓手工補息等,引導市場淡化信貸規模情結,對信貸總量造成“擠水分”效果。由此,總量指標的下降並不意味着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步減弱。實際上,今年以來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國民經濟重點領域信貸投放保持高速增長:6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8.08萬億元,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這些貸款的增速都顯著高於同期全部貸款增速,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仍保持較高水平。

溫彬認爲,伴隨叫停“手工補息”的影響在今年二季度基本結束、財政支出加快發力與房地產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貨幣供應量增速將觸底反彈。同時,當前部分資金從存款分流到理財後,雖不再納入M2統計,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且短期內“擠水分”的效應也使得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更實、效率更高。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金融管理部門正逐步淡化對金融總量指標的關注,更多作爲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引導降低對於信貸、社融的月度增量、年度累計增量等指標關注,更加註重信貸質效與高質量發展相適配、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相適配。

上述業內人士認爲,新增貸款不能反映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全貌,存量貸款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貸款增量是淨增額的概念,是新發放貸款金額減去到期收回的貸款金額及轉讓、覈銷的不良貸款。從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看,貸款到期收回後可以騰挪新的額度投向其他高效領域;轉讓和核銷的不良貸款也沒有消失,仍然在實體經濟中發揮作用。近年來,我國貸款實際投入量很大,但和到期收回、轉讓、覈銷的貸款軋差後就明顯變小了,僅以貸款增量來衡量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並不全面。此外,盤活存量貸款雖然不會體現爲貸款增量,但通過“有減有增”同樣能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