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元一天,和紙片人約會到底值不值?

作者 | 張文曦 編輯|蘇煒 題圖|ic photo

在摩天輪到達頂點時下跪求婚、陪伴女友試婚紗、約會時爲對方做手工製品、見面或離別時附上誠摯的手寫信……這些在旁人看來有些過於“瑪麗蘇”的約會安排,卻是cos委託約會中的常規行程。cos委託由cosplay(角色扮演)衍生而成,逐漸形成了一個二次元圈子內的業務。

cos委託不完全是新鮮事物,但從社交到生意,這個圈子內的遊戲正在短時間內迅速“破圈”。

在某社交分享平臺,和“cos委託”相關的筆記有19萬條,是“家政服務”的26倍以上。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cos委託這個二次元業務。但不能否認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爲cos委託買單,它已經悄然成長爲一個“新興行業”。

當二次元角色打破次元,把親密關係帶來現實世界,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迫不及待地奔赴這場情感幻夢,有人對其冠以“逃離現實”“稀奇古怪”等批評,也有人擔憂其中隱藏的風險。

衆多質疑指向一個更加現實,也更加深刻的問題:一天500塊錢買來的愛,它還是愛嗎?

花500塊錢,和紙片人約會一天

可以說,cos委託的二次元業務,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近些年國產乙女遊戲火爆的基礎上。

2017年,國內第一款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誕生。隨後,《未定事件簿》《時空中的繪旅人》《光與夜之戀》《戀與深空》等遊戲入局,乙女遊戲的市場越做越大。相當一部分玩家不滿足於在遊戲中和喜愛的男主互動、戀愛,還希望能和這些角色產生現實的連接,於是,cos委託業務應運而生。

所謂cos委託,就是一種基於角色扮演的二次元服務:圈子內把提出委託要求、支付費用的一方稱爲“單主”,把cos指定角色的一方稱爲“委託(老師)”。

(圖/《代號鳶》)

一般來說,單主指定的角色大多數以男性角色爲主——需要強調的是,接受委託、扮演相關男性角色的coser多爲女性。單主通常會要求coser在當天以指定形象和自己模擬親密的戀愛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套上二次元男友的“皮”,和單主約會一天。

現實中另一半沒有辦法給足的情緒價值,只需要一定價錢,你就可以從二次元男友身上得到。

很多時候,委託業務並不侷限於約會當天。

一些coser會在約會前,提前把自己的頭像換成和單主的情侶頭像,朋友圈換上單主的照片,實實在在地造一場沉浸式的戀愛場景。除此之外,coser還會通過調查問卷提前瞭解單主的喜好和習慣,大至約會行程的安排,小至單主喜歡的稱呼、飲食上的忌口、當天是否在生理期及是否需要照顧等等。

一次cos委託事前的調查問卷。(圖/社交平臺)

不僅如此,從身高到性格,處處都有詳細的要求。

爲了不破壞二次元的角色體驗,部分單主會要求coser在約會當天全程“上皮”。所謂“上皮”,指的就是貼合扮演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設定,不能做出角色設定以外的言語或舉動,更不能聊現實中的話題導致“齣戲”。

由於大部分接受委託的coser爲女性,一些要求嚴格的單主會希望coser在委託期間全程不摘下口罩或儘量少發出聲音,以避免破壞男性角色的真實感。而國產乙女遊戲裡的男主的身高一般都在175cm甚至180cm,爲了貼近角色,coser也需要通過墊高鞋子來還原角色的身高。

除了外形和性格之外,coser在現實中的情感狀況也是單主選擇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單主普遍會更加偏好現實中沒有戀愛對象的coser,以求更好的代入感。如果coser處於一段關係中,也會在委託條中註明。

coser對自身情況和cos條件的概述,圈內稱爲“委託條”。(圖/社交平臺)

在委託期間,coser不再是ta現實中的樣子,而是成爲李澤言、沈星迴、黎深、陸沉等二次元戀人的現實版。

cos委託,親密關係的烏托邦

以戀愛關係爲中心的委託,佔據這項二次元業務的主流。但在主流之外,一些以往不常見的情感需求也在慢慢浮現。cos委託還能提供其他類型的情感關懷?答案並不是否定的。

當cos委託的業態不斷拓寬,更多元的需求也被覆蓋。爲了嘗試戀愛之外的親密關係,我約了人生中第一次委託。

首先在社交平臺上搜索一些動漫女性角色的委託關鍵詞,經過篩選和溝通,確定了coser阿櫟,約定的角色是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裡的女性角色韓吉。區別於和乙女遊戲中的男主約會,這一次的委託更像是一次cb向的親密關係陪伴。

(圖/《進擊的巨人》)

和着重戀愛關係的cp向相對,cb向主要指的是兩個角色之間的非戀愛關係,例如親密的朋友、家人、夥伴等等。嘗試在社交平臺上尋找女性角色的cb向cos委託後才發現,願意扮演女性角色的cos委託數量遠遠少於男性角色。

在接到委託需求後,coser阿櫟開始詢問對委託角色的髮型要求和確認當天的拍照設備。沒過多久,她發來了七家根據我的口味和當天行程路線所選的備選餐廳,每家都附上了一百多字的介紹和解說。

各種類型的手作是cos委託的高頻行程。(圖/新週刊記者 攝)

委託當天的第一個行程是在手作店裡爲對方調香,她反覆確認我是否喜歡某一款香味。等候店長指導的間隙,她會拿出帶來的拍照設備,爲兩人留下合照。巧合的是,我們在手作店裡遇到了兩對同樣是cos委託約會的“情侶”,兩名coser扮演的都是國產乙女遊戲《代號鳶》的男性角色。雖然略顯尷尬,但彼此似乎都心照不宣,沒有給對方過多的注目。

(圖/受訪者提供)

離別時,阿櫟把一份提前準備的禮物和兩頁紙的手寫信交給我,目送我搭上回家的地鐵。而在當天的親密舉動方面,同爲女性的牽手和擁抱並未讓我感到不適。

友情向的cos委託像是親密關係的烏托邦。在這裡,單主可以毫無心理壓力地享受coser的照顧和陪伴,而不需要像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那樣,擔心該如何償還對方的人情。潛意識裡,也會得到一種萬事以自己爲先的“我本位”和“第一性”感受。

例如,剛剛見面時,阿櫟便很自然地接過了我手上的袋子,全程沒有刷手機、回覆別人信息的行爲;在貓咖約會時,有店員認出了阿櫟扮演的角色韓吉,前來詢問阿櫟能否和她拍合照,阿櫟指了指我說:“這個不能問我,你要問她哦。”

cos委託塑造了一個二次元的理想世界:在這裡,現實生活中再普通、再平凡、再被忽視、再微不足道的人,都可以得到所愛之人的無條件的偏愛——哪怕這種偏愛,明碼標價,只有一天。

“我想同時找兩個委託老師cos約爾和黃昏……很羨慕別人家有父母陪伴,很想彌補童年的遺憾,所以想找兩個委託老師(僅限女孩子)陪我過生日。”去年12月,唐黎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一則招募委託的帖子,但和常規委託不同的是,她希望對方能扮演動漫《間諜過家家》裡的父母角色,陪伴她度過一天。

唐黎曾在網絡上發佈了一則尋找一對父母動漫角色的委託請求。(圖/小紅書)

在唐黎看來,自己能在動漫《間諜過家家》裡找到希冀的情感投射。《間諜過家家》中的女兒阿尼亞,最開始是被拋棄過的孤兒,後來在黃昏和約爾兩個人的照顧下,慢慢地懂得了家庭爲何物。

(圖/《間諜過家家》第一季)

43萬人看過了唐黎的帖子,其中,一對coser主動提出可以爲她進行一次無償委託。

到了委託當天,唐黎自己扮演了阿尼亞的角色,等待“父母”黃昏和約爾來到小區樓下見面。唐黎從來沒有拍過全家福,當天的第一個行程,就是和“父母”一起去拍了合照。拍全家福、吃火鍋、做手工,這些在旁人看來稀鬆平常的家庭活動,卻是唐黎之前從沒有過的體驗。

動漫設定中,黃昏和約爾的原生家庭並不幸福,但是,兩個曾經沒有家庭和愛的人,卻把這些給了沒有血緣關係的阿尼亞。而現實中,唐黎約的“父母”角色委託和動漫的設定,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對照:在這一天內,兩人給予了她從沒有過的“家庭”的感受。現實中缺失的情感,在二次元角色身上得到了彌補。

唐黎在那天和“父母”黃昏和約爾拍的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人是需要情感寄託的,你可能覺得它虛無縹緲、不值得,但對於我來說,它就是值得,那就夠了。”談及cos委託的意義時,唐黎如此說。

談錢傷感情,但不得不談錢

雖然帶有濃烈的情感屬性,但cos委託並不存在於真空之中:人們對於二次元角色的愛是純粹的,現實卻是明碼標價的。當cos委託的數量快速增長,它也更加接近一門生意。

而作爲帶有商品性質的服務,世俗層面的糾紛在所難免。

一般來說,預訂委託時單主需要先支付coser定金,定金一般佔委託費用全款的20%—30%,約會當天的開銷由單主承擔,剩下的委託費用餘款通常需要在結束前支付。於是,就會出現一種約會臨近結束時,不得不“談錢”的尷尬場景。

和紙片人約會不用花一分錢(除了氪金),但是在現實中的約會還是得自掏腰包。(圖/《光與夜之戀》)

想象一下,在“李澤言”帶你吃完浪漫的西餐後,你們一邊吹拂着晚風,一邊在江邊漫步。這時,對方突然提醒你:親愛的,今天快結束了,麻煩結一下尾款。這些或暗示或明示的表達,把單主一秒拉回了現實世界,並告訴她們:再美好的約會,歸根到底,也只是一場生意、一段終究會結束的關係。

談錢傷感情,但是又不得不談錢,因爲這一切的感情,都建立在金錢的基礎邏輯上。

(圖/《狼與香辛料》)

除了沉浸感和商業性之間的矛盾,cos委託的複雜性,還體現在這項二次元業務中出現的各種亂象。

只要稍微翻看網絡上的“委託避雷”帖子,就會發現,coser照片高P、約會隨意敷衍等現象,都是吐槽的重災區。

對於單主來說,coser在互聯網上發佈的圖片和真實樣貌,有可能存在差異,這一點無法百分之百在事前驗證,對方在約會時會不會做出類似一直玩手機、不照顧情緒、談論三次元話題等破壞體驗感的“掉皮”的行爲,也無從得知。

一切都像開盲盒,結果就是,單主有可能會因爲沒有達到預期的體驗感,對尾款有所微詞。但以上種種質疑,又都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很容易導致單主和coser的糾紛。

此外,由於cos委託業務並沒有專門的平臺和應用,這類糾紛常常演變爲互聯網上的罵戰,兩方各自放出聊天記錄等證據,請求網友七嘴八舌地點評,最終以相互拉黑收場。不少以提供關懷爲目的的委託,最終卻以扭曲事實、刻意造謠、傷害感情結局。

關於cos委託的個案避雷層出不窮。(圖/小紅書)

風險不只圍繞付費的單主,提供服務的coser,同樣也需要面對各種潛在問題。

阿櫟自己曾聽同樣做cos委託的朋友說,她們有過單主不讓吃飯和喝水的經歷。原因並非是爲了省錢,“而是在她們看來,她們心中的紙片人男朋友就是不會吃飯、不會喝水的,如果coser在她們面前做了這樣的舉動,她們就覺得破壞了約會體驗”。

這類遭遇並非個案,coser柒柒最近接了一個乙女遊戲的角色委託,包天的委託費不到200元,在同類委託中並不算高。按照她的描述,她的單主並沒有給她預留吃飯和喝水的時間。

“最後,在結束之前,她讓我幫她拿了幾十個快遞。”柒柒吐槽道。

(圖/《工作細胞》)

有時候,即便委託結束後,困擾也可能持續存在。很多coser分享過類似的經歷:個別單主在約會結束之後,無法從虛擬的情感中抽離出來,而產生了戒斷反應,長期對自己發送大量信息,甚至持續騷擾。柒柒坦言,做委託的會比較害怕遇到這種難以區分二次元和現實世界的單主,“她們可能會在約會之前就早早地發消息,把自己對角色的愛傾注在coser身上。結束委託之後,因爲沒辦法消化情緒,會很長時間地纏着coser”。

除此之外,coser的人身安全問題也是風險之一。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許多女性coser在介紹自己時會註明“只接女生”。

不過,這個連約會時都不願意提三次元事情的圈層,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極其純粹、理想化的。即便有着如此多未知的不確定性,依然有人願意“豪賭”一把,只爲了與喜歡的角色見面;在一頂假髮、一套服裝幾百塊錢不等的情況下,依然有人願意無償扮演二次元角色,只因爲希望幫單主“圓夢”,讓她們和喜愛的角色在現實中產生連接。

更換的情侶頭像、吃飯時候提前支付的“男友付”,以及售後的語C(語言cosplay),這些都證明了,絕大多數委託者和被委託者,都不希望破壞這場虛擬的情感幻夢。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

學者周子星將cos委託形容爲“一場以浪漫爲名的圈內孤獨契約”。它連接起賽博空間和現實世界,讓人難以分辨得清,和自己約會的到底是二次元的角色,還是現實中一位素未謀面的網友,又或者是兩者兼有。

關於cos委託到底值不值得的討論,一直在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圈子裡不斷膠着。這注定是一個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旁人看來的“冤枉錢”,在一些人心中卻是情感的撫慰和救贖。

在cos委託不斷拓圈、市場逐漸龐大的當下,有人歡呼一種新型服務業的誕生,有人呼籲相關行業規範儘早落實,有人早早嗅到了商機,有人在亂象中感到失望。但我們始終不該忘記,cos委託存在的基礎,是廣泛的孤獨,以及擺脫孤獨的嘗試——它不能被片面地理解爲“戀愛腦產業”,而更像是孤島般的當代人,給自己打下的一道情感補丁。

“我不會想把他們(委託的父母角色)再約出來一次,對我來說,我在那一天擁有了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東西,已經很滿足了。”18歲的唐黎談及她爲期一天的“理想父母”,如此說道。

(圖/《新世紀福音戰士》)

(應採訪對象要求,唐黎、阿櫟、柒柒均爲化名)

校對:遇見

運營:嘻嘻

排版:魏娉婷