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毛主席宴請中西醫學名家,調侃施今墨:你們同行是不是冤家?

“中西醫比較起來,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而西醫傳入中國不過幾十年,直到今天我國人民疾病診療仍靠中醫的仍?佔五萬萬以上,依靠西醫的則僅數千萬(而且多半在城市裡)。因此,若就中國有史以來的衛生教育事業來說,中醫的貢獻與功勞是很大的。”

這是毛主席在1954年發表出的談話,其實在當時,中醫不僅沒有被髮揚,還受到了輕視,但在毛主席的帶領之下,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中西並存的衛生工作方針。

對於中醫和西醫,毛主席同樣重視,因此在1954年的宴會上,毛主席宴請中西專家一同舉行了會談,期間,調侃施今墨:“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輕時就聽說過你。你們同行是不是冤家啊?”而毛主席聽到施今墨的回答後笑逐顏開,看起來非常高興。

“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就是中醫……”

近些年來,對於中醫的爭議是比較大的。直到疫情爆發之後,中醫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也對中醫有了一些改觀。在新冠疫情期間,中醫藥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相關部門公佈的數據中,中醫參與率高的地方治癒率就高,據專業的數據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臨牀症狀消失時間爲5.15天,比只用西醫治療要少兩天,平均住院天數少2.2天,臨牀治癒率高達33%。

從後遺症這一方面來看,據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張定宇院長表示:

“採用中醫療法,幾乎是100%的有效率,不但治癒率極高,並且對患者沒有任何後遺症。”

隨着中醫在臨牀中起到的作用,國家和各個地方出臺的治療方案中,很多中藥就被納入其中。國家版的治療方案中就收錄了15種中藥。

如此可見,中醫在治療病症中的重要作用。衆所周知,中藥相比西藥來說,副作用較小,因此相比之下,中成藥會比西藥更加安全。

從以上的真實案例和數據中,我們也能夠看出中藥相比於西藥的優勢。

其實,很早之前,毛主席就發表了對中醫的看法,從他的真知灼見中,也能體會到毛主席的高明遠識。

早在1913年,僅僅20歲的毛澤東就在筆記中寫出了對於中西醫學方面的最早觀點:

“醫道中西,各有所長。中言氣脈,西言實驗。然言氣脈者,理太微妙,常人難識,故常失之虛。言實驗者,求專質而氣則離矣,故常失其本,則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1928年,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毛澤東指出:

“作戰一次,就有一批傷兵。由於營養不足、受凍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醫院設在山上,用中西兩法治療。”

紅軍在戰鬥的過程中身負重傷,而內科病大多都是用中醫的方法,製作中草藥來治療。因此,中醫藥也挽救了不少紅軍戰士的生命,成爲了紅軍最有力的保障。

長征過後,毛主席一行人到達了延安,身患風溼性關節炎的毛澤東遇到陰雨天氣胳膊都擡不起來,吃西藥也總是不見好。直到一位著名的中醫來看望毛澤東的時候,爲他?配製?了一副中藥。當時這名中醫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毛主席服用四副藥就可以治癒,果不其然,當毛主席全部服用之後,疼痛立即消失,胳膊再也沒有疼痛的跡象。

而這段經歷也讓毛主席更加篤定中醫的神奇之處。於是,毛主席將這名叫做李鼎銘的中醫叫到部隊來爲戰士們治病。再後來,李鼎銘很快成爲了軍中的“活神仙”,與此同時,他還在軍中爲部隊培養了一批中醫,成爲了各個部隊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

1949年9月,毛主席在接見全國衛生行政會議代表時,深切地指出一定要保護和發展中醫藥這一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1953年,毛主席在杭州劉莊賓館休息的時候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就是中醫。當然,毛主席也曾考慮到中國醫學未來的發展道路。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在和李鼎銘閒聊時,就曾詢問過中醫對於西醫的看法,他詢問道:針對現在西醫看不起中醫的情況,你認爲邊區的醫藥事業該如何發展。作爲一名老中醫,李鼎銘對於西醫並沒有偏見,他說道:“中西醫各有所長,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取得進步。”

對於李鼎銘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和贊同。自那以後,中西結合也成爲了毛主席發展中國醫藥事業的指導方針。

毛主席促成中西結合,邀請中西專家聚會

1955年,毛主席在會議上針對中醫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他說道:

幾年來都解放了,唱戲的也得到了解放,但是中醫還沒得到解放。中醫進修西醫化了。

那麼,當時的中醫是處於一種怎樣的環境下的呢?爲何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卻始終得不到認可呢?

其實,從一開始,中醫藥教學就被置於正規的教育體系之外。傳承中醫只有兩種辦法,一是祖傳師承,二就是在學校學習。而在1922年時,北洋政府頒佈教育方案時,中醫藥學就被排除在教育體系之外。而這也曾一度引發中醫界的抗爭運動。

國民政府上臺之後,對中醫明令禁止,認爲中醫在科學上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所以不許中醫營業。因此,中醫教育在發展的道路上越發艱難了起來。可是誰又能想到,最後下令不再廢除中醫的竟然是汪精衛。

而這一切都要從汪精衛的岳母身患重病時說起。那個時候,身患惡性痢疾的岳母請遍了所有的西醫都沒有什麼辦法,而當他將中醫專家施今墨請來之後,一句話不說只是把了把脈,就將病人的病情說得清清楚楚。

很快,施今墨開藥之後,對病人保證,三天之後病痛就會停止,五天之後胃口就會變好,十天就會完全治癒。而後,病人的病情果然如施今墨所說的一樣很快痊癒。

中醫治療的見效之快,藥到病除也讓汪精衛大爲震驚,於是,汪精衛不得不表態廢除中醫,並給施今墨贈送了一枚“美意延年”的牌匾。

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對於中醫還是存在着褒貶不一的說法,有的人認爲中醫是不科學,中藥是不衛生的。有的人則認爲中醫百病皆可治。

對此,毛主席的一句話評價得非常中肯,他說道:

“看不起中醫是不對的,把中醫說?得?太好也是錯誤的,我們對中醫必須有全面且正確的認識,必須批判地接受這份遺產,必須把一切積極因素保存和發揚。”

在毛主席的指導之下,黨中央立即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在1954年,毛主席更是發出“西醫學習中醫”的號召,提出抽調一百到兩百名醫學生去中醫專家那裡學習臨牀經驗。毛主席此舉,是爲了消除中西醫的界限,而這也是毛主席落實中西結合的首次嘗試。

這一年,還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相繼展開了吸收中醫參加工作,並設立了一部分中醫門診和中醫病牀,在醫療報銷上也規定中醫是可以報銷的。

直到1958年,全國成立了三百多家中醫醫院,就這樣,在毛主席和黨的正確領導下,中醫的政治地位得以穩固。

毛主席不僅發展中醫藥的重要思想,直接指導落實工作,還大力促進了中西醫的團結和結合。

其實在私下裡,毛主席也和一些中西學家有着深厚的交往。

1954年,毛主席宴請醫學界的一些著名專家相聚,其中也包括北京四大名中醫之一的施今墨和林巧稚等西醫專家。席間,施今墨和毛主席、林巧稚同坐一桌。

毛主席看着同桌的醫學名家非常開心,對於中西醫的一些情況不加掩飾自然而然地聊了起來,他對施今墨打趣道:“你很有名啊,我在年輕時就聽說過你們同行是不是冤家啊?”

施今墨笑着回答:“主席,我們團結得很好,互相很尊重。”毛主席聽後笑逐顏開,很是高興。

中西醫的結合是毛主席發展中國醫學的一個具體方針,但細心的他還是認爲需要了解一下雙方的專家對該方針的意見,然而,當毛主席得知雙方的意見之後,也就放了心,開始大力改革中醫藥制度,使得中西醫優勢互補,中西結合思想得到了全面發展。

1954年,毛主席在與北京醫院院長周澤昭談話時提出了重要的幾點想法。

中醫的問題是在於文化遺傳的傳承,我們自己的東西不能看不起,反而要將他提高到對全世界有貢獻的問題上。西醫是有需要向中醫學習的地方的,最主要的是要看得起中醫,這樣才能學得進去。第二個就是要建立研究機構。與此同時,針對中醫典籍的保護,毛主席也作出深切地指示,中醫醫術要儘快整理,還要組織起有學問的中醫,編出一套系統的有用的中醫書籍。

毛主席切身體會中西結合醫術

中西結合成爲了毛主席醫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之一,他主張中西結合發展中國的新醫學。而在毛主席的倡導之下,中西結合研究成果顯著,已然成爲我國醫藥科學的一大優勢。

而在毛主席晚年時,也切身體會了中西結合醫學。

晚年時,毛主席身患白內障,眼睛模糊不清很難看到東西,所以只能由身邊的工作人員來給他讀報讀文章。

1975年,爲毛主席治療白內障被提上日程,當時毛主席的病情已經到了必須手術的階段。而當西醫和中醫經過討論之後認爲採用中西醫結合進行手術爲宜。

毛主席得知自己的眼病將用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案之後,表示了同意。主治醫生唐由之立即對毛主席展開了術前的準備工作,並制定了詳細的方案。

1975年7月,毛主席被推進了手術室,醫務人員正進行了緊張的術前工作。毛主席被推到手術室之後,問道:“手術室都準備好了嗎?”唐由之回答,準備好了。

毛主席再次問道:“準備好了音樂沒有?”唐由之呀了一聲,他想不到毛主席手術有聽音樂的習慣,所以只得如實回答:“我沒想到準備音樂。”隨後,毛主席便讓張玉鳳去準備岳飛的《滿江紅》彈詞。

在手術室外,唐由之正在消毒穿手術衣,爲?偉人?做手術也使得經驗豐富的唐由之感到了一絲緊張。而且當時,鄧小平和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也守候在手術室外,這也讓唐由之更加緊張。

慶幸的是,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毛主席的心率和血壓都很正常,也讓唐由之輕鬆不少,儘管在手術中應毛主席的要求播放了《滿江紅》的樂曲,但唐由之卻始終沒有聽到,因爲他太專注了,他擔心因爲自己的疏忽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格外地認真。

就這樣,手術在一種緊張的氣氛中結束了。毛主席在手術室醒來之後,被攙扶到了臥室,經過醫生的查看,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也很成功。

手術後兩個小時,毛主席的精神已經恢復,還給唐由之寫下了一首詩送給了他,唐由之驚喜無比,視其爲珍寶。

術後的24個小時是最難熬的時期,安然度過之後,給毛主席進行了第一次換藥,期間還檢查了毛主席的眼部情況,一切正常,眼底很清晰,已經有1米數指的視力。

正當他們準備重新包紮毛主席的眼部時,一位醫生拿出一個十度的鏡片放在了毛主席的眼前,毛主席突感眼前視力清晰,認爲自己的視力已經恢復正常,所以再也不願意包紮。

醫生勸阻,剛做完手術如果不及時包紮的話很可能會感染,但雙方依舊僵持不下,不得已,醫生只得讓毛主席戴上了有十度透鏡的塑料眼罩。就這樣,毛主席坐在牀上如飢似渴地看書看文件長達四五個小時,直到眼睛感到不適時才叫來了唐由之。

而當唐由之進入病房之後,主席向他做了一個V字型的手勢,意思告訴他手術是成功的。經過檢查之後,毛主席的眼睛並無異常,過後立即上藥重新爲毛主席包紮了起來。而當他包紮好之後發現,毛主席依舊伸着手指比着V字形的手勢。

唐由之笑了,對毛主席說道:“主席,您亦勝利了。今天給您做的手術,就是在中醫中藥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的。”

毛主席聽後,會心一笑,滿意地點了點頭。3天之後,是拆卸包紮的時候,唐由之也準備給毛主席佩戴事先配好的眼鏡。從那以後,毛主席視力全部恢復,每天批閱國內外的文件,也會經常看一些自己喜歡的古典文學和字帖。

中醫在毛主席的指導下得以發揚光大,也開始走出了國門。1972年,早在尼克松訪華時就參觀了中國的針刺麻醉手術,病人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開顱這樣的手術,也讓他十分震驚。隨後在給尼克松的禮物中,爲其送上了一本英文版的《中國針刺麻醉》。

當他們返回美國時,向美國社會發布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頓時引起了巨大反響,美國也開始對中國鍼灸進行了關注,就這樣,中醫鍼灸走出了國門,並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獨屬於中國的“中醫熱潮”。

一路走來,中醫命途多舛,從剛開始的瞧不起到後來的走出國門,中醫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而這一切都應歸功於毛主席對於中西結合思想的正確領導,中醫纔能有更高的起點和視野,得以發展走向未來。因此,可以說,毛主席不僅僅是新中國的“大功臣”,也是中醫發展的“領路人”。他將中醫從腐朽舊有的觀念中解救了出來,並將其發揚光大,其功績可謂彪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