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常州落子新能源產業基金 已孵化多家新能源獨角獸

《科創板日報》11月5日訊(記者 李明明)爲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常州又出手了。

近日,由常州市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受託管理的江蘇常州新能源產業專項母基金(有限合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順利完成私募投資基金備案。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這是江蘇省首個新能源產業專項基金。

爲何常州要如此大手筆設立新能源產業專項母基金?答案或與常州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產業相關。去年,常州新能源產業產值達7680億元,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98.9%,產業集聚度全國前三。

常州市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玲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截至目前,市級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的本土新能源企業中,最新上市的爲常州時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於2023年6月登陸科創板。

50億元新能源產業專項基金

據知情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該專項母基金總規模達50億元,由常州投資集團發起組建,省市兩級母基金共同出資設立並共同管理。其中省級母基金出資12.5億元,佔比25%;常州龍城科創發展基金(有限合夥)出資12.5億元,佔比25%;常州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出資24.5億元,佔比49%。

該基金存續期15年,通過省市聯動,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力系統、新一代光伏技術、氫能、新型儲能等產業領域進行投資佈局,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加速培育一批新能源獨角獸企業,打造江蘇新能源聚鏈成羣的“高地”。

發起方常州投資集團成立於2002年6月,註冊資本12.00億元,經營範圍爲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和資產管理。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在常州市前十名活躍出資LP中,政府基金佔了8家,主要投資賽道爲先進製造、新能源、醫療健康等。出資最多的即是常州投資集團,投資了35支基金,累計認繳資本10.61億元。近期,其還直接投資了蘇文電能、厚生新能源等。

常州市市長盛蕾曾表示,常州將搶抓風口、善用資本,構建多層次基金體系,積極發揮母基金槓桿作用,積極培育本土基金,形成新能源產業領域多層次耐心資本“編隊”;賦能全鏈條產業生態,放大“資本招商”“基金招商”效應,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形成一批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典範。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5日,註冊地爲常州的基金已有520支,備案基金註冊資本2075.02億元,基金管理人78家,1588家公司獲得項目融資,其中包括已上市公司76家,擬上市公司81家。

在政府基金支持能源產業方面,常州市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玲此前爲《科創板日報》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2023年,常州新能源基金陣容持續擴大,市級母基金新增參股1支新能源母基金及4支子基金,累計認繳額近23億元。已組建了總規模超百億元的11支市級新能源領域子基金,累計投資本地新能源項目33個,總投資額近24億元,撬動了超200億元社會資本支持新能源及其關聯產業。

常州發力新能源之都

深耕新興產業賽道,近些年來,常州逐漸打出了“新能源”這張王牌。

此前,常州已經歷了長期的產業積累:最早在1950年代開始涉足變壓器製造;1980年代電線電纜產業初具規模;本世紀初光伏產業起步;2010年左右開始嘗試動力電池; 2022年,常州提出了“新能源之都”的建設口號;2023年8月,市政府繼續頒佈了《常州市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工作方案》,進一步強調加強各要素之間的聯動。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耀軍此前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常州較早地捕捉到了新能源發展是朝陽產業的信息並及早謀劃,調整產業機構,由此在國內的新能源市場競爭中佔據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該市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集羣規模以上產值可觀,對全市工業貢獻突出。

如今,常州已初步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儲送用”產業閉環,其中動力電池領域生產及配套企業數量超過160家,產業鏈完整度達97%,居全國首位,在動力電池領域也已成爲全國出貨量第一的城市。

終端領域,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單年產量超過68萬輛,同比增長100.1%,產量佔全省70%。知名汽車品牌如理想、比亞迪等都在常州設立了生產基地。

盛蕾此前表示,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產業產值達7680億元,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98.9%,產業集聚度居全國第三、投資熱度居全國第一。常州將以新能源產業規模超萬億元目標,推動汽車電動化向智能網聯化過渡,推進道路測試中心建設,加快“車能路雲”融合發展;攻關鈣鈦礦疊層技術,加快鋰離子固態電池、全釩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領域技術突破等。

據悉,近年來,常州孵化出了不少新能源獨角獸。除了早已知名的蜂巢能源、中創新航外,還跑出了星辰新能等“後起之秀”。IPO方面,截至目前,常州已跑出100家上市公司,其中,新能源產業佔比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