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青黃不接
電商業的年中大促已經結束,數據不理想。
根據星圖數據,相比去年統計口徑多10天的情況下,2024年618大促期間全網銷售總額爲7428億元,同比下降7%左右,爲有史以來的首次下滑。
這份數據背後,折射的可能是促銷效能的式微、用戶交互體驗的青黃不接,以及消費理性帶來的銷售額承壓。
一
交互
一年一度的大促在用戶交互體驗層面,已經很多年都沒有什麼大的創新了,沒有創新就帶不來新的興奮感,也就激不起消費端的熱情與“從衆”心理。
零售業的每次交互體驗創新都會引爆消費者的熱情,並帶來市場的大幅擴容。
從30年前,線下零售門店的櫃檯式售賣(店員站櫃檯,消費者不能直接觸碰商品)到開架式售賣革命(賣場內消費者自由隨意挑選並觸碰商品),就誕生了大量的新型賣場企業,從沃爾瑪、家樂福到大潤發、永輝等等,那時候,它們每開的一家新店都是“萬人空巷”。而憑藉新的交互體驗,在線下,它們也把促銷的價值玩到了極致,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每年的節假日、店慶都是促銷。
然後是貨架式電商的出現,消費者通過電腦、手機點一點就能選購百萬級的商品,然後送貨到家。這樣的交互體驗,又一次引爆了消費者的熱情,而通過這樣的創新交互體驗,電商又在線上端,把促銷玩到了極致。雙十一、618這樣的“國民性”大促橫空出世。一年之中,一些電商平臺則有上百場大小不等的促銷活動。
再後來,就是直播的出現,更新了用戶的交互體驗。通過“真人秀”+電視購物+買家賣家的即時互動性,直播在線上端創新了用戶交互體驗。於是,在一段時期內,直播成爲了大促的主力渠道,從“源發”的抖音,到貨架式電商——淘寶、京東等都開始以直播爲主力平臺,來做促銷。
而到現在,還有沒有新的交互體驗創新出來呢?
目前看是沒有的,似乎出現了明顯的青黃不接。
比如,整個市場都在炒作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但到目前,我們還是沒有看到人工智能、元宇宙能帶來了新的、令人興奮的交互體驗。
2024年的618,京東在人工智能層面着力在推“數字人”項目,通過數字人來做直播等,可是我們不確定,消費者是不是會接受虛擬數字人的商品推薦,消費者是否願意去“從衆”一個虛假的數字人。
我們還是感覺不到數字人在用戶交互體驗層面,能帶來興奮感。
但人工智能從遠期看似乎還是有潛力,《商業觀察家》一直認爲,人工智能有可能最先在服裝時尚產業創新用戶交互體驗,以及重塑產業鏈。
因爲過去的每次工業革命,最先、及重大的應用都發生在紡織服裝業。
英國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於棉紡織業。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項重大應用成果是化纖革命,目前,化纖佔中國纖維使用量超過八成。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在中國的重大體現,就是電商的崛起——阿里巴巴則起家於服飾業。
紡織服裝市場大(剛需)、強潮流(流量大)、高毛利、高庫存,是工業革命及新的交互體驗完美的應用場景。
但遺憾的是,人工智能在今年的618,似乎還沒能爲消費者帶來興奮感,似乎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
二
理性
影響今年618大促的另一大因素,是消費端的理性——人們不願意亂花錢,不願意交智商稅了,這導致大促的流量盤承壓。
而由消費端的理性又影響到供給端的理性,商家不願意像過去那樣去玩流量,去買廣告,去投入“低價”了,這就導致電商的數字廣告收入承壓。
在沒有創新交互體驗能點燃消費端興奮感的情況下,當下,中國電商市場滲透率其實已經“飽和”,人口流量紅利已經到頂,市場格局趨於固化,那麼,大促的意義顯然就不如以前。
對於很多商家來講,現在幹嘛要再“投入低價”去自己打自己。
三
模式式微
在當下的中國零售市場,促銷已經是一種“落後生產力”。
最早玩促銷的線下——那批大賣場企業,現在都在大幅關店。最早的領潮者——家樂福則已經倒下。
那麼,在當今線下的存量市場中,誰的日子還能過得好?
倉儲會員店,如山姆、Costco。
它們做的是什麼模型?
它們基本不做促銷,而是做會員制的折扣化模式。
買手精選商品,再買斷產能,然後設定固定毛利率,給會員以最低、最合理的價格,幫助會員省錢,創造會員價值。
存量零售市場環境下,促銷不再是未來。將顧客轉化會員,創造會員價值是未來。
不通過促銷,以壓榨供應商的方式表演低價,而是創造新的流通效率,推行天天低價的折扣化模式纔是未來。
然而,這種折扣化經營能力,及對會員的服務能力,在中國當下線上線下本土零售企業中,還需“培育”,依然青黃不接。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